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前广告制作公司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公司的数量和业务承接量上较几年前有很大的增加,成为社会经济中的朝阳行业,但社会竞争也随之加剧,对加强内部控制的要求提高。而广告制作公司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社会受关注程度较低,自身的力量不足,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有限,重视程度往往欠缺,内部控制的建设远远滞后于其业务的快速发展,存在很多薄弱环节。这就存在需求与现状的矛盾。对广告制作公司内部控制进行研究,并促进和帮助它们改善管理,加强其内部控制的建设,有很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对广告制作公司的内部控制结合其业务特点,提出了几点改善的意见,如:通过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进行有关内部控制的培训、加强预算管理、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方式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对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促进其良性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内部控制框架要素的要求,对企业集团改进内部控制提出了对策:一、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二、强化董事会作用;三、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四、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和财务预警系统;五、完善出资人财务制度;六、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七、实现信息系统的有效沟通;八、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相似文献   

3.
李贤 《全国商情》2013,(11):43-44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通过预算的方式来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面控制。本文从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出发,探讨如何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来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从而降低企业的内部风险,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4.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通过预算的方式来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面控制。本文从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出发,探讨如何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来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从而降低企业的内部风险,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5.
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两者是制度环境与内部管理监控系统的关系。良好的内部控制框架是公司法人主体正确处理各利益相关者关系、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重要保证。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公司治理,应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内控机制,确立董事会在内控框架构建中的核心地位,强化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监督。  相似文献   

6.
将内部控制置于公司治理和公司价值系列理论中,从信息观的视角进行审视,可以发现,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公司价值三者之间,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离不开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终极目标必须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支撑。因此,只有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仔细研究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公司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地探寻和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能与现有公司治理条件相融舍的、以价值为导向的内部控制的办法或措施。  相似文献   

7.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企业成功的关键。目前保险公司内控制度存在财务集中、法人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不相适应、内控制度环境不理想、风险评估体系不够完善、对内部控制系统的监控力度缺乏必要的连带责任追究制度等主要问题。可通过强化财务管理、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关注员工的培养和教育、推进内控制度体系标准化、明确内部控制与经营管理的关系、建立统一共享的管理信息系统和内控工作要与时俱进等措施来加强保险公司内控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内部控制一直都是现代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财务工作的重要保障。对于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而言,企业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仍处于认识的初级阶段,充分认识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了解当前企业在内部控制上的一些问题,完善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至关重要。根据存在的问题,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研究,本文在健全内部环境、加强风险管理和完善信息披露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曹小林 《全国商情》2011,(13):47-49
公司治理是伴随着现代企业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的,它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内部和外部的规范机制来明确对公司管理者和董事会的责任与要求,对他们履行责任的情况实施监督,防范管理者的不良行为,保障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内部审计是现代管理和管理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公司治理的审计活动,可以促进公司治理的完善和良性循环。本文在认识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关系的基础上主要论述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与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健全的内部控制是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力保障,贯穿于寿险业务的全过程.虽然各寿险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了控制责任,在促进业务发展、防范经营风险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与寿险业实现专业、审慎经营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寿险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管理漏洞较多,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对分支机构缺乏有效监督、管理制度创新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寿险业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监管部门和公司必须通过增强内控意识,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实施内控评价推动寿险公司强化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凸现出的金融保险机构治理失效问题,对重新审视和优化金融保险公司治理的政府监管提出了迫切要求。在后危机时代,只有基于保险公司治理的特征,在更加严格、高效的政府监管的指导下不断优化保险治理结构,增强其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才能从源头上防范其治理失效的风险,避免重蹈本次金融危机中大量金融保险机构破产倒闭的覆辙。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通过深入探讨后危机时代政府监管在引导保险公司治理取向、完善信息披露机制、优化治理各方的博弈,以及均衡内、外部治理等方面的职能作用,旨在为构建和优化我国保险公司治理的监管制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管理会计对公司治理的积极作用是通过财务治理来实现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实现公司治理内在化的重要手段。完善内部控制离不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沟通和协调,公司治理内在化从战略视野方面引导管理会计功能的深化与扩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水平不断提高,治理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框架,具体体现在治理中的政府干预、党组织的监督职能、传统文化对治理的深刻影响、独特的内部监督机制等方面。然而国有商业银行还存在国有股份“一股独大”、内部监督机制存在缺陷、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治理模式有待改进、缺乏法治环境和治理文化、外部治理环境与内部治理难以匹配等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改进有赖于逐步改革股权结构、完善内部监控制度、转变治理模式、发展外部市场要素、加强法治建设和培育治理文化等。  相似文献   

14.
公司治理涉及公司各利益相关者责权利上的划分和相互制衡,而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两方面论述了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并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几种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现代公司是由一系列委托代理关系组成的。从委托代理关系的角度看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都是为解决公司代理问题而进行的制度安排。具体地说 ,公司治理是要解决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代理问题 ,内部控制是要解决经营管理者和下级人员之间的代理问题。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处于公司组织结构和运营过程的不同层次 ,二者既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 ,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起点 ,内部控制是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以银行公司治理与传统公司治理的不同作为切入点,对银行债权治理的特殊性进行分析,认为银行的债权治理缺失和监管问题正是由这些特殊性所引起的。针对这些问题,根据相关的公司治理理论,提出政府的行政干预和保护是商业银行债权治理机制缺失的根本原因,应当建立合理的内部制约机制和完善的外部监管体系,以改进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17.
财务治理与财务报告舞弊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公司的内、外部财务治理结构,包括管理当局、董事会、监事会、注册会计师等各方面,他们都对财务报告的生成与披露产生影响。因此,防范财务报告舞弊的措施应从分析公司相关财务治理结构对财务信息的监督与制衡功能出发,改变其中的薄弱环节,强化相关的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18.
浅谈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一些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存在着遗漏、虚假、滞后等问题,为了保障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行,我们应通过有效的对策,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如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健全会计信息披露准则;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现状;发展和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加强中介机构的监督作用;健全法律制度建设;加强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等。  相似文献   

19.
2000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72家公司,在1999—2003年公司业绩均呈下降的趋势,表明控制权转移没有使公司业绩得到改善,公司监管缺失和控制权转移过程中的不规范因素是产生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目前,加强公司监管是改善公司治理的有效途径,不能因为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的约束而放弃或忽视对公司的监管,只有在有效的公司监管和资本市场“用脚投票”等机制的共同作用下,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