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莫稀淳  张思雨 《时代金融》2014,(29):250-251
改革开放,为我国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企业得到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企业诚信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企业之间不正当的竞争愈演愈烈。虚假广告、虚假的企业财务报告、"以假乱真"的产品等企业"失信"行为充斥着国民的生活,"企业诚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重点研究诚信的经济性,通过文献研究、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静态博弈论等方法,来说明诚信对企业经济效益不可或缺的推动意义,让企业和政府更多的关注到诚信这一领域。  相似文献   

2.
我国证券中介机构失信的突出表现是:为企业虚假“包装”,骗取上市资格;帮助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散布虚假信息误导投资者。其成因是错综复杂的,标本兼治,当务之急要明确证券中介的诚信责任和监督职能;进一步理顺证券中介行业管理体制;完善证券中介执业标准;建立由第三方协助的证券中介及其从业人员职业信用评价体系、为诚信中介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乔羽 《金融会计》2004,(8):19-20
注册会计师历来有“经济警察”的美誉,但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2002年安然公司破产直接导致了安达信的覆灭,之后世界通信公司和施乐公司爆发了财务虚假丑闻。在我国,1993年长城公司非法集资10亿元事件导致中诚会计师事务所清盘,后来又爆发了“银广夏”和“亿安科技”等虚假泡沫的破灭。这些事件使得市场参与者开始怀疑注册会计师的诚信,认为他们不仅不能起到“经济警察”的监督作用,反而帮助企业做假账;不仅没有维持市场秩序,反而破坏了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4.
应将会计诚信写入《会计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会计诚信问题是最近讨论的热门话题,但此问题并非最近才产生。从世界范围来说,美国早在1929年就有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导致股市泡沫,引发纽约证券交易所崩盘以及随即产生的大萧条。从我国来说,有早期的“深圳原野”、“琼民源”、“红光实业”,以及最近发生的“银行广夏”、“蓝田神话”等案件都是会计诚信问题的反映。因此如何建立会计诚信机制,如何从立法角度有效抑制虚假会计信息,弘扬会计诚信,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所谓诚信,即诚实守信。它表明两个方面的内含,一是行为人在态度上诚实,二是行为人行动上守信。因此所谓会计诚信,也包含两个…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外接连发生了一系列财务欺诈案件,例如会计师事务所虚假评估企业资产,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会计信息损害股东利益等等.这些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的财务造假案件引起了社会公众对会计诚信问题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6.
姜瑞华 《中国外资》2013,(10):194-195
公关关系自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兴起以来,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现代化、竞争白热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公共关系的价值和作用,并通过诚信公关使企业形象迅速提升,企业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也有不少的企业违背诚信公关原则,致使假冒产品、不实宣传、虚假活动泛滥,在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也使企业面临倒闭的危险。痛定思痛,企业到底该从何处入手,才能使"诚信离我们有多远的"质疑释然,企业重获消费者的信赖?本文通过对虚假公关现象及危害的剖析,探究企业诚信公关之道,优化发展生态环境,意义明显。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会计信息造假的普遍性、严重性、危害性已引起各个方面的关注,我国会计行业面临"诚信危机"的挑战,对虚假会计信息的治理刻不容缓.笔者从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深层原因以及如何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治理作出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8.
随着会计行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会计的职业道德建设越来越重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是会计诚信的关键,是会计行业平稳快速发展的基础,是保障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一环。我们应该高度关注和重视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问题,并且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从外部环境来看,世界各国虽然都在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机制,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譬如我国在依法治国和政务公开的背景下,对全国众多企业围绕中央八项规定开展专项会计监督检查,结果检查出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人为利润操纵、虚假会计核算、收入成本不实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逐步完善,“诚信”问题越来越成为伦理研究的热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把诚信作为公民规范之一加以确认和重视。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诚信的现实价值及建设日益引起理论界的关注。一、重提“诚信”问题的社会背景事实上,诚信在我国古代就是一个重要的道德范畴。在《礼记》、《论语》、《孟子》等许多著…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法制建设的纵深推进,全国各行各业在奔“小康社会”的征途中,不约而同地关心、关注和呼吁社会诚信问题,呼唤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据介绍,近年来,一些地方保护、无效合同、欺诈消费、虚假广告、豆腐渣工程、逃废银行债务,偷税漏税等现象层出不穷。信誉的缺乏和信用的缺失已严重扰乱了我国正常经济秩序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直接影响了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本文就如何建设社会诚信,阐述一些个人拙见。  相似文献   

