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嘉兴市农地整治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浙江省嘉兴市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正在大力推进之中,同时遇到不少困难与问题.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精神,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规范、健康、有序开展,本文在分析嘉兴市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进展情况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存在的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而提出规范推进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保经济发展,保耕地红线工程"的严峻形势下,探索通过实施农村土地整治来助推城乡统筹发展意义重大,为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提供了有效途径。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分析安徽省全椒县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具体成效,进一步提出了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统筹城乡发展的若干思考。结果表明:农村土地整治是当前深化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性突破,更是统筹城乡土地利用与配置、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3.
面向乡村振兴的农村土地整治转型与创新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面向乡村振兴的战略需求,分析当前农村土地整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农村土地整治转型和创新的思考,为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国土资源保障。研究方法:文献归纳法、理论分析法和图示法。研究结果:(1)传统农村土地整治存在"三不"倾向,即理论研究不足、空间逻辑不强与规划论证不力,由此带来了"三化"问题,即整治模式固化、复合功能弱化和人地关系泛化;(2)农村土地整治正面临由土地分散整治向空间统筹治理转型、由问题导向向目标导向转型和由以地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型;(3)新时期亟需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创新,积极倡导城乡统筹型土地整治、探索多功能导向型生产空间整治、推广人居环境改善型公共空间治理及聚焦绿色发展型生态空间治理。研究结论:乡村振兴为农村土地整治转型与创新提供了驱动力,农村土地整治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着力点。农村土地整治需兼具规划视角的城乡统筹性与设计视角的空间联动性,在重视土地生产功能提升的基础上,挖掘土地整治蕴含的社会功能与生态服务价值,实现乡村地域要素聚集、结构优化与功能提升。  相似文献   

4.
近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部署2010年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时指出,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关键是要加强引导,规范推进,尊重农民意愿,惠及农民群众。要积极引导并严格规范增减挂钩试点,加强周转指标和节余指标的管理,保证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耕地面积不减负耕地质量不下降。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南边疆山区土地生态环境脆弱,耕地数量有限且质量较差。云南是西南地区典型的山区省份,其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土地利用不合理,农业产业化滞后,城乡土地开发利用缺乏统筹和协调,农村土地利用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急需通过开展科学的农村土地整治改变这一状况。为此,运用目标分析法,在阐明云南省农村土地整治作用和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运用典型模式探讨法,提炼出了适合农村因地制宜推广的5种具体模式——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农用地利用整治模式、生态经济模式、农业产业化模式和分区土地整治模式,并就各模式的含义、要求、作用和适用地区做出明确的阐述,以期对云南省正在进行的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与经济发展的力度都会加大,研究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在分析二者相互影响的基础上,对当前形势下影响二者耦合关系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促进农村土地整治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的途径,提出健全融资体系、完善"政府主导、农民自主"机制、创新利益分配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构建统一组织管理形式以及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两方面入手,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时期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要点,提出了优化土地整治,促进农村发展和改善环境的途径,旨在推进卢龙县土地整治工作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8.
<正>土地综合整治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城乡统筹、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基础,是一项"政府得民心、投入得利润、农民得实惠"的民生工程。近年来,江都市坚持"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联动、以镇实施"的工作机制,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大力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农村土地整治权属调整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德国、日本等为代表的国外农村土地整治中权属调整相关研究进行总结;进而对国内农村土地整治中权属调整认识、驱动因素分析和权属调整机制研究进展进行探讨。最后构建我国农村土地整治权属调整思路,并提出要通过引入市场化机制、推动股份制改革、开展地块评估、合理进行空间布局、加强制度保障来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整治权属调整。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日益凸显,单一要素的土地整治模式已难以解决农村出现的综合问题,以"多规划统筹、多目标定位、多要素整治、多政策运用"为特点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应运而生[1].自浙江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来,上海、广东、湖北、江西、重庆等地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方面也进行...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18年国内外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2019年国内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法。研究结果:2018年国内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生态整治、村庄整理、充填复垦技术、植物与钝化剂修复、无人机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土地信息采集中的广泛应用及3S技术尤其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在土地动态监测中的广泛应用;国外研究侧重于降低开发密度、土地整理有限领域选择、土地复垦碳排放问题、联合修复技术、土地信息处理方法的革新及多源遥感技术在土地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结论:2018年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随着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及3S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土地生态整治、土地复垦技术、土地修复方法、动态监测技术等方面有所发展。2019年,将继续推进土地生态建设、进一步提升复垦土壤质量、优化复垦技术、改进污染土地修复方法,发展土地信息技术,在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和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前提下,推动生态文明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2.
[目的]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发展和深化,以补充耕地面积为核心的单目标土地整治已不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地域功能在土地整治中的引导作用愈发重要。[方法]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以行政村为基本评价单元,结合平谷区乡村地域特色,拟从经济生产、生活消费、生态保育、社会保障四大功能角度出发,构建土地整治分区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对275个乡村地域单元进行了分析和评定。[结果]根据乡村地域功能和实际情况,将研究区划分为经济生产型综合整治区、生活消费型土地整治区、生态保育型土地整治区和社会保障型综合整治区。[结论]在明确各区域主导功能定位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现有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体系探索了乡村土地整治方向和发展路径:经济生产型综合整治区应按照集约高效的发展模式,打造全区新兴产业集聚区和现代化都市型农业产业基地;生活消费型土地整治区应适度开发历史文化和自然旅游资源,发展以山水游览、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生态保育型土地整治区应以水源保护和生态养护为前提,扩展林果业生产规模,促进经济、生态共同发展;社会保障型综合整治区应大力开展村内旧宅基地、闲散地、废弃工矿用地的复垦和环境治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由于乡村地域功能处在变化的动态之中,各评价指标也随之变化,因此各乡村的发展路径还有待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土地整治综述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文章旨在对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关于城乡融合、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不同角度的土地整治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基于该战略的土地整治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农村土地整治、规划与管理、统筹安排农村各项土地利用活动提供参考。[方法]该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及总结归纳法,对不同角度的土地整治研究进行综述。[结果]城乡融合视角下的土地整治研究集中于整治策略与路径选择;产业发展角度的相关研究则集中于土地整治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影响路径与模式;与生态建设相关的土地整治研究偏重于对土地整治的生态评价,包括生态效益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结论]城乡统筹视角下,土地整治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如何有待深入研究;应进一步加深土地整治与农业产业发展之间相关研究;应加强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机制及生态环境脆弱区的国土整治工作研究。  相似文献   

