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自然保护地的森林文化特征和森林文化体系,从物质(经济)、精神、制度(习俗)3个层面选取22个指标,构建自然保护地森林文化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3种不同自然保护地的典型形态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自然保护地森林文化价值评价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自然保护地森林文化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可以有效地评价自然保护地的森林文化价值,继而明确自然保护地森林文化保护与开发的重点。最后,从提升森林文化资源质量、打造森林文化共同体、加强森林文化资源挖掘等方面提出提升自然保护地森林文化价值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浙江林业》2011,(12):22-24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城乡森林是拉近人与自然距离的纽带,是提高文明、实现生态和谐的有效载体。浙江省把"文化+绿化"、"人文+生态"作为城乡发展的"根"与"魂",充分挖掘城市森林文化和古村落文化,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文化的整合、传承和发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陈美英 《山西农经》2022,(1):170-172
乡村文化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文化生态学是研究文化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寻求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系统的平衡性,从而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从文化生态学视角观察和研究乡村文化发展,保护乡村自然风貌,坚守乡村文化根脉,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丰富乡土文明气息,实现文化、自然、社会和谐共生。文章以文化生态学为视角,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安吉县鄣吴镇为例,研究了当下乡村文化发展存在的人与自然、文化与生态、人与文化之间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以促进乡村文化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良好的城市森林环境在个人和社会层面都会带来多种积极效益。因此,城市森林中人与自然互动效益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文章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并收集到20多年来城市森林中人与自然互动的981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构建城市森林中人与自然互动效益影响机制研究的概念框架。主要分析城市森林中人与自然互动的作用过程,即互动动机、互动路径、互动效益及其影响因素四个方面。研究发现:互动动机可总结为亲近自然与放松、个人爱好与交际、情感交流和消磨时间四类;互动路径归纳为间接互动、偶尔互动和有意互动三个层次;互动效益包括心理效益、生理效益、认知效益、社会效益、精神效益和有形效益六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其具体表现;影响城市森林中人与自然互动效益的因素又可概括为与城市森林等自然环境相关的供给端因素和与人们个体相关的需求端因素。文章对未来的城市森林中人与自然互动效益综合性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应在4个方面加强研究:(1)完善城市森林中人与自然互动效益影响机制研究;(2)优化人与自然互动效益研究方法;(3)开展城市森林中人与自然互动效益的时空动态研究;(4)深化城市森林中人与自然互动效益影响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李琪  刘扬  王秋兵 《中国土地》2007,(12):40-41
我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实用性、整体性观念由于我国农耕文化发展的初期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人们的生活处于一种安逸的状态,注重"天人合一",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适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协调。人不能违背自然,不能超越自然界的  相似文献   

6.
森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就是运用文化强大的引领力、感染力和教育力固化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关系,它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林区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思路,也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的新视角和新领域。文章运用实证分析法探索森林文化的建设路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选择理性的研究方法,既可以探寻黑龙江林区森林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也可以明确建设路径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缺陷。  相似文献   

7.
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浙江自然条件优越,是人类最早活动的地方,也是中华森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丰富的森林资源、活跃的林业生产实践,孕育并承载了五彩缤纷的浙江森林文化,不仅形成了淳朴典雅的民风民俗和悠久厚重的文化积淀,也提升了浙江林业的品质品位。省委、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林业改革发展全面实施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弘扬森林生态文明,着力构建现代人文林业”,这为我们丰富完善浙江现代林业的内涵和活力提出了新的使命,为凸显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中的首要地位和重要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国家公园作为保护地的一种类型发展至今,在全世界诸多国家和地区盛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成功模式。以自然为基底的国家公园同时还肩负着文化的传承,即国家公园实际上是自然与文化的结合体。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相适应,是指导国家公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我国建立的10个国家公园试点均具有各自独特的自然与文化特点,借鉴西奥多·罗斯福国家公园自然价值与文化价值结合的途径,实现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其中,我国三江源国家公园应通过保护和挖掘国家公园中的自然与文化价值,将国家公园做成自然与文化的结合体,为国民保护自然和传承文化提供空间和平台。  相似文献   

9.
周行 《浙江林业》2012,(2):20-21
人类对森林的依存性和文化的传承性,决定了国际森林文化的趋同性。人类从最初对自然的敬畏,一直延续到今天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经营理论,  相似文献   

