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货币政策透明度、通胀偏差与预期成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筱雯  高艳 《南开经济研究》2006,85(4):138-144,F0003
由于预期的形成是需要成本的,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引入预期成本的简单模型,分析可得信息的开发和处理信息成本之间的权衡关系对货币政策博弈的影响。模型得到两个结论:一是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可以降低通货膨胀率;二是在特定的情况下,越“保守的”中央银行可能会导致更高的通货膨胀。因此,为了减少由动态不一致所导致的通胀偏差,中央银行越保守,就应该越透明。  相似文献   

2.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透明与模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在权重保守的中央银行框架下,讨论了中央银行目标透明度对经济的影响。本文发现,在一定条件下,货币政策目标模糊一方面可以导致公众通货膨胀预期的提高,降低社会福利;另一方面有助于稳定产出,提高社会福利。当中央银行比较保守时,后一种效应占优于前一种效应,货币政策的适度不透明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福利。我们的研究可以解释为什么通货膨胀控制比较成功的国家,如美国和德国,其中央银行通常被允许保持一定程度的私密性,其货币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而许多具有较高通货膨胀率的国家,如以色列、英国、加拿大和瑞典等,开始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坚持非常公开、透明的货币政策。另外,本文还讨论了中国货币政策透明度问题。尽管中国当前在货币政策决策和操作上还缺乏足够的透明度,但近年来在透明度的建设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由于人民银行近年来非常重视通货膨胀控制,可以被看成是一个“权重保守”的中央银行,因此适度货币政策模糊性的引入可能有助于提高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3.
卞志村 《世界经济》2007,30(6):35-47
货币政策操作规范通常有"相机抉择"和"规则"两种方式,但究竟哪种方式更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文在对中国货币政策操作实践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相机抉择性货币政策和规则性货币政策成分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论是:中国目前是以相机抉择型货币政策操作为主。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动态模拟的方法对采用规则型货币政策操作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认为规则型货币政策操作可以明显减少中国经济的波动。因此,中国的货币政策操作应由目前的相机抉择型操作向规则型操作转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央银行透明度成为理论与实务界的热点话题。本文利用中央银行政策分析的一个经典模型,证明中央银行透明度虽然不影响平均产出与平均通货膨胀,但是可以降低产出与通货膨胀的波动。通过对26个新兴市场国家中央银行透明度与宏观经济表现的计量分析,本文发现除了通货膨胀波动以外,所有经验结果均支持理论结论。这样,本文结论支持了中央银行透明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基于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的研究框架,本文从非线性总供给曲线和中央银行非对称偏好的角度来阐述货币政策规则中非对称性的理论形成,并利用GMM方法估计和检验了我国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中的非对称性。研究结果表明非线性总供给曲线可以作为解释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反应的一种来源,更重要的是,中央银行对通胀缺口存在负向偏好,且这种负向的通胀偏好可以很好地解释我国“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通货膨胀偏差,但对产出缺口的非对称偏好并不显著。此外,不同通胀目标的稳健性研究表明,中央银行都存在负向的通胀偏好,而且该负向偏好随着通胀目标的降低而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1979~2010年中国广义价格指标通货膨胀率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通货膨胀率动态机制特征的显著差异为基础,运用不可观测成分随机波动模型测算和对比不同通货膨胀指标预期时序的动态路径,并应用反事实对比实验方法比较货币政策对不同通货膨胀指标动态特征转变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由于中国长期以CPI为单一通货膨胀目标,没有将广义价格指标通货膨胀率纳入政策决策的信息集,形成通货膨胀目标错配问题,从而导致近年来广义价格指标通货膨胀率持续走高,而且其波动性呈现显著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1978到2018年中国通货膨胀率(用CPI衡量)与经济产出(GDP)之间的数据、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通货膨胀与经济产出之间的关系。验证经济真实产出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内在因果关系。结果表明,经济的真实增长对通货膨胀有正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不仅反映在当期上,而且还有滞后效应。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来验证这种经济关系。最后发现通货膨胀与自身预期与产出的增长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基于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的研究框架,本文从非线性总供给曲线和中央银行非对称偏好的角度来阐述货币政策规则中非对称性的理论形成,并利用GMM方法估计和检验了我国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中的非对称性.研究结果表明非线性总供给曲线可以作为解释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反应的一种来源,更重要的是,中央银行对通胀缺口存在负向偏好,且这种负向的通胀偏好可以很好地解释我国“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通货膨胀偏差,但对产出缺口的非对称偏好并不显著.此外,不同通胀目标的稳健性研究表明,中央银行都存在负向通胀偏好,而且该负向偏好随着长期通胀目标的降低而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9.
