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市场 16∶ 9彩电物稀价高 ,16∶ 9彩电大约在七八千元左右 ,普通消费者尚难以接受。但16∶ 9彩电符合人类视觉最佳比例。以古埃及人发明的“黄金分割”定律而论 ,人眼自然视野比例约为 16∶ 9,人眼视力以视野中央为最佳 ,越靠近视野边缘的视力越弱。因此 ,人眼能够看清楚的信息大都集中于中央部分 ,而视野四周的物体则往往被“忽略”。因此 ,无疑能够把 16∶ 9彩电称为目前最具前瞻性、最符合人类感观要求的彩电。现在市场较流行的 16∶ 9彩电有康佳 32 89W、王牌 M- 2 0 0 0等。由于传统的节目源都是 4∶ 3电视信号 (国内尚无 16∶ 9…  相似文献   

2.
《现代商业》2002,(1):71
中国入世,家电市场波澜再起.一向不降价的洋彩电,最近大幅降价,最大降幅超过万元,媒体惊呼洋品牌"和中国市场接轨".但国产彩电企业表示:洋品牌再降也敌不过中国彩电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李宁 《商业研究》2001,(9):87-88
将国产彩电企业与一些颇具实力的跨国公司相比,产品的三低(性价比低、技术含量低、规模效益低)与生产企业的三高(生产成本高、销售成本高、售后服务成本高),都使国产彩电企业处于不利地位,如果再将练兵用的国内市场以最低限价的方式保护起来,无疑只会死路一条。“彩电峰会”的成立及其迅速流产都是国产彩电业逐步向走成熟过程中具有必然性的偶然事件,但从中我们也感受到了国产彩电厂家的迷茫与无助。国产彩电路在何方?还有待进一步地摸索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丽华 《商业研究》1997,(1):48-48,13
国产彩电──雄居霸主王丽华国家统计局最近对全国35座大中城市100家大商场彩电销售调查显示:国产品牌彩电占整个彩电市场销量的71.1%,进口彩电只占28.9%,这表明,“洋”彩电占居我国市场的霸主地区已被国产彩电所替代。1995年末全国电视机社会拥有...  相似文献   

5.
技术领先的日韩彩电霸主,虎视眈眈的消费电子巨头,冒险沸腾的传统CRT制造商占据着整个产业上、中、下游的各个位置,作为国产彩电企业的零部件供应商、产业技术领袖、行业领导者、直接竞争对手、合作伙伴,他们与国产彩电企业竞争、共生,构就全球彩电产业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6.
自1996年3月长虹大屏幕彩电率先降价后,华夏彩电市场的价格大战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直到1997年末才算告一段落。这场价格大战,一方面使国产彩电的市场占有率有了很大提高;另一方面,这种以牺牲利润为代价的战争,也使大多数彩电生产厂家元气大损,有的企业已被拖得疲惫不堪、苦自支撑。  相似文献   

7.
1996年,长虹彩电率先降价,掀起国内彩电业价格大战;1997年初,高路华彩电以同样手法、闯进长虹后院——四川成都,29英寸彩电售价不足4000元。条条大道通罗马,专家指出,国产彩电已无降价余地,与其生死搏斗,不如另辟他途。  相似文献   

8.
《财经界》1997,(3)
1996年,长虹彩电率先降价,掀起国内彩电业价格大战;1997年初,高路华彩电以同样手法、闯进长虹后院——四川成都,29英寸彩电售价不足4000元。条条大道通罗马,专家指出,国产彩电已无降价余地,与其生死搏斗,不如另辟他途。  相似文献   

9.
伯倩 《三联竞争力》2008,72(3):36-38
在改革开放30年间,最先崛起的新兴产业是彩电业。因此,彩电产业最早实现了完全市场化和完整产业链。遥想处于短缺时代的上世纪80年代,由于政策限制外国彩电进口,洋彩电只能凭“出国指标”和“海外关系”溜进中国市场,国产彩电面对增长的内需,要“凭票购买”。时至90年代初期,洋彩电凭借市场准入的放开而大举进入,中国彩电业最初的“五朵金花”——牡丹、熊猫、金星、长城、乐华,轻而易举地凋零。此时此刻,在偏僻的四川绵阳,长虹的倪润峰却以“东芝火箭炮打不落长虹红太阳”的豪气,扛起民族彩电工业的大旗,一举成为中国彩电大王。但时至1990年后期,长虹在大屏幕显像管彩电做到极致时,试图以垄断上游彩管而独霸江湖,结果因代价巨大而遭受重创。借长虹受挫,有港资背景的康佳,在日本留学归来的少帅陈伟荣的率领下,以“谁能升起,谁就是太阳”的勇气,凭借产品外观创新而荣登“彩电第一”。可惜康佳宝座还未坐热,陈伟荣的大学同学李东生就凭借自建的上万人营销队伍而异军突起,使得1993年才涉足彩电的TCL在21世纪之初.成为中国彩电之雄狮。然而,就在21世纪,全球彩电业已经出现巨大的行业拐点后.在液晶显示浪潮中,国产彩电因没有技术前瞻与研发储备,雄风不再而再度落后。更可怕的是.在3C融合和移动宽带时代的大势所趋之下,丧失先发优势的国产彩电产业进入历史冰点。  相似文献   

10.
《广告导报》2004,(5):33-35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国产彩电品牌囿于技术、品种、功能、质量、价格等诸多因素的局限,难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于是日资彩电企业凭借其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不失时机地抢滩中国彩电市场,他们通过广告宣传迅速打开了在中国的知名度,并确定了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