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打粉病。症状:发病初期体表粘液增多,背鳍、尾鳍及背部出现白点,接着尾柄、体侧、头部及鳃均出现白色点。严重时全身似裹一层“米粉”。测定池水PH值在5~6.5。防治方法:1、放养前每亩用150公斤生石灰清塘消毒;2、发病池每亩定期用生石灰10~20公斤金池泼洒,使池水PH值调至8左右。 二、小瓜虫病。症状:寄生的小瓜虫使鱼的体表和鳃部呈无数小白点,将白点取下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用肉眼仔细观察可见梨形虫体在转  相似文献   

2.
<正> 鳗鱼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寄生于鳗鱼体表或鳃部引起的,病鳗的鳃、体麦、鳍上可见许多直径0.1—0.2毫米的白点,体表粘液增多,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动迟缓,常浮于水面或靠近池  相似文献   

3.
<正> 一、白皮病、打粉病、小瓜虫病、微孢子虫病 相似处:病鱼体表都有白点。 不同处:①白皮病。病原体是白皮假单孢菌。白点出现于背鳍基部或尾柄处,病情发展也只是白点本身的面积扩大,最终表现为背鳍至臂鳍为界的整个后部皮肤呈白色。②打粉病。病原体是嗜酸性卵甲藻。背鳍、尾鳍及背部先后出现白点,但随病情加剧白点数量增多,最终白点遍及全身,使整个体表似擦了一层白色粉末。③小瓜虫病。病原体为小瓜虫。细看白点间有充血的红斑,体表、鳍  相似文献   

4.
<正> 鳗鱼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寄生于鳗鱼体表或鳃部引起的。病鳗的鳃、体表、鳍上可见许多直径0.1—2毫米的白点。病鳗体表粘液增多,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动迟钝,常浮于水面或靠池边。大量寄生可使幼鳗致死。  相似文献   

5.
<正> 作者已发现大口胭脂鱼可患打印病、赤皮病、烂鳃病、水霉病和出血病,其中以出血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该病的症状为鱼体发黑;吻端、下颌、眼眶、鳃盖、鳃丝以及胸、腹、尾部和各鳍基部均出血,有的鱼侧线以下出血而侧线以上呈灰白粉状,还有的全身体表出血,但肌肉出血不明显;鳍末端腐烂呈“蛀鳍”;无腹水;肠内无食物或极少,肠粘膜出血,肛门红肿外突。常并发水毒或烂鳃等病。  相似文献   

6.
<正> 二、鱼类蠕虫病 1、指环虫病 是一种由蠕虫中的单殖吸虫类引起的疾病,危害各种淡水鱼类,寄生于鱼鳃、鳍和体表,大量寄生时引起死亡。 症状识别发病初期鱼体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鳃部显著肿胀,鳃盖张开。翻鳃金鱼可看见鳃上有乳白色虫体,鳃丝暗灰  相似文献   

7.
<正> 蓝鳃太阳鱼又称大鳍鳞鳃太阳鱼。其体形美观,体色光彩夺目,且肉质细嫩,美味可口,营养丰富,集观赏、游钓、食用为一体,深受广大养殖者和消费者青睐。  相似文献   

8.
长吻鮠在养殖过程中,较易感染小瓜虫病、锚头鳋病及肠炎、烂鳃病等多种疾病。但此鱼对药物比较敏感,故在用药时应准确计算体积与剂量。现将治疗方法介绍如下。1、小瓜虫病。这种病为鱼苗、鱼种阶段主要病害,该病易暴发,难控制,危害较大,凡是得此病的鱼,肉眼可见鳃、鳍、体表有“白点”,镜检虫体呈椭圆形,有纤毛,中间有“马蹄形”核,流行温度14℃~25℃。治疗方法:用(0.2~0.4)mg/L福尔马林混合液全池泼洒,疗效相当不错。2、锚头鳋病。长吻鎨极易感染此病。病鱼体表可见虫体,摄食减少,鱼体消瘦,伤口处易被细菌感染。流行于秋末、冬季和春季…  相似文献   

9.
<正>一、出血病1、病原:呼肠孤病毒。2、症状:"红肌肉型",病鱼以肌肉出血为主而外表无明显的出血症状或仅表现轻微出血;"红鳍红鳃盖型",病鱼以体表出血为主,  相似文献   

10.
读者信箱     
《渔业致富指南》2001,(13):54-54
<正> 广东省顺德市北(?)镇读者冼允财来函:“我想从事蓝鳃太阳鱼养殖,但苦于对其知之甚少,恳请贵刊为我作一简单简绍。”答:蓝鳃太阳鱼叉称大鳍鳞鳃太阳鱼,其头小,背高,侧扁,体形类似于尼罗罗非鱼,是美国主要养殖、游钓品种之一。蓝鳃太阳鱼属广温性鱼类,生存水温  相似文献   

