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分析企业家社会资本入手,对社会资本的概念界定做了综述,进一步探讨了企业家社会资本的内涵,提出了企业家社会资本影响企业绩效的机理以及理论分析框架--企业家社会资本是通过获取企业所需的关键资源,再将资源通过内部学习和整合机制转化为动态能力,进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2.
“双创”国家战略鼓励不同类型的创业者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实现中国经济的创新驱动。作为将自有创新成果商业化的创业群体,技术型创业者不仅具备一般创业者特征,还拥有显著的创造力特征。已有研究表明,创业者的技术特征对企业绩效具有重要影响,但缺少技术型创业者的创造力水平对创业企业绩效影响机制的探讨。鉴于此,以202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为样本,研究技术型创业者创造力特征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型创业者创造力水平与创业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在中型企业中,技术型创业者创造力水平对创业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在大型企业和小微企业中,技术型创业者创造力水平对企业创业绩效的影响则不显著或较小。  相似文献   

3.
网络嵌入创业绩效增长现象呈现出较大的理论张力和结论分歧,既有研究无法弥合理论鸿沟,对情境要素变量关注不足,难以解释网络嵌入机制的动态性差异。采用Meta分析,搭建81项研究(115个独立样本)数据库,从关系强度、网络结构、网络规模、网络异质性4个维度构建网络嵌入创业绩效解释性框架,并抽象出3个情境因素:企业特性、经济体制环境、测量方式,以其为调节变量,探索网络嵌入创业绩效的普遍规律与内在机理。结果表明,社会网络显著提升了创业绩效(ES1=0.239),其中网络规模与网络结构对创业绩效的作用程度较高。新创企业对社会网络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具备正向调节作用;高科技企业对强联结嵌入创业绩效存在负向调节作用,对规模网络嵌入创业绩效存在正向调节作用;新兴经济体对关键节点嵌入创业绩效存在正向调节作用;同时,创业绩效测量方式是影响研究异质性来源的重要原因。研究揭示了网络作用机制的权变特性,提升了社会网络理论解释力。上述结论对特定情境下企业策略使用联结与动态调适网络联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信号理论,从内外部信号视角出发,以2012-2018年中国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动态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聚类稳健双向固定效应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政府补助、企业创新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对外部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政府补助向外部投资者传递积极信号,能够给科技型中小企业带来更多的外部投资;高风险的企业创新会抑制外部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向外部投资者传递消极信号。政府补助与企业创新的交互作用方面:政府直接补助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创新对投资者投资决策带来的消极影响,而间接补助则正向调节企业创新产出向投资者传递的消极信号。最后,提出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The industrial landscape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mplex and dynamic, with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stimulating the emergence of new applications, business models and industries. This paper presents a framework for mapp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based industrial emergence,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uch phenomena, as a basis for improved strategy development. A full lifecycle perspective is included, emphasizing early stage phases associated with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together with key transitions between phases related to the convers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to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application, industrial activity and economic value. Roadmapping concepts are used to map industrial emergence phenomena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 that cover value creation and capture activities together with demand and supply-side factors. The framework has been tested by developing more than 25 diverse ‘emergence maps’ of historical industrial evolution, building confidence that the framework might be applicable to current and future emergenc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emergence have been identified, including key events and milestones, focusing on a chain of demonstrators that delineate the various phases and transitions.  相似文献   

6.
技术创业对社会高质量发展、初创企业知识和人才获取具有重要意义。多数创业者会经历技术员工到技术创业者的职业转换,完成任职组织到创业组织的流动过程。技术创业者相关研究主要关注流动后的情形,但根据高阶理论,流动前任职经历作为技术创业者的独特背景特征,势必通过个人特质影响创业企业重大战略决策和组织活动,并表现为绩效差异。鉴于此,以2009—2020年创业板上市的253家由技术员工创立的企业为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技术创业者流动前多维度任职经历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伴随流动,原结构资本消失且影响个人思维模式的国企工作经历显著负向作用于创业企业绩效;原结构资本依然有效且分别影响技术能力和眼光视野的非职务发明与海外工作研究经历显著正向作用于创业企业绩效;公司年龄负向调节非职务发明经历与绩效间关系;技术创业者创业前研发合作网络的中介中心度正向影响创业绩效。  相似文献   

