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业秘密是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然而,人员的频繁流动对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构成了严重威胁,已经成为商业秘密流失的重要原因。从员工“跳槽”引发的企业商业秘密保护问题出发,讨论了加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意识和完善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正> 人才流动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择业自由的体现,也是实现科技人才和技术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重要措施。合理的人才流动对社会经济总体水平的提高是有益的。但对于一个  相似文献   

3.
企业要具有对自我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加强对自我知识产权的管理和监控,及时发现侵权行为的发生;企业员工在“跳槽”过程中应注意约束自己的行为,尤其要注意保守原单位的技术资料、客户资源等商业秘密,否则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相似文献   

4.
商业秘密是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然而,人员的频繁流动对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构成了严重威胁,已经成为商业秘密流失的重要原因。从员工"跳槽"引发的企业商业秘密保护问题出发,讨论了加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意识和完善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最重要的已不再是土地、劳力、资本,而是知识。知识是企业最稀缺的资源,是企业最大的资产。于是作为知识载体的人才,便成为企业争夺的焦点。一个企业辛辛苦苦培养的技术骨干、管理精英一夜之间可能被人以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薪水挖走。未来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是赢得成功,这已成为企业的共识。那么,在这个人才流动频繁的社会,企业怎样才能留住自己需要的人才呢?  相似文献   

6.
7.
斯剑 《江苏经济》2001,(10):54-55
这些年,许多企业都在探索符合本企业营销实际与企业化的营销管理方法,并总结出了不少新的管理经验,其中,在对营销员管理上实施“末位淘汰制”便是其中的一条。  相似文献   

8.
《湖南宣传》2003,(19):21-22
  相似文献   

9.
文新 《新财经》2001,(2):38-38
小宋是国内某财留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临近寒假,他和另外几位同学被一家咨询公司雇用,为外商做调研。  相似文献   

10.
他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从搜狐产品总监到e龙网站CEO,再到国内第一家健康管理公司爱康网CEO,张黎刚总是在迎接新的挑战。而这一次。这位自愿放弃哈佛医学院生物医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互联网行业创始人之一。把目光投向了老本行“健康”行业。不同的是。张黎刚选择的是不为国人所知的健康管理领域。2004年12月21日,随着北京第一场雪的飘洒。这位不安分的人向笔者讲述了他是如何到服务最“差”的行业淘金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苏铮 《上海改革》1993,(8):28-30,36
士农工商,这排在最末一位的“商”,近年来一下子吃香起来,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许多人纷纷下海,他们中有原来的机关干部、政府官员,也有学者、文人、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等等。本栏目主持人最近走访了几位下海者,请他们谈了一些感受和想法。  相似文献   

12.
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每一场招聘会都是人满为患,前来求职的人大都抱着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的热望,尤其是那些“骑驴找马”想换个工作环境的人。  相似文献   

13.
公司似乎并不能保护好我们的秘密,一不小心,我们的身份资料就会被一个窃笑的陌生人窃取,问题有多严重?又该怎样补救?  相似文献   

14.
15.
《浙江经济》2013,(22):30-30
政府部门得看轻审批权,重在过程监管;企业不必嗣着官员转,全力种好“责任田”。由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才得以构建  相似文献   

16.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经验永远居于核心地位。问题是.如果老板仅仅凭着经验而不是用知识经营和管理企业,那么当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变化超出了他“经验圈子”的边界时,企业的发展就往往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的积极性缺乏,是当前不少单位之所以前景堪忧的主要原因。于是乎,探寻调动人员积极性的问题,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无论是政治体制改革,还是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之一,就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工作热情。但毋庸讳言,有一些改革措施不仅未能取得预想的效果,相反还在一定程度上挫  相似文献   

19.
盛夏的酷暑仍在继续。素有火炉之称的武汉,经济学博士喻景龙坐在空调房里,电脑网络中飘来的阵阵冷风令他不寒而慄。  相似文献   

20.
纵观我国企业,目前“走出去”还是办加工贸易,以简单分包、劳务、建立营销渠道为主,离更宽更广地利用海外资源,尚存不小差距,我国企业“走出去”应该跨越一座路路畅通的“立交桥”.在形式上创新,而综合国内外企业“走出去”成功形式,主要应是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