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在加入WTO度过五年的保护性过渡期后,将向世界开放金融市场。继续实行分业经营,势必缩小我国金融业的生存空间。向混业经营转化将成为我国金融业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加入WTO之后的中国金融业的新开放,极大地改变着中国金融业的面貌,并进而对中国的金融宏观调控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家》2006,(3):F0002-F0002
由中国金融学会、金融时报社、广东金融学院、广东金融学会联合举办的“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与金融稳定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5月中旬在广州召开。来自全国高校和金融机构10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高层次的研讨会。根据WTO协议,中国金融业将在2006年底全面对外开放。金融业开放是把双刃剑,它在带来开放性投资的同时,也会集聚巨大的歼放性风险,从而对中国金融业安全构成威胁。鉴于此,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吴念鲁教授、辽宁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白钦先教授、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曾康霖教授等与会专家分别就金融稳定与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4.
实施跨国联营战略推动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金融业对外开放与金融体系安全的两难选择我国自1978年开始推行全面对外开放政策以来,金融业领域的开放走的是一条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路子。客观地讲,金融业相对于其它产业的开放程度是比较低的,但即使如此,金融业有限度的开放仍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  相似文献   

5.
《经济导刊》2005,(8):7-8
2006年中国金融业将全面开放,而外资银行早已按耐不住进军浙江的热情。渣打银行、恒生银行、德国商业银行、东京三菱银行等13家外资银行上海分行最近分别前往浙江宁波、义乌、杭州三地,对当地的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近30年来,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市场竞争格局和金融体系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如何顺利推进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更好地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有力地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和有序地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WTO双边协议的谈判中,开放金融市场的有关内容争论十分激烈。漫长的谈判过程客观上给中国金融业创造了准备“入世”的时间,随着“入世”的日程越来越近,中国金融业准备好了吗?请来八方客,走出国门去金融开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我们的市场和我国的金融机构走进国外的市场。其实质内容又包括金融机构的开放、金融业务范围的开放、资本流动的开放和金融市场的开放。我国的金融开放始于1979年,随着日本输出入银行在北京设立了第一家外资银行代表处之后,当年即有31家外国金融机构在中国开设了代表处。1982年…  相似文献   

8.
论入世后国有商业银行外汇业务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丰苹 《现代财经》2002,22(10):23-27
入世后的中国金融业将逐步全面对外开放,而首先开放的就是国际金融业务。在这股超越国界的竞争浪潮中,高收益的银行外汇业务将首当其冲地成为竞争的焦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把握住入世后外汇业务的发展趋势,寻求正确的对策,才能在市场竞争压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9.
一、狼来了,中资银行吓跑了吗?今年是我国金融改革的关键一年,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履行加入WTO承诺,银行业的开放步伐越来越大,在不久的将来,国内金融市场将向所有外资金融机构开放。“中国的银行在入世后,将丧失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其利润部分也会大大缩小。”这是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首席代表布鲁斯-莫里当初就中国入世对金融业的影响所作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上市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业的主力军,如何选择持续变革的战略和路径,在越来越开放的背景下科学地培育并提高整体竞争力,其意义和影响将是多元的、重大的和深远的。文章就上市银行如何提升竞争力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邹琴 《时代经贸》2007,5(1X):122-123
解决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不平衡发展是中国实行金融改革的主要动因之一,随着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中央文件陆续提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进展顺利,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后,资本市场也随之进入发展新阶段。过了2006年中国加入WTO承诺——对外开放金融业即将兑现,此前出现的新机遇和新问题亟待我们去分析解决,以积极应对对外开放对我国金融业带来的冲击并把握金融业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契机。  相似文献   

12.
李国秋  吕斌  严众开 《资本市场》2007,(1):58-60,62
<正>合资基金的每一个发展波段都对应于证券业开放的不同时期,表现为明显的政策同步性,这种以过渡性组织形式安排的合资基金,在金融业全面开放的后金融开放时代将发生严重分化——2006年12月11日,中国入世的5年保护期结束,金融业全面开放。这既是中国对WTO承诺的全面兑现,也标志着平等国民待遇下中国后金融开放时代已经到来。证监会主席助理刘新华2006年12月11日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五周年”特别活动上指出,5年里中国认真履行了证券业对外开放的各项承诺,包括允许外国证券机构直接从事B股交易,允许设立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和  相似文献   

13.
张晓敏 《时代经贸》2006,4(11):91-92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于金融业的改革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中国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仍然面临着很多的风险,如何有效得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对于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后提高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混业经营是当前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主导趋向,而伴随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和中国银行业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速度将会显著加快。由于中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主要经营传统的银行业务.在混业经营的过程中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即在探讨银行跨营证券业动因的基础上,分析银行跨营证券业的利弊,并对中国的商业银行跨营证券业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入世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尧 《经济论坛》2000,(12):17-18
金融体系是一国经济结构中最敏感、最复杂的部分,金融安全关系到经济及社会的稳定,甚至国家的安全。1999年11月15日,中美达成关于中国入世问题的双边协议,意味着中国金融业的大开放已成定局。金融业开放在给经济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可能造成危机,尤其在中国金融体系仍比较脆弱,监管能力仍很有限的条件下,金融业的开放使得金融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仅从银行业的角度谈谈入世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一、入世对中国分行业安全运营的影响 首先是竞争风险。入世后,我国将按照《金融服务贸易协定》的规定开放金融市场,允…  相似文献   

16.
徐云 《经济论坛》2007,(11):1-1
1.金融业开放推动房地产金融服务业走向国际化.2007年是中国金融全面开放的第一年,外资银行可以在中国境内设立法人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但其他非金融业主体的外资机构在国内地产行业的投资行为已经受到监管层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在长达数百页的中国入世议定书中,金融业开放协议占据很大的篇幅,主要包含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三方面内容,分别设置了银行业5年、证券和保险业3年的过渡期。现在保险业开放程度最高,银行业其次,证券业开放程度最低。整体来说,中国金融业开放的结果是超出人们预期的。WTO谈判时首先看到的是挑战,是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保护。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开放,需要更多地把国外的经验、做法、竞争引进来,只有门开大了,这个市场才能成长起来。银行业:后来居上据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说,入世谈判过程中,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巨头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入世”过渡期的全面结束,内地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的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将有越来越多的境外银行、基金、资产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进入内地金融市场;另一方面,随着内地经济快速增长和国际贸易份额的提高,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基础上进一步开放资本项目日趋迫切,而这必然要求内地加快外汇体制的改革步伐。而资本项目的开放一方面给我国的金融业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也给金融业带来了挑战。本文从资本开放的条件和内容入手,简述了资本项目开放对金融业的影响,最后在资本项目开放下,对金融业的监管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加入 WTO,国外金融业将逐渐进入我国金融市场,为了确保民族金融业安全,首先应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其次要审慎部署开放步伐,并且要加强政府对金融业的干预和监管  相似文献   

20.
一.加入WTO对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冲击2001年12月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按照承诺必须逐步开放我国金融业,国内金融业将直接面对国外金融业的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