10.
森林旅游的快速发展倒衬出森林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乏力,森林旅游产品的开发一直处于初级状态。针对这种情况,从香文化理念的视角出发,对森林旅游产品进行有效的开发设计。在对香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度解读的基础上,提出了融合香文化的森林旅游产品的设计理念,最后设计了香景、节日、住宿、香事和纪念等五大类型森林香文化系列旅游产品,为森林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为香文化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史料、已有研究以及典型调查的数据,对福建省森林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演进脉络进行系统梳理并总结森林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研究表明:福建森林文化先后经历了先秦时期的森林原始利用和仙道文化、秦汉至隋唐时期人工林的兴起和禅茶文化、宋元明清时期的山耕文化、近代的木业文化,以及现代的林家文化等发展阶段。福建森林文化取得重要成就,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人与森林和谐共生,在传承中创新发展,通过改革林权以激发林业发展活力,坚持理论创新并用新的理念武装人的头脑。福建森林文化历史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值得全国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森林旅游文化简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森林旅游文化以现代工业文明作为它的文化背景 ,其核心文化理念是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以现代森林文化作为基点 ,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底蕴。森林旅游文化具有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的文化特性 ,这是森林旅游文化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3.
张颖  李坦 《林业经济》2012,(1):23-26
森林具有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功能。近年来,森林生态保护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着对森林的社会、文化功能保护,即森林文态保护重视不够,相关发展滞后等问题。文章研究认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走向成熟推进和消费拉动阶段,森林文态保护是未来林业发展的关键,尤其是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森林文态保护是重点。文章最后建议,应把森林文态保护纳入森林立法和管理,加强林业发展规划,突出物质财富生产和精神财富生产的有机结合,促进森林文态保护和绿色文化的发展、管理。  相似文献   

14.
分析现代林业产生的背景,认为现代林业实质是森林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动态耦合成的一个复合系统,现代林业建设的目标就是追求实现森林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的动态耦合和协调发展。现代林业的生态—经济—文化三维复合系统的协调耦合发展,有其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即各子系统间内在反馈机制的动态协调;各子系统之间具有物质和能量上的异质性及交换性;各子系统之间具有实现耦合的自然途径和人工途径。  相似文献   

15.
《浙江林业》2013,(2):47-4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发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号召。茂密的森林,秀丽的湿地,梦幻的沙漠,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共同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画卷,也构成了一幅"美丽中国"的精彩画卷。为进一步弘扬生态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中国林业网、国家生态网特决定举办首届"美丽中国"征文大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大赛主题弘扬生态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6.
近自然林业理论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近自然林业理论的基本内涵是模仿自然,接近自然。其遵循的原则:珍惜立地潜力、因地适树、针阔混交、复层异龄经营等。从生态学角度,指出近自然林业批判人工纯林思想,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前提,其追求目标是生态意义和经济意义上有机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追求森林健康和森林安全。从哲学角度,认为近自然林业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森林的管理应纳入生态系统整体中把握。尽管先进的近自然林业理论为欧洲发达国家普遍接受,但从生产的实际出发,其还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如对技术依赖度高,经营成本高,周期性长等。  相似文献   

17.
杨健 《浙江林业》2007,(9):29-31
在自然界,无论是一粒种子、一株小苗,还是一棵参天大树,都蕴藏着一个文化现象发展的历程。 在文化发展中,森林文化,也可以说是人文林业,这是一个时代的新诉求。一个与木头、与石头打交道的人,抛开世俗,独辟新途,解读出森林文化产业的无限魅力,他,就是长兴东方梅园公司总经理吴晓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浙江林业》2011,(6):16-19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浙江地处江南富庶之地,自然条件优越,人才辈出。丰富的森林资源、活跃的林业生产实践,孕育并承载了五彩缤纷的浙江森林文化,不仅提升了浙江林业的品位,而且为“森林浙江”建设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浙江大地山陵起伏、气候湿润、沃野千里。优越的自然条件使浙江拥有极为丰富的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19.
从林业的文化本质、传统森林文化的精神实质出发,结合对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历史考查,对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方向作出了有益的探索。阐述了林业只有经济和生态两维发展是不够的,提出了林业发展的第三维度——林业生态文化。并初步论述了林业生态文化的概念、意义、任务及其发展基础和目标。  相似文献   

20.
总结分析了目前我国森林公园的森林文化建设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善的建议。切实加强森林公园的森林文化建设,应该增强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加大资金投入,开展基础研究,开发具有特色的森林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