14.
2014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5年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总结2014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展望2015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1)2014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共同关注征地制度和土地产权问题、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与驱动机制、多规合一及规划方法创新、土地利用管理措施、土地市场价格机制及政府行为、农用地生态保护、农用地整治和矿区土地复垦方面;(2)2014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主要差异集中在:国内研究还关注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利用评价、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设、耕地质量提升及保护途径、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等问题;国外研究则侧重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及影响、土地利用冲突问题、土地供应策略、土地市场与产权制度的关系、农地抛荒及保护对象划定、土地开发与保护机制、土地整治景观格局研究。研究结论:在全面推介土地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2014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4个方面:(1)加强国土资源法制建设,推动深化依宪立法、修法,依宪执政研究;(2)开展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建设与制度建设研究;(3)加快土地工程技术和新技术应用的创新研究;(4)深化土地学科建设研究,支撑"新常态"下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土地整治作为一项保障民生的重要措施,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增美,更是落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方面。因此,农民满意度对于衡量土地整治的成效具有重要作用,对优化"三生"空间布局具有深远的意义。[方法]文章通过对研究区10个样本村进行实地调研,借助熵权TOPSIS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研究区的土地整治满意度和影响满意度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1)研究区农户文化程度多为小学及小学以下,农业收入占比较大,农户参与土地整治工程积极性较高,并且对于土地整治的效果较为关注;(2) 4个满意度指标的整体得分值较高,说明区域土地整治效果较好;(3)农户人均收入、原有田块整治度、原有道路完善度、原有灌溉完善度对土地整治工程实施满意度均有正向相关作用,平均坡度和到城镇最小距离对土地整治工程实施满意度具有负向相关作用。想要提高土地整治工程满意度,需从田块本身研究出发,综合考虑田块完善度、道路条件、灌排条件以及区位条件,从而建设农户满意度更高的土地整治工程。[结论]要提高农户对工程建设的满意度,建议前期对项目区田块自身条件和区位条件、道路和灌排条件以及农户收入进行深入调查,尽可能广泛听取农户意见,争取更多农户参与,建设可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移非农劳动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户收益的高质量、高标准土地整治工程。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23年国内外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综合开发模式与运行机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潜力机制及路径、碳中和背景下的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土壤—植物—微生物模式下的复垦土壤重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差异化分区与格局构建、土地信息智能化监测技术与信息提取方法、数字化国土空间规划技术、基于GIS的土地管理技术。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用地土地整理模式、基于土壤改良的矿区土地复垦、土壤—植物—微生物协同修复作用机制、基于社会经济和生态指标的生态修复、土地信息监测与预测技术、基于人工智能的土地规划技术、土地管理系统优化技术。研究结论:2023年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土地复垦与土壤重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土地信息监测与管理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结合当前科技需求,2024年及未来重点关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碳中和目标下的矿区土地复垦、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土地集约利用和低效用地治理、土地信息可视化技术和土地信息智能化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土地整理生态环境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善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是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和目标。针对土地整理生态环境评价,国内很多学者从不同领域、学科视角开展了大量理论与实证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主要从土地整理生态环境评价的理论研究、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等方面对近年来我国土地整理生态环境评价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展望,以期为科学推进我国土地整理乃至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19年国内外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2020年国内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法.研究结果:2019年国内土地工程和信息技术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战略的要求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思想,聚焦以生态优先的国土整治与开发,催生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矿山生态修复和土地监测及可视化等研究热点;国外研究侧重于土地整理再分配、土地复垦评价体系、土地开发的环境问题、生物修复技术、土地动态监测及评价.研究结论:2019年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在国土综合整治、生态环境修复、国土空间开发、土地复垦质量、土地修复方法、动态监测技术等方面有所发展.2020年,将继续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及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及标准,进一步完善土地复垦学科体系、研发污染土地修复新材料与技术,以及加快土地信息技术多维度发展.  相似文献   

19.
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和人类活动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为研究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等别和粮食产能的影响,通过在千阳县水沟镇柿沟村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对原有荒草地进行综合整治和配套设施优化,整治为可重新利用的耕地,柿沟村土地利用面积增加了34.226 1hm^2,并通过田水路林的合理规划,既保证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又优化了区域内经济结构,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并将耕地等别提高了一等,创造了193.59t的粮食产能。该项目的实施对渭北旱塬区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将有力推动该区域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步伐。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基于现行土地产权体系和农地保护政策体系,分析农地发展权的内涵、归属,确定农地发展权的设定方案并探讨其在农地保护中的应用。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与实证分析法。研究结论:当前,在中国引入农地发展权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呼声越来越高,在中国土地产权体系现状下农地发展权设定方案的提出及其运用,说明了农地发展权可以作为国家对土地管理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弹性手段,将在土地征用、土地储备、土地规划等土地政策的实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