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宏观背景、跨国公司本身战略竞争的需要等因素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而这一现象会对我国技术创新、人才战略等方面造成影响。正确看待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可能对我国造成的影响,抓住机遇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等措施是我们应时这一现象的方略。  相似文献   

2.
目前上海市鼓励设立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政策制定以技术溢出为理论基础,希望通过技术溢出渠道提升上海城市创新能力。然而,福布斯针对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的调查显示,2014年上海的城市创新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只排在第5位,这就需要对现行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政策进行改进。首先阐述了上海有关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政策历程,建立了包括政策工具、政策目标、政府主体作用等因素在内的政策理论框架,并探讨了现有政策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从有利于本土企业创新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政策改进的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林华 《资本市场》2004,(9):66-68
<正>近年来,跨国药企正逐渐转变原来注重产业投资的模式.而转向研发投入。继跨国IT企业纷纷在中国设立全球研发中心之后,跨国药企在中国设立全球研发中心成为今年的又一轮热潮。利用中国的资源,研制出更多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已是跨国药企不言自明的市场战略。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构建一个"研发一生产"两阶段博弈模型,在FDI背景下分别以Cournot竞争模式、Stackelberg竞争模式和Collusion竞争模式研究了东道国市场规模、东道国厂商工资水平以及东道国厂商技术研发量对跨国厂商技术研发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三种竞争模式下,东道国市场规模对跨国厂商技术研发量都是正向的影响;在Cournot竞争模式和Stackelberg竞争模式下,东道国工资水平对跨国厂商技术研发量也是正向的影响,而在Collusion竞争模式下,东道国工资水平对跨国厂商技术研发量的影响则视产量效果与替代效果的相对大小而定;在Cournot竞争模式和Stackelberg竞争模式下,东道国厂商技术研发量的增加反向影响跨国厂商技术研发量,而在Collusion竞争模式下,东道国厂商技术研发量则不影响跨国厂商技术研发量.  相似文献   

5.
6.
本文根据1990年代以来各国立法机构改革和重建的经验,总结了立法机构对行政部门进行有效监督的方式和措施,认为有活力、积极的议会是21世纪民主国家的本质要素。虽然在立法与行政部门的关系上,后者传统上处于强势,但是现代民主政治的良性运行需要二者相互制衡,共同决策。更重要的是,二者并非对立关系,而应该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域辽阔,与我国国土接壤的国家有14个,由于地域的特殊性,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跨国婚姻.本文首先根据实例对跨国婚姻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然后分析了跨国婚姻的大范围发展对边疆民族社会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组织机构是构成组织的基本职能单元,在功能与作用上,组织的功能通过机构部门分解实施;组织机构是连接组织对外功能与对内任务分解的桥梁与载体。在结构上,组织机构形成组织的骨骼框架,使无形的组织体现为有实体功能的部门组合。因此如何设立机构及机构的职能确定直接影响组织的功能与组织的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全球医药企业境外分支机构开展研发活动的总体情况,以及跨国医药企业海外研发机构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目前国有军品研发机构的行业改革现状进行分析,阐明了改革的必要性和改革的方向,同时提出了目前国有军品研发机构改革应注意的问题,可对后续同行业单位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跨国公司的知识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受到严重的冲击,知识管理这一新的企业管理模式显现出其强大的优势,成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的支撑平台。同样,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现代跨国公司的发展也必须更加注重知识管理。本文拟在对知识管理的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跨国石油企业的税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税制结构主要包括税种、税基和税率等因素,是石油税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石油税制结构模式的比较一、税目设置的比较比较世界上重要产油国的税目可以发现,各国虽然设置的税目不尽相同,但主要都包括定金、租金、矿区使用费、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石油生产税、石油收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程度的不断深化,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资产重组、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竞争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将生产要素转移到国外进行直接投资,参与国际竞争,进行国际化经营。入选世界多项重大企业排名评比之列的中国企业也逐年增加。但是同时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到,与发达国家入选企业相比,我国在入选企业的数量、规模、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效益以及入选企业的行业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而这些差…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范围的经营理念出现了新的调整,其重大变化之一就是开始强调直接投资的社会责任,许多跨国公司在发布年度财务报告的同时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经济贸易合作正在成为当今国际交往的主要内容.在各种交错动荡的变化中,作为区域化、集团化等贸易保护主义条件下区域集团之间竞争主体的跨国公司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技术战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加大了技术的投入,外商投资企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档次明显提高。跨国公司技术战略的变化,既有中国政府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来自跨国公司内部。全面研究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动因、现状、策略、障碍和变化,对于分析今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走向以及制定有关的对策措施将是很有意义的。动因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技术投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跨国公司技术投入产生重要影响的是中国政府的强制性要求。中国吸收外商投资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17.
外派人员:跨国公司专业化管理的核心环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跨国公司站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浪尖上,积极带动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益深化,我国许多大型企业集团纷纷走出国门,加入到跨国公司的行列。当今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创建新的模式和流程来培育具有全球化的敏锐感知、较高效率和较强竞争力的员工,从而为公司赢得未来竞争的战略优势。对于跨国公司来说,人员外派是培养高素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主要手段之一,而跨国公司外派人员的职业生涯管理直接关系到外派员工个人发展的成功与否。可见,如何加强对外派人员的职业生涯管理,已经成为摆在我国跨国公司面前的一项紧…  相似文献   

18.
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向中国的扩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技术密集型工业引资升温,中国正成为跨国公司竞相追逐的技术密集型投资目标,其中一个亮点,就是许多跨国公司将研究与开发中心(简称研发中心)设立在中国。《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全球跨国公司500强有400家在华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各种研发中心达100多个,其中近40家具备了相当规模,主要集中于计算机、通信、电子、化工、汽车和医药等行业。另外还有数量更多的客户服务中心。投资主体包括杜邦公司、微软公司、摩托罗拉、通用汽车和德国西门子在内的世界知名大公司。有人将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向东道国的扩散称为跨国公司研发本…  相似文献   

19.
溢出效应: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企业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后,对当地企业产生重要影响,其技术溢出效应是对当地企业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技术溢出效应既是当地企业从跨国公司获取的一种重要收益,也是跨国公司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机制。经济学家定义的技术溢出,具有外部经济性质。就跨国公司引起的技术溢出效应来讲,是指跨国公司进入当地市场,引起当地企业的生产率或生产效率提高,而跨国公司又不能完全内部化此类收益。跨国公司对当地企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溢出效应。一、后向关联效应的作用跨国公司与当地供应商、分包商、客户的实质性交易可产生关联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0.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经济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以来,国际资本流动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中国不仅连续成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而且还超越了许多老牌的发达国家。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由于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及经济发达地区民间资金供给的日渐充裕,在中国通过吸引外资弥补外汇缺口及储蓄缺口的阶段已成为历史,人们对外资的关注更多地集中在其对我国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影响上,跨国公司在华的研发投资日益受到关注,因为这意味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研发”转折的开端,中国不仅是全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也是世界科技创新的新源头。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现状目前,外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