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美联储。美国为迅速摆脱危机,在美联储的操作下,将联邦基金利率一降再降,直至接近于0,随后又动用了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美联储通过演讲、政策声明和承诺等多次向公众传达经济形势,引导联邦基金利率未来的可能趋势,修正投资者和经济预测者的利率预期;制订"信贷流动性计划"向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执行购买长期资产的量化宽松政策。2008年11月25日,自美联储宣布将购买房利美、房地美及美国政府国民抵押协会所担保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开始,到2012年12月共开展了五次大规模资产购买,其中四次操作被外界称为量化宽松政策(即QE1~QE4)。  相似文献   

2.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从金融危机之前准备金短缺下的公开市场操作调控转变为金融危机之后准备金充裕下的利率走廊与公开市场操作相结合的调控方式.本文详细分析了危机前后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的变化情况,这对于理解和预测未来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货币政策正常化的第二阶段,美联储将在2017年开始缩减因危机后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而形成的规模庞大的资产负债表,并指出缩表结束后的证券资产持有规模将不会大于为有效执行货币政策所必须维持的水平。本文认为,决定美联储资产负债表长期规模的主要因素是美联储负债中的流通中货币量和准备金余额的长期水平,前者取决于美联储对未来名义GDP增长趋势的估计,后者则取决于美联储对未来货币政策执行框架的选择。如果美联储倾向于采用危机前的公开市场操作办法,准备金余额的长期水平将与银行交易性存款余额决定的必要准备金水平趋于一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长期规模将因此显著低于目前的水平。相反,如果依照本文所预计的,美联储将继续危机后实行的利率走廊机制,以超额准备金利率和隔夜反向回购利率控制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动范围,准备金余额的长期水平就将由银行对准备金的需求来决定。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规模虽会在目前的基础上缩减,但程度相对有限,因而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较小。此外,和危机前的以提高联邦基金利率作为紧缩性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不同,本次量化紧缩政策的特点是美联储可以同时运用短期利率和资产负债表两种政策工具,意味着美联储能够通过资产负债表的缩减来部分地取代联邦基金利率的提高,而不至于改变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总体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将缓和升息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两次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推动经济复苏,其规模巨大和持续时间都属少见。有鉴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出台背景以及传导机制,随后,本文根据政策传导效果和市场表现分析指出,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短期效果比较明显,但对美国经济的长期刺激作用有限,且给美联储及其他各国央行的政策操作带来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对于美联储提前退出量化宽松政策预期的增强,研究国外流动性变化对我国流动性和利率变化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该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国外流动性变化对我国流动性变化的影响较大,而国外利率变化对我国利率变化的影响不明显。针对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产生的影响,文章提出相关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6.
卢庆杰 《新金融》2010,(8):14-17
为应对金融危机,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下调联邦基金利率水平、量化宽松政策、对现有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创新、对金融机构实施紧急救助等,这些措施对金融市场实施全方位的救助,增加了基础货币的供应,促进了金融市场的恢复,同时也使美联储的资产额大幅增加。由于市场信心尚未完全恢复,金融机构不愿意放贷,美联储通过各种金融工具投放出去的流动性又流回美联储。如果经济好转、市场信心恢复,这些流动性投向市场,将对经济形成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未来的退出步骤将与救市步骤相反,即先通过数量化工具收回市场上过多的流动性,使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达到正常的水平,再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就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美国经济的现实情况来看,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后,主要依靠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美国经济避免滑向通缩,实现了缓慢复苏。尽管非常规货币政策框架基本具有危机前传统货币政策框架的主要特点,但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理念、目标、工具、传导渠道等仍有诸多不同之处:(1)在长期通胀预期稳定的情况下强调最大就业;(2)过度宽松、稳定通胀预期及以平衡方式实现美联储双重目标的政策策略;(3)最优控制和成本收益比较的政策规则;(4)资产负债表工具和利率前瞻性指引的政策工具;(5)以资产组合平衡渠道和未来短期利率预期渠道为主的政策传导渠道;(6)"先量后价"、多工具组合和缓慢渐进的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等等。危机后的这种非常规货币政策框架是传统政策框架的扩展和延伸,丰富了传统货币政策框架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向松祚 《中国金融》2012,(20):16-18
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早已深陷负利率和流动性陷阱,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基本失效,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量化宽松和伯南克的货币政策准则当地时间2012年9月13日,美联储正式宣布实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简称QE3)。根据联储公报,QE3包括如下举措:第一,每月新增购买400亿美元联邦机构发行的抵押债券,主要是联邦房贷机构发行的债券。第二,继续实施利率扭曲操作,以降低长期利率。加上利率扭曲操作的长期债券购买量,到今年年底,联储每月购买的债券量为850亿美元,与第二轮量化宽松购债量持平。  相似文献   

9.
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后,为应对危机,美联储实施了以"信贷宽松"为特征的货币政策,并创新了一系列政策工具。审视2007年至2009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实际效果,应该说是成功的。美国金融市场已经趋于稳定,美国经济正在走出衰退,美联储已开始酝酿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战略。  相似文献   