7.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social capital, entrepreneurs' capabilities and entrepreneurial strategi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echnology-based new ventures. Using concepts derived from the entrepreneurship and strategy management literatures, we identify three categories of factors and develop corresponding hypotheses. Using a sample of 125 Taiwanese high-tech new ventures to test these hypotheses, we find that entrepreneurs' management experience may not be an advantage for high-tech new ventures. The six Stevenson entrepreneurial strategies can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performance of new ventures, whereas social capital actually moderates the effects of entrepreneurial strategies and resources on the performance. High-tech entrepreneurship is a complex phenomenon with a wide range of factors, including societal contexts, entrepreneurial strategies and entrepreneurs' capabilities; and these factor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There is no single route to entrepreneurial success or failure: successful entrepreneurs are those who can adjust their entrepreneurial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their social capital and capabilities.  相似文献   

8.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urces of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entrepreneurs’ innovativen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pecifically, it employs the partial least squares structure equation model to study the entrepreneurs’ innovativeness through knowledge acquisition. It has been found that knowledge acquisition through social networks with suppliers, manufacturers and distributors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entrepreneurial alertness to business ideas. Moreover, entrepreneurial alertness plays a mediating role between sources of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entrepreneurs’ innovativeness. In addition, entrepreneurial alertness plays a completely mediating role between core social network knowledge and entrepreneurs’ innovativeness, and a partial mediating role between sources of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entrepreneurs’ innovativeness. This finding has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in general.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53份新创企业的问卷调查,讨论了创新驱动对新创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并分析了创业拼凑在创新驱动与新创企业绩效中的作用路径以及创业学习在该影响过程中的调节效应。实证和经验数据表明:新创企业创新驱动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创新驱动对创业拼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拼凑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拼凑在创新驱动和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创业学习正向调节创新驱动对创业拼凑以及创业拼凑对企业绩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网络化边界为创业模式与情境要素变革背景下的组织学习效力分析提供了更具时效性的研究视角。在孵企业为上述视角的落地,进而还原复杂情境下多维组织学习方式对企业价值创造活动的协同作用过程提供了丰富的实证脚本。基于235家企业的实证结果显示:内外部学习不仅能单独提升在孵企业创造力,还具有协同促进效应,而该过程会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共同调节作用。孵化网络异质性越低、环境动态性越强,在孵企业内部学习与创造力间的正向关系越强;孵化网络异质性越高、环境动态性越弱,在孵企业外部学习与创造力间的正向关系越强。进一步对内外部学习协同效应进行调节作用检验,发现只有当孵化网络异质性低或是环境动态性弱时,才有利于发挥在孵企业内部学习与外部学习对创造力的协同促进作用。研究结论为组织学习、环境要素与创业孵化理论融合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研究框架,并为创业企业学习战略与孵育机制设计提供了更具靶向性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数字化情境下创业动态能力前因变量协同作用机制,以江浙沪地区初创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fsQCA和NCA方法,探讨先前经验、社会网络、创业学习和数字技术对创业动态能力的影响路径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情境下创业动态能力存在多种前因组态,其中高创业机会能力存在数据驱动型、主观能动型、经验基础型3种组态,非高创业机会能力存在数据缺位型、经验缺失型、主动不足型3种组态,高创业资源能力存在数据助力型、传统模式型、主观能动型3种组态,非高创业资源能力存在数据缺位型、学习不足型、网络欠缺型3种组态;另外,数字技术和创业学习是高创业机会能力的重要前因变量,数字技术和网络行为是高创业资源能力的重要前因变量。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数字技术创业和创业动态能力相关研究,对于提升数字技术能力、指导数字创业实践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业创业赋予我国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以无穷活力,但在实践中农业创业失败率却一直居高不下,创业者遭遇失败后究竟该如何复兴值得探索。选取央视《致富经》栏目中14个典型败后复兴的农业创业案例,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法,探究败后复兴过程中失败学习和创业能力演化规律。研究发现:①失败学习主要表现为归因学习、经验学习和迭代学习3种学习方式,能够作用于败后复兴过程中的创业能力形成;②创业能力主要包括机会能力、技术能力、市场能力及运营能力,对败后复兴起推动作用;③在败后复兴的3个具体阶段,失败学习通过填补知识空白、经验知识内化和知识体系革新3个关键机制与创业能力互动,能够有效促进创业能力演化,在败后复兴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旺盛的创业激情、强烈的创业意愿与宽松的创业氛围并不意味着创业过程总是一帆风顺,超过90%的新创企业3年之内就面临破产清算,创业失败成为创业过程的必然现象,如何构建失败恢复与应对超越的积极认知机制并让创业者再次创业,成为学界和业界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创业失败后东山再起,既需要创业者具有创业韧性,又需要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两者均源于创业者认知灵活性,因此创业韧性与成功预期是认知灵活性影响创业者再创业意愿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创业者还需要一定的社会支持才能重燃创业激情。整合资源保存理论和资源拼凑理论,基于319份多时点配对数据,考察认知灵活性对创业者再创业意愿的影响机制,并检验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①认知灵活性显著正向影响创业者再创业意愿;②创业韧性与成功预期在认知灵活性对创业者再创业意愿的影响中起显著中介作用;③社会支持分别调节认知灵活性对创业韧性、成功预期的直接影响作用;④社会支持调节认知灵活性通过创业韧性与成功预期对创业者再创业意愿的间接影响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创业者以失败为契机,从自身角度总结经验教训,并通过反思、学习及外部社会支持进行二次创业。  相似文献   