11.
企业税收筹划空间--约束与博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税收筹划是经济发展与诚信纳税的必然产物与诚信纳税的呼声相反,偷漏税案件愈来愈多,涉案金额也越来越大,企业不惜使用虚假信息等手段偷逃税款。我们是否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思考上述反差:其一是税收制度在制定时给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空间是否太小,以至于企业不得不采用偷漏税的手  相似文献   

12.
李炎军 《新金融》2007,(8):60-63
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愈来愈让人担忧。本文对虚假财务信息盛行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官员要政绩、企业“融资”和“避税”需要、会计人员政策水平和法律意识低下、少数会计中介机构不负责任和使用虚假财务信息付出成本低等。本文提出了倡导诚信经济、规范企业财务信息的管理和披露、财政部门切实履行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管理工作、加强会计人员和会计事务所职业道德操守建设、金融机构等部门提高对虚假财务信息的识别能力、对发布和使用虚假财务信息严加惩罚等根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丁传云 《中国外资》2011,(12):119-120
近年来,会计信息造假的普遍性、严重性、危害性已引起各个方面的关注,我国会计行业面临"诚信危机"的挑战,对虚假会计信息的治理刻不容缓。笔者从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深层原因以及如何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治理作出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4.
日前,大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2007年度上海市诚信企业评选”活动中获得“年度企业诚信建设奖”。作为上海市“知荣辱、讲文明、迎世博、建诚信”系列活动之一,是迄今为止上海市举办的规模最大、范围最广、互动性最强的主题诚信活动之一。大众保险近些年来在企业的诚信建设方面加大监管力度,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大力倡导“信息诚信,诚实经营”的理念,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和氛围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制度缺陷是虚假财务报告成长的土壤,治理虚假财务报告应建立完善的市场法治环境,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2.完善法律,加大执法力度;3.完善相关制度,扼制虚假财务报告现象蔓延;4.重塑市场诚信.  相似文献   

16.
自美国安然事件以后,财务诚信越来越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资本市场曾一度呼吁加强上市公司诚信建设。我国上市公司诚信问题在过去的十年里变得越来越突出,诚信危机已经成为阻碍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本文旨在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诚信现状和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改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我国房地产发展的实现目标和策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与协调和谐发展的关键一年,更是落实宏观调控各项措施;确保房地产业这“十一五”规划中的重点产业稳定与持续发展的重要一年。在深入市场调查、认真采集数据和科学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我国新一年房地产业发展的“背景和环境”、“预期和责任”、“风险和影响”、“保障和创新”等方面进行阐述和论证,可供我国政府、企业和相关学者和研究人员决策时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诚信,无论他律自律,从企业角度看,是其核心利润源、核心竞争力及其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长远的立身之本。基于此,“诚信是金”,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已无可置疑。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将无形资产分为“可辨认和不可辨认”两大类和“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商誉”等七个主要内容。“因信誉好而获得客户信任”,  相似文献   

19.
当前,诚信问题因制约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银行作为经营货币和信用的特殊企业,加强诚信建设既是其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重建诚信社会的迫切需要。因此,在我国市场经济对诚信呼唤越来越紧迫的今天,研究农业银行如何加强诚信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本拟对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信用建设在社会信用环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小个体私营企业中的部分企业由于诚信意识淡薄、银企关系不畅等因素影响,在享受金融服务方面处于劣势地位,难以得到重点行业中大型企业相同的待遇.多年来,中小企业贷款难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