11.
<正>一、发病症状及诊断分析生病的异育银鲫离群独游水面,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不吃食。对生病的个体进行检查发现鱼体颜色发黑,头顶部、下颌、口腔、眼眶、鳃盖、鳍和鳍基等部位有不同程度充血、出血,肛门红肿且外露。体表有出血现象,鳃呈暗红色。打开腹腔,有腹水,肠道颜色变淡无食,肝脏组织坏死、颜色变淡变白,胆囊肿大,颜色呈墨绿色。  相似文献   

12.
水库网箱养殖草鱼常见病害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出血病1、病原:呼肠孤病毒。2、症状:"红肌肉型",病鱼以肌肉出血为主而外表无明显的出血症状或仅表现轻微出血;"红鳍红鳃盖型",病鱼以体表出血为主,口腔、下颌、鳃盖、眼眶四周以及鳍条基部明显充血和出血;"肠炎型",病鱼以肠道充血、出血为主,并常伴随松鳞、肌肉充血。  相似文献   

13.
<正>根据多年来从事鱼病诊断工作的实践经验,现将常见鱼病的诊断、防治方法简要介绍如下:一、微生物病1、出血病:每年5-9月份常见,分红肌肉型、红鳍红鳃盖形和肠炎型出血病,三种类型症状有时混杂出现。  相似文献   

14.
<正> 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对鱼类的危害无严格的种群、年龄选择性,分布广,尤以不流动的小水体,高密度养殖的幼鱼(其中以无鳞鱼为甚)及观赏性鱼类严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一、小瓜虫病的识别:小瓜虫寄生处形成1mm以下的小白点,故又称白点病。严重感染时,躯干、头部、鳍、  相似文献   

15.
┏━━━━━━━━┳━━━━━━━━┳━━━━━━━━━━━━━━━━━━━━━━━━━━━━━┓┃ 病名 ┃ 发病季节 ┃ 肉眼鉴gII症状 ┃┣━━━━━━━━╋━━━━━━━━╋━━━━━━━━━━━━━━━━━━━━━━━━━━━━━┫┃ ┃ 4——10月 ┃肌肉出iI~1--呈a色;或鳃盖、鳍基、头顶、口腔、日R ┃┃病毒一}生出血病 ┃ ┃ ┃┃ ┃ 6——9月最甚 ┃ B匡eg~Zt:充血;或肠道充血呈鲜宝[色。 ┃┣━━━━━━━━╋━━━━━━━━╋━━━━━━━━━━━━━━━━━━━━━━━━━━━━━┫┃ ┃ 2 11…  相似文献   

16.
<正> 1.赤皮病 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鳞片脱落,特别是鱼的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鳍茎充血,鳍条末端腐烂,病鱼还伴有肠道发炎及烂鳃症状。 防治方法:在鱼的放养及捕捞过程中应小心仔细,避免鱼体受伤;也可在鱼种放养前用10g/米~3的漂白粉浸洗鱼体20分钟左右,或用10—20g/m~3的土霉素浸洗20—30分钟,还可内服暴平药饵,外用10g/米~3的漂白粉全池泼洒。  相似文献   

17.
网箱石斑鱼膨胀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此病也叫打转病,以营养性障碍为主因,混合感染其他疾病。病鱼一般体表和鳍完好无损,鳃鲜红,但有的腹部明显膨胀,也有的无明显隆起。鱼体不能下沉,飘浮水面或腹部向上,在水面朝一个方面打转。后期病鱼下沉网底,不久即死亡。本病也常与单殖吸虫病或细菌性溃疡形成并发症。 此病终年可见,是海水网箱养殖石斑鱼的常见病,每年3—10月是发病高峰期,死亡率达30%左右。从1龄鱼到2—3龄鱼均可发  相似文献   

18.
<正> 淡水白鲳在乌仔阶段发生败血症是很少的。病鱼头部、鳍基充血,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腹部常会破裂,后肠流出,并伴有淡黄色腹水。鳃、肝色浅。病重者眼球突出并充血。该病发病的原因主要是池底淤泥厚、有害物质多和清塘不彻底。治疗方法为:(1)加注新水,改善  相似文献   

19.
正四、暴发性病毒传染病1.病原体:现发现主要由两种彩虹病毒感染所引起。大型球状彩虹病毒(ISKNV),依症状亦称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鳜蛙彩虹病毒(MRV)。2.病毒病症状特点:病鱼口腔周围、鳃盖、鳍条基部和尾柄处充血,有的病鱼眼球突出或有蛀鳍现象;大部分病鱼鳃、肝脏发白,内脏器官充  相似文献   

20.
<正>一、发病症状及诊断分析生病的异育银鲫离群独游水面,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不吃食。对生病的个体进行检查发现鱼体颜色发黑,头顶部、下颌、口腔、眼眶、鳃盖、鳍和鳍基等部位有不同程度充血、出血,肛门红肿且外露。体表有出血现象,鳃呈暗红色。打开腹腔,有腹水,肠道颜色变淡无食,肝脏组织坏死、颜色变淡变白,胆囊肿大,颜色呈墨绿色。对体表、鳃丝、肠道进行切片,在50-100倍的显微镜下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