14.
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联系的重要载体,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跨国公司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跨国公司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本文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视角出发,对上述问题做出了解答。  相似文献   

15.
从机会资源一体化视角探索创业情境下失败学习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基于创业机会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引入创业动态能力作为中介机制,构建失败学习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认知-能力-绩效”理论模型。通过对派尼尔环保探索性案例和201份经历过创业失败的创业者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失败学习显著促进商业模式创新;创业动态能力在失败学习与商业模式创新关系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未调节创业动态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断层理论,从知识获取和关系治理角度,分析焦点企业知识存量如何影响联盟组合分裂断层及分裂断层形成机理。基于焦点企业知识存量、分裂断层、知识转移效率、情景嵌入性之间的关系理论模型框架,认为焦点企业知识存量能够影响联盟组合分裂断层,其中,知识转移效率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情景嵌入性发挥调节效应。结果发现:焦点企业知识存量与分裂断层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知识转移效率能够部分中介焦点企业知识存量与分裂断层之间的关系;情景嵌入性能够正向调节焦点企业知识存量与知识转移效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企业控制权是科技型小微企业风险融资的重要工具。从控制权转移激励与约束角度,构建了科技型小微企业风险融资中控制权转移激励与约束契约设计的两阶段模型,探讨了科技型小微企业投入的自身财富水平、投入风险项目的知识产权价值、努力水平、市场声誉、风险项目成功率、风险项目产出的变现性与可控性、风险项目运行的在职消费水平、风险投资者获取的剩余价值索取权、风险项目投资额度、风险监控成本、风险项目的战略收益、风险项目运行的私人收益与共享收益、科技型小微企业投入人力资本的专有性和专用性、风险投资者的投资专用性以及风险投资者风险规避程度等因素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中控制权转移激励契约设计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定量分析得到了一系列科技型小微企业风险融资控制权转移的激励与约束契约设计机制,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投融资理论进行了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复杂情景下多团队创业过程中界面协同涌现性分析及管理需求,围绕创业型团队的创业创新交互特征,从群体、环境、机会和能力4个维度梳理了实现创业团队簇协同的界面结构。解读动态创新环境下多主体共同创业衍生的协同有效性非线性涌现属性及内涵,从共生共赢、动态适应、系统全局3个层面提出创业团队簇界面协同有效性涌现机理。在此基础上,改进常规DEMATEL方法,构建能够满足复杂情景下多重决策导向判定需求的关键影响界面识别方法,并面向某一混合所有制创新型企业开展案例应用分析。案例应用结果表明,该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有效、可行,对复杂合作情景下多主体协同效应涌现属性解析评价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新兴视频测量技术对企业家心理韧性强度进行测量,并以2015-2017年中国213家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企业家心理韧性对企业成长的作用关系,并探讨在该作用关系中探索式创新及社会连带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家心理韧性对企业成长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探索式创新在企业家心理韧性与企业成长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社会连带正向调节企业家心理韧性对探索式创新的促进关系。当企业家社会连带水平较高时,企业家心理韧性对探索式创新意愿的促进作用更强,对企业成长的积极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张瑾  刘丽君 《技术经济》2013,(10):62-67
以13位优秀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者的深度访谈资料为数据基础,借助内容分析工具,对访谈资料进行总结和归类整理,提出科技创业能力八维度模型——包括道德能力、坚韧能力、关系能力、组织能力、概念能力、机遇能力、内驱能力和技术能力,并检验了内容分析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