10.
联邦基金市场既是金融机构拆借准备金的市场又是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控的市场,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后,由于美联储实施了非常规的货币政策与新的监管政策,导致联邦基金市场的交易行为发生了重要变化。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后联邦基金市场交易行为、美联储利率调控方式变化、联邦基金利率与泰勒规则的关系三个方面描述这些变化,并为我国货币政策从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转型提供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初,日本央行通过不断下调中央银行调贴现利率和隔夜拆借利率以抵抗通缩和经济增长缓慢的状况,在常规的利率调控工具应对经济持续通缩毫无办法时,日本采取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本文总结与分析日本2001年3月至2013年4月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操作实践及其效果,以其为我国央行的政策操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黄飞鸣 《金融博览》2013,(13):14-14
美联储。美国为迅速摆脱危机,在美联储的操作下,将联邦基金利率一降再降,直至接近于0,随后又动用了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美联储通过演讲、政策声明和承诺等多次向公众传达经济形势,引导联邦基金利率未来的可能趋势,修正投资者和经济预测者的利率预期;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金融》2013,(5):3
世界经济遭受国际金融危机重创并陷入低迷,许多经济体都试图通过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已先后多次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频繁通过扩大购债规模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欧洲中央银行长期维持较低的基准利率,并启动欧洲版量化宽松政策——直接货币交易计划(OMT);日本为应对经济不景气和长期存在的通货紧缩,长期施行"零利率"政策,向市场空投货币,促使货币竞争性贬值,改善国际贸易条件。  相似文献   

14.
面对持续动荡的国际金融危机,美联储一直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保持在零利率区间,而且用量化宽松政策注入流动性.  相似文献   

15.
美联储为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而采取的各种货币政策措施使其资产负债表快速膨胀,加之今年3月美联储宣布正式实施数量宽松政策,引起各界对未来资产价格是否会再次出现泡沫的讨论。本文认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科技股泡沫和本世纪初的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及膨胀提供了宽松的货币环境;而本次美联储为应对危机的各项货币政策措施将使利率保持较长期低水平的同时带来基础货币的大量投放,在美国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没有发生改变、美元的国际霸权地位没有动摇的背景下,全球资产泡沫可能会再次出现。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发达经济体中央银行(美联储、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和日本银行)政策利率降到接近于零,但经济复苏依然艰难,传统货币政策工具面临失灵的局面。为此,发达经济体央行采取了非常规的资产负债表政策,大量购买资产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引导公众预期,确保金融体系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外汇管理》2013,(13):26-28
次贷危机以来,美联储采取了多轮量宽操作措施,大量购入资产,努力将市场利率维持在极低水平,保持市场充裕的流动性。此后,欧元区和日本也加入了量化宽松的行列。估计目前美联储仍持有3万亿美元以上的购入资产,其中以中长期国债和按揭抵押证券MBS为主。目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暗示,尽管退出存在风险,但美联储已在考虑量宽政策何去何从。随后全球资本市场陷入振荡,其中犹以日本股市和债市为甚。美联储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逐步退出量宽操作?其对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又将影响如何?  相似文献   

18.
摘要:本文探讨了与美联储及其货币政策相关的四个问题,包括量化宽松政策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美联储在为国际金融市场提供流动性方面的作用、量化宽松政策与货币操纵以及国际贸易与国际资本管制等,并提出新兴市场国家应通过政策调整应对量化宽松政策、增加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投入及推动双边投资和自由贸易谈判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疆金融》2013,(2):112-117
<正>一、引言回顾改革历程,货币政策操作是一个数量调控和价格调控相互配合、共同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的过程。两种操作模式可以简单描述为:再贷款/再贴现(官定利率)既有数量调控也有价格调控,带*号的利率水平已经实现了市场化,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和存款准备金利率仍是官定利率,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金融"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货币政策操作应从数量调控转向价格调控,如何理解价格调控?价格调控是中央银行利用一个短期政策工具调节全社会货币总量。货币政策操作从控制信贷规模(操作工具是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商业银行基准利率)到调节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操作工具扩展到公开市场的逆回购/正回购、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率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新开放宏观经济模型研究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外部需求冲击与美联储政策取向对中国通货膨胀动态的影响及最优政策应对机制。研究发现:(1)美联储政策取向对中国通货膨胀具有重要影响,也相应影响中国货币当局最优政策选择。(2)若美联储为相机抉择的政策制定者,则"浮动汇率+利率规则"是中国最优的政策选择;若美联储为强硬反通胀的政策制定者,则固定汇率制度是中国最优的政策选择。(3)货币政策是否具有可信性是决定中国最优政策选择的核心,增强政策可信性并建立强硬反通胀的政策声誉能够稳定中国的通货膨胀。(4)汇率制度选择并不必然遵循由固定到中间再到浮动的唯一路线,中国货币当局应根据外部冲击、美联储的政策取向做出具体选择。本研究不仅能够为中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最优货币政策选择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能够为全球量化宽松背景下以及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时,中国最优货币政策选择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