2011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七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似乎又把我们引入历史的车轮,让我们不能不重新关注起通货膨胀.西方理论界认为,通货膨胀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存在负相关关系.我国通货膨胀的一个关键原因即是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缺乏.所以应通过有效途径来提高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0.
曹永琴 《南方经济》2010,28(2):62-73
中国货币政策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效应,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力度强于扩张性货币政策。本文以价格粘性为核心构建菜单成本模型,从货币政策价格传导渠道分析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主要成因是非对称的价格传导渠道。企业面临货币政策冲击时,遵循菜单成本和扭曲成本孰低原则决定调整价格还是产量。降价的菜单成本低于涨价成本以及扭曲成本随通货膨胀趋势呈非线性变化共同导致了非对称的价格粘性,由此产生的非对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形成机理。因此,货币政策效果随通货膨胀率而变,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程度在不同的通货膨胀率区间存在差异,随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呈现出先减后增再减的驼峰形趋势。本文进一步通过构造状态空间模型实证检验了理论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时不仅要决定政策实施方向和力度,还应考虑经济所处的通货膨胀率区间。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在国内外,相貌已经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资源。而社会中的相貌偏见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从职场、人格特征、能力素质、社会交往及儿童几个方面来回顾相貌偏见的有关研究,并对相貌偏见产生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影响进行探究,最后提出在相貌偏见研究领域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15.
Several studies (Genesove 1993; Chezum and Wimmer 1997) use evidence of a correlation between seller characteristics and prices as evidence of adverse selection. This approach ignores the effect seller effort might have on the quality of goods sold. We develop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at accounts for both adverse selection and seller effort and provide a set of conditions under which sellers, who more likely adversely select the goods they sell, produce higher quality goods. Empirically, adverse selection emerges as a special case of selection bias. To disentangle the effects of adverse selection from seller effort, we employ a unique data set that allows us to model the selection decision explicitly. Th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both adverse selection and hidden effort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market for thoroughbred racehorse prospects.  相似文献   

16.
17.
18.
“沪港通”是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一个重大创新措施,势必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多方面 深远影响。文章以沪港通中的沪股通标的公司为切入点,选取中国上市公司2012—2016年的数据, 基于沪港通实施的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考察沪港通政策对分析师预测乐观性 偏差的影响。文章研究发现,沪港通政策显著提高了分析师对于沪股通标的公司预测的乐观偏差。 进一步研究表明,对股票交易量越小和信息透明度更低的公司而言,沪港通政策对分析师乐观偏 差的正向影响更显著。文章的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分析师乐观偏差的相关研究,同时为监管部门 完善沪港通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The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 is a flexible carbon market mechanism manag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The program grants tradable carbon emissions credits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 for carbon‐reducing projec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project can only be admitted to the program if it is not financially profitable, and thus would not take place without the emission credits granted through the CDM.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how monitoring reduces incentives of companies to bias the reported expected financial viability of potential CDM projects to gain admission to the program. We find that reported rates of return, which are a key factor for admission to the program, tend to be downwardly biased and are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expected benefits stemming from forecasted greenhouse gas reductions. However, monitoring from various sources mitigates some of the distorted incentives and related reporting bias. Furthermore, the monitoring effect becomes much stronger after 2008, when the CDM Executive Board implemented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additionality testing that provides guidance for program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