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月26日,保监会对外公布了《中国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下称《规划》),《规划》提出要到2020年力争行业信用记录覆盖率达到95%,依托全国征信平台与其他行业进行数据对接与交换,建立比较完善的征信系统和信用服务市场体系,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全面发挥作用的目标。这是保险业落实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国家逐步加快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步伐,为实现社会各类信息,(包括经济信用信息、金融信用信息及社会信用信息的公开与共享),我国从全社会层面研究政策制度,加快各领域的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建设.尤其是在金融信用信息领域,2016年6月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人民银行双牵头的联合会议确定了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人民银行配合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征信业管理条例》继续发布了《征信机构管理办法》、《征信机构监管指引》等相关制度文件.本文将对我国当前银行业征信体系建设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信息汇聚     
正国务院将推进金融监管部门信用信息的交换与共享6月14日,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要推进重点领域诚信建设,在金融领域信用建设方面,加大对金融欺诈、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内幕交易、制售假保单、骗保骗赔、披露虚假信息、非法集  相似文献   

4.
信息汇聚     
国务院将推进金融监管部门信用信息的交换与共享6月14日,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要推进重点领域诚信建设,在金融领域信用建设方面,加大对金融欺诈、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内幕交易、制售假保单、骗保骗赔、披露虚假信息、非法集  相似文献   

5.
刘德伟 《时代金融》2014,(29):162-163
<正>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规范市场秩序、降低交易成本、增强社会经济活动效率、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打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  相似文献   

6.
征信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是金融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本文运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结合近几年人民银行征信体系建设实践,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信用体系、中央银行与征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关联性,探讨把握和运用发展规律,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加快福建省征信体系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2008年,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浙江省征信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影响力日益扩大,中小企业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征信市场稳步发展,征信知识宣传深入人心,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了浙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征信业是市场经济中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行业,在促进信用经济发展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3年《征信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征信条例》)开始施行,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征信业管理的行政法规,它的出台,标志着征信业步入有法可依的轨道,对于规范征信活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征信业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但由于我国征信管理法制建设才刚刚起步,征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自200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以来,我国的征信体系建设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涉及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构架的全国性法律,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基本是在法律真空中运行,在征信实践中案件频发,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等征信主体的涉诉风险越来越高,征信法制缺失已成为当前制约征信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出台《信贷征信管理条例》立法框架提出建设性意见,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济南金融》2006,(12):F0002-F0002,I0001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十一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纲要》,适应金融业改革、创新与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山东省信用体系和征信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征信系统作用,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做大做强山东金融产业,2006年11月13日,由山东省金融工作办公室、金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推进,“信用经济”已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而与此关联紧密的征信体系日暂成为经济活动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征信”行为可以看作是建立有序环境的一个基础性工作,如何推动信贷征信机构建设和对征信市场进行管理,现提出一  相似文献   

12.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了未来五年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在诚信建设的重点领域里面特别指出要加强政府采购领域的信用管理,包括:制定供应商、评审专家、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的信用记录标准,依法建立政府采购供应商不良行为记录名单,充分利用工商、税务、金融、检察等其他部门提供的信用信息,加强对政府采购当事人和相关人员的信用管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政府采购管理交易系统,实现信  相似文献   

13.
吴焱 《新疆金融》2005,(4):28-29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的战略任务。随着人民银行职能的调整,新修订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了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这一新的职能。因此,建立信用信息协调机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社会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是当前基层人民银行信贷征信服务工作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4.
刘旭 《征信》2015,(2):25-28
随着《征信业管理条例》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实施,亟待对征信宣传网络体系建设进行深入研究。从经济学角度对征信宣传工作分析表明,构建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征信文化与宣传机制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构建金融机构征信宣传网络体系,应发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部门在征信宣传中的主导作用,完善征信业规章制度,建立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征信宣传网络体系长效机制,构建虚拟网络宣传平台,继续强化征信教育宣传。  相似文献   

15.
政策关键词     
《金融博览》2014,(14):5-5
国务院发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近日,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这是我国首部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纲要》指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对增强社会成员诚信意识、营造优良信用环境、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征信业是市场经济中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行业,在促进信用经济发展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3年《征信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征信条例》)开始施行,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征信业管理的行政法规,它的出台,标志着征信业步入有法可依的轨道,对于规范征信活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征信业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但由于我国征信管理法制建设才刚刚起步,征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湛继红 《武汉金融》2005,(12):26-27
本文主要探讨了金融征信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以及我国金融征信的模式选择,介绍了我国金融征信发展历程,并指出要以金融征信为核心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征信系统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征信系统在防范信贷风险方面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国家开发银行立足国情,以开发性金融为工具,积极推进信用建设,弥补制度缺失,为征信系统建设、进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征信业健康发展是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条件,十二五期问要以社会成员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我们应以此为契机,解决制约我国征信体系建设与发展的实践问题,确立“以政府主导为主,市场化运作为辅”的征信业发展模式,以征信系统为核心,加快培育和发展民族信用服务机构,稳妥有序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20.
征信业和征信市场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要求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lt;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gt;强调,要“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本文结合甘肃实际,就培育和发展甘肃省征信业和征信市场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