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巨大进展,我国农产品供给告别了长期的短缺,中国用世界近9%的耕地、6.5%的水资源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与此同时发生的农民大规模转移,完全改变了我国农村农业生产力结构中的人、地关系和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原有关系。我国农民的大规模转移,不仅是城乡关系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指的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而农村的劳动力转移作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成为当前我国实现工业化所面临的重大课题。目前农民工进城问题作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方式,其务工收入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人口中70%是农村人口,农民问题仍然是最主要的问题.单纯依靠农业不可能富裕农民,必须把大量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去.只有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才能提高农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引导农民走上富裕的道路,最终解决"三农"问题.但从目前来看,农村劳动力在非农就业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困难.  相似文献   

4.
王伟 《活力》2007,(1):55-55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现象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种必然趋势,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已是历史的必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这已被国外经济的发展所证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的提高,剩余劳动力数量急剧增多。据调查,我国农村常年剩余劳动力大约可占农业总劳动力的45%左右,有近1.7亿人,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开辟了多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农民的增收效果也得到了明显提高,但是,当前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诸多问题,并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农业发展中的矛盾我国农业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且有一部分农民开始走上富裕的道路,这不仅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在世界上也引起很大的反响和瞩目。但是,也应看到我国农业又面临着矛盾重重、停滞徘徊的局面,急待选择新的发展方向和新的战略决策。其矛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通过对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分析,对做好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全国各地正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而把"龙头企业(或组织)+农户"作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形式.这个龙头既有从事农副产品加工、保鲜、运输、销售的各类企业,也有给农户提供生产资料、市场信息、适用技术的行业协会、合作社等各类组织.这些龙头,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有利于解决农民一家一户无法解决的各种问题,是我国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的又一创新.但笔者认为,这种形式只是由于我国农村人均土地过少,而又一时无法实现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大规模转移的暂时选择,而非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最终形式.因为实践已经日益暴露这种形式在制度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当前困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近13亿人口中9亿人在农村.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为解决"三农"问题,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新的进展,农民收入继续增加,农村社会保持稳定,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地解决,农村市场的开拓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要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这个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头等大事,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积极探索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的新思路、新办法,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先进文化建设,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确保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不断夯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实现农业信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电子商务,作为先进的生产力,其潜在优势是不可忽略的。针对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农业电子商务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和客观需要。并研究了当前加快农业产业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困难并探讨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0.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农产品生产技术和科技含量不高,优良品种培育、推广缓慢,使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困难.农业问题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也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最大挑战的产业.国家计委认识到农业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除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外,还在科技兴农,大力加强农业高技术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及时启动和实施了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有效地推动了农业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1.
兰成琼 《现代企业》2002,(10):42-43
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朱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 :发展农业生产力 ,提高农民购买力 ,是扩大和培育内需十分重要的方面 ,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局。要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 ,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任务 ;把农民是否增加收入和减轻负担 ,作为检验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标准。要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在我国全方位面临WTO的挑战与机遇之时 ,农民问题已成为党和国家、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热门话题。导致农业经济现状的原因没有适用于农民的就业政策。 2 1世纪的农民问题主要是就业问题。至今我国…  相似文献   

12.
实现农村城镇化和转移农村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战略性问题.按照首都发展战略规划,北京将在加快城区扩张、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郊区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当前,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着力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是失地农民问题.本文以北京失地农民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农村土地占用和农民失地情况调查,分析农民失地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农民面临粮食生产成本增加,农村耕地面积减少,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城市务工农民收入提高,于是出现了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省内转移以乡内为主,转移劳动力以青少年、男性为主,转移去向主要是我国东部地区。这一过程,存在乡镇企业对劳动力吸纳减弱、劳动力素质偏低、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面临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乡收入差距是当前我国经济中两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学者们就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文章分别就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与城乡收入差距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进行述评,藉此提出进一步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村建设的历史回顾与基本实践 中国"三农"问题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制度根源.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成了执政党,面临着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大力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艰巨任务.我们党十分重视农村的发展问题.一方面,党领导农民进行了土地改革,彻底推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对农民的压迫与剥削,使广大农民成为拥有自己土地的社会主人,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  相似文献   

16.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从2006年以来,全国各省市各地区认真贯彻中央部署,使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农村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根本性的变化,大大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带来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性改变.  相似文献   

17.
三十年前发轫于安徽农村的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开启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的变化日新月异、举世瞩目;三十年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把目光聚焦于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这一决定系统总结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对当前农村改革和发展进  相似文献   

18.
就业难、补偿低、社保不健全等成为城镇化过程中困扰失地农民的突出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大国,而土地是农业之根基、农民之根本,是农村多功能社会保障的载体。失去土地的农民,路在何方?所谓失地农民,主要是指我国城乡转型发展进程中因建设征用、占用农用地而失去土地合法经营权的特殊农民群体。他们面临的问题,是当前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根本性的社会难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农业大国,传统的耕种工艺对于农民来说具有十分重的负担,需要花费大量的劳动力.农业拖拉机的诞生为农业生产注入了新的生产力,目前农业拖拉机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不仅仅我国对于农业拖拉机的发展十分重视,世界各国对于农业拖拉机都有着十分高的重视程度.科技的发展速度很快,可以说科学技术水平无时无刻不再变化,从而使得农业拖拉机技术不断地更新和完善.田间的环境是十分复杂的,就代表着拖拉机在工作时面临很大的难度,只有技术上的突破才能使得拖拉机满足农民的需求,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动力.对拖拉机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相应的技术特点做详细的阐述,希望提高大家对于农业拖拉机技术的认知.  相似文献   

20.
景区失地农民是因为旅游业发展而失去原有土地,失地之前农业收入为其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的农民.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原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被强行切断,必须寻找新的途径来解决家庭生活和生存保障.本文就目前景区失地农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做了初步的探讨,并就景区失地农民劳动力转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