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影子银行"的快速增长和高收益吸引了信托、证券、资产管理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而受规模监控及分业经营的限制,银行业信用扩张受到影响,为了获得高收益,银行业积极在表外创新各类融资产品,客观上为"影子银行"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2.
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影子银行系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业务关联,双方收益与风险相互传递,而且间接的向市场投放信贷。影子银行系统收益与风险并存,在此轮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影子银行系统暴露出了其脆弱性与监管漏洞,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影子银行系统的风险及监管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监管者和政策制定者应尽快出台措施,解决影子银行的内生脆弱性和外部监管缺位问题影子银行与银行业机构有着密切的业务往来,相互传导或感染风险与收益,并直接或间接地创造信用。  相似文献   

4.
“影子银行”是今年国内宏观调控中关注的一个焦点。据了解,打击“影子银行”是今年银监会的三大工作之一。时任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今年8月份曾表示,今年的资金供需矛盾催生了各类借道理财和所谓“创新”的“影子银行”活动,以及种种监管套利的行为,银监会将坚持“成本对称”原则,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与创新,从机制和源头上打消“影子银...  相似文献   

5.
国际影子银行监管改革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静 《青海金融》2012,(6):31-33
目前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小、风险小,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规模占全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也有所下降,但随着全球金融自由化的持续深入和我国“金融深化”、“金融脱媒”的迅速发展,影子银行系统的发展壮大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我国原有的金融结构。为此,有必要错鉴国际影子银行监管改革的实践经验,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司登奎  李颖佳  李小林 《金融研究》2022,506(8):171-188
本文结合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形成机制以及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特征事实,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重视角探究银行竞争如何抑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以2003—2019年中国非金融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分析发现,银行竞争能够显著降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进一步以放松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为标志事件构造准自然实验,基于双重差分法的计量结果为识别银行竞争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抑制效应提供了稳健的经验证据。机制分析发现,银行业竞争通过弱化“信贷扭曲”和“监管套利”两个维度的作用机制抑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异质性分析表明,银行竞争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抑制作用在融资约束较高和投资机会较少的样本中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舒洛建 《征信》2014,32(11)
影子银行一方面满足了社会上日益增多的闲置资金对高收益的追逐,另一方面弥补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形成的巨大的社会融资缺口.但由于其利率较高、杠杆率较高及监管空白等原因,影子银行的发展存在着很大风险.要防范这些风险,需要健全法律法规,将影子银行纳入监管体系,增强影子银行相关产品透明度,削除利率双轨制,探索建立适合中国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8.
王守贞  于明  符则芬 《海南金融》2013,(8):66-69,73
本文在对国内影子银行概念和范围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影子银行成因及特点,识别出高收益理财产品、地方政府债务、部分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信托等是当前影子银行的主要风险隐患,评估了影子银行系统的总体风险,并对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及监管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影子银行是高收益高风险的金融机构,其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中外的影子银行又各有其特点,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影子银行的本质,本文从影子银行的风险特性出发,分析了其对中国金融的影响,以及其在中国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姚敏 《甘肃金融》2014,(5):25-27
影子银行体系的界定(一)国外影子银行体系的界定由于影子银行体系与传统银行业交叉融合,业务分界较为模糊,金融监管部门和学术界对于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存在一定的分歧。国外学者和机构从不同角度界定了影子银行体系,如基于涵盖机构角度界定、基于证券化角度界定、基于业务功能角度界定。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快速发展,2014年广义影子银行体系规模约为27万亿元,占银行业全部资产的比重约为19%.影子银行在满足经济社会多层次、多样化金融需求的同时,也暴露出业务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和监管套利等问题,成为影响我国金融体系稳定的潜在因素,必须警惕影子银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加强风险管理,确保金融体系稳定.  相似文献   

12.
风险管理是银行业的生命线,也是核心。银行通过主动承担风险并有效管理风险来获取收益。但是承担高风险并不一定带来高收益,必须要有相应的风险管理能力。2008年,中国的银行业在风险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在冰灾、地震、奥运等重大事件发生时,成功地确保了银行的业务应用系统正常运行。2009年是中国银行业加强业务经营风险防范和管理的重要的一年,这一年里,我国银行业将以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简称“巴塞尔Ⅱ”)为契机,加大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本文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实施为例,阐述银行风险管理建设的方法与重点。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银行投放规模受到严格的管控和限制,正规金融尤其是传统银行不能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同时持续居高不下的通胀,使居民和企业都在积极寻找更高收益的投资产品替代存款。在特殊的调控背最下,影子银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影子银行从一个边缘的、信货补充的市场角色,战为了现在经济体当中的一个噩要丰力。影子银行在客观上弥补了金融机构某些职能的缺漏,但由于监管缺位、制度模糊、操作的隐蔽性和随意性,对反洗钱工作形成了重大的挑战。因此,把影子银行放往阳光下,防范洗钱风险,既有法律和制度层面的向合法性,也有促进国民经济良好运行的必耍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2009年以来中国影子银行业规模迅速扩张的原因,分析了中国政府的相关应对措施,并提出需建立全面清晰的金融改革框架以应对影子银行相关的多重挑战,包括识别并重组困难影子银行,进一步放松对正规银行业的规制,协调运用政策工具应对风险等。  相似文献   

15.
随着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不断创新,影子银行规模快速扩张,也引起了相关监管机构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银行业上市公司占据了A股市场总市值的最大比例,由银行业衍生出来的影子银行是否与A股市场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通过拟合模型来检验中国影子银行与A股市场的相关性,结论认为:影子银行与A股市场呈现负相关性,影子银行对A股市场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影子银行并非你想象中的那么“坏”.存在即合理.影子银行之所以得到生存和发展,是因为它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注意了影子银行的存在,就应全面地去探讨它,以达到齐家共管之效.笔者认为,影子银行之所以到处能“开花”,是因为银行受的管制太严.要有良性的金融市场,就要有良好的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17.
罗玮 《时代金融》2014,(11):101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银行业整规模的扩大,影子银行的潜在风险监管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从阐述影子银行潜在风险监管问题入手,对影子银行潜在风险监管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杨磊 《现代金融》2012,(2):20-21
随着银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利差空间进一步收窄,实际负利率使得银行资金脱媒严重,“影子银行”迅速扩张,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加快发展中间业务,当前需要重点解决中间业务发展理念偏差、人才匮乏、品种不全、营销薄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声音     
《中国信用卡》2013,(3):9-9
对于中国式影子银行的“错判”甚至武断地“喊杀”是会付出代价的。——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 监管者要淡出行业管理,把金融消费者保护作为银行业重要监管目标。——银监会主席尚福林  相似文献   

20.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在“变”与“不变”中发展着、进步着,银行业也是如此。“一卡在手通天下,瞬时结算一柜通”.说明变化之快;“网上银行进万家,‘掌上银行’随身行”.说明变化之广;“理财产品高收益.代理业务实惠多”,说明变化之实;“结构转型创精品,银行上市更规范”,说明变化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