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长沙市金霞经济开发区为例,简要分析长沙市金霞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现状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方法,确定长沙市金霞经济开发区评价类型,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对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长沙市金霞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徐州市开发区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徐州市金山桥、铜山、新沂、邳州开发区各行业的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求得权重构建模型,分析徐州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总体情况根据定量化结果和实际情况,提出徐州市开发区科学合理利用土地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发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关系到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开发区土地利用扩展程度和扩展方式.通过利用江苏省18个开发区调查资料,选取14个指标,构建开发区土地产出驱动力模型.从开发区的角度上来看,土地资源是开发区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土地闲置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提高的首要限制性因素,开发区的区位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土地集约程度,也说明苏南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差异较为明显.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典型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和测算了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潜力,并结合江苏省资源禀赋特点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剖析了理论潜力可能实现的程度及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朱有法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0,27(1)
采用目标值法、发展趋势估计法、先进经验逼近法和特尔非法对安庆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得出土地利用状况对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影响贡献最显著,其次是用地效益的影响。研究表明,安庆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创新土地使用机制、加强开发区土地规划与城市规划的指标衔接和协调、优化用地结构能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推动开发区土地利用管理基础信息建设,进而提高土地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7.
通过构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以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定量研究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研究表明: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为94.6分,土地资源潜力不能满足近期土地需求;土地利用强度、地均投入产出强度以及土地市场发育程度是影响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重要驱动因素;开发区存在评价边界切割宗地的现象,但对土地集约利用度影响不大;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对环境绩效敏感,其环保投资临界规模为GDP的2.38%.上述研究能够为明确界定开发区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升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管理和决策水平以及开发区扩区提供科学依据及相关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能够有效地反映丌发区特有的七地利用方式,在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过程中,出现了开发区国家界线与部分宗地边界切割问题,但本次评价范围是国家级开发区,对超出范围的部分宗地如何处理是本次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难点.以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就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了三种处理方法,并对三种处理方法下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终本次评价采用第二种处理方式,即土地数据按国家界线范围为准,经济数据按宗地面积分割比例进行提取. 相似文献
9.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开发区作为城市的特殊经济区域,是当前城市经济的增长点,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直接关系到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评价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从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布局、土地投入强度、土地产出效益和土地利用程度5个方面构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区域对比法评价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 相似文献
10.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四川省达州市经济开发区评价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开发区在城市中的地位越显特殊,作为当前城市经济的增长点,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直接关系到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评价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基础上选取了14个指标,按照层次分析方法分为3个层次,分别确定各层次指标的权重,以达州市为例,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对2006—2008年江苏省及三大区域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效率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开发区综合技术效率值为0,438,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不断升高的趋势,三大区域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存在较大差异,苏中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平均水平略高于苏南,而苏北最低;(2)绝大多数的开发区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苏南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的开发区数量占比最大,苏北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的开发区数量占比最大;(3)从投入导向和产出导向来看,开发区实际值与效率目标值都有一定差距,但差距在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2.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对2016年福建省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并分析影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因素,提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以缓解城市人地矛盾,保护耕地资源。研究方法: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计算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通过障碍度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上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从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看,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2)开发区区龄、开发区至县(市)中心距离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之间不存在明显规律。研究结论:经济发达地区影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第三产业比重、社会商品零售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次发达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城镇化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欠发达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二产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现行评价工作中的不足,对影响安徽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进行系统性分析,构造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分析视角,使开发区管理机构全面、真实的掌握土地集约利用状况,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以客观评价为主、主客观评价相结合,系统性分析了影响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因素,以“开发区管委会”和“入区企业”两类主体,分别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实现既考虑到各个省级开发区的实际情况又能很好地为开发区的横向比较和整个省域内开发区的统筹和规划,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作用,使成果的利用更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在大力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土地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指导下,以重庆市38个开发区为例,构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研究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利用得到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指数及其排序,通过对不同级别和不同区域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比分析,明确国家级开发区目前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偏低,开发区区域差异较大。因此,应重视国家级开发区建设,突出示范效应;科学规划布局开发区及核定建设用地规模;因地制宜、做好建设用地挖潜等提升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5.
开发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是土地,而我国的开发区土地后备资源十分有限,因此,高效地利用这些弥足珍贵的土地资源是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总结归纳我国开发区准入制中有关土地集约相关的执行标准,发现其中存在着有无不一、标准不一、更新滞后的缺点,旨在探求提高开发区土地集约程度的途径。用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制度中不足之处的分析,来论证建立开发区土地集约准入动态"门槛"的必要性,为规范并提高我国开发区土地集约准入标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工业行业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研究目的:对江苏省工业内部不同行业用地集约程度进行定量化评价,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江苏省主要工业行业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指标反映的行业间差距明显(;2)江苏省的土地投入和产出水平均低于上海,具有提升空间(;3)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间工业行业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显著,为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梯度转移提供有力支撑。研究结论:将工业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参考依据,能够实现产业的优化调整与布局,有利于发挥地区产业比较优势,促进江苏生态大省的建设,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从宏观—中观—微观尺度研究山东省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对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制定科学合理的高校用地政策具有参考价值。研究方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空间分异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宏观尺度上,全省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得分为79.45分,全省67所高校中最高为100分、最低仅为35.68分,差异明显;不同类型高校得分也存在显著差距,部分院校特色用地安排不足;(2)中观尺度上,全省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空间格局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吻合,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空间特征。城市规模等级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正相关,等级越高,集约程度越高;(3)微观尺度上,老校区集约度高于新校区;经翻修和扩建后的老校区,集约水平高于非教学用地比重大的老校区。研究结论:山东省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且区域差异明显,建设时间、区位条件、结构布局等是影响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不同情况下的高校建设标准应酌情考虑。 相似文献
18.
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对解决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紧张的人地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以兰州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实证研究,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土地集约趋势的定性分析并结合土地集约度的定量计算对兰州市8个区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中自主开发了土地集约度评价软件,以代替传统的手工计算指标值的方式,运用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得到集约度值,采用数轴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集约度值进行分类,确定各评价单元的土地集约利用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各区县集约利用度差异较大,基本上分为4个等级,其中I级的有城关区,Ⅱ级的有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Ⅲ级的有红古区、榆中县,Ⅳ级的有皋兰县、永登县。城关区集约利用程度最高,市辖区比市辖县集约利用程度高,集约利用水平呈现出从市区到县逐渐降低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用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集约利用建设用地成为实现土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综合评价福建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状况,本文首先对福建省建设用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选取了包括利用效率、利用程度、动态潜力和可持续利用4个因素层在内的13个指标因子构建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先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福建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动态变化及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呈整体上升趋势;全省9个市可划分为3个不同类型,其中福州、厦门市归为一类;莆田、泉州和漳州市归为一类;南平、宁德、三明和龙岩市归为一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