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本文阐明了创新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探讨了实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成长型资源型城市良性运行是我国新型工业和城镇化的保障.为了避免成长型资源型城市陷入“资源诅咒”,文章从资源型城市的衰退路径分析入手,认为特殊的要素流动导致了资源型城市衰退路径的资本形成机制,提出成长型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成功的关键在于构建可递进的资本形成机制,完善规范资源收益、建设人才与创新递进机制和生态环境建设等保障手段,通过优化产业体系、参与区域分工和参与城市群建设,实现要素优化配置和对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深度利用,最终走上不依赖资源的经济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资源型企业与城市的协同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资源型城市因资源型企业而兴,资源型企业带动资源型城市变迁并塑造了城市.中国的资源型城市(特别是无依托资源型)多是资源型国有企业建立起来的,城企关系具有"一城一企、政企合一、企业办社会"这三个特点.由资源型企业塑造出的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单一、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缺损、人才主要集中在资源型企业中、城市中多数企业依赖于资源型企业生存、计划经济意识较强且市场观念较淡.资源型企业是带动资源型城市变迁的主要力量,但不是唯一力量,资源型城市中多元化经济主体的培养、外部经济主体的引入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外部力量(如外资、外地企业)的介入、甚至突发事件(比如地震)对资源型城市、企业的产业转型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内生性要素投入不足、内生性要素的挤出、资源发展的粘滞效应等方面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阻碍要素进行分析,从内生视角揭示资源型城市发展中瓶颈问题。基于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分析,从提高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提升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本的知识累积能力、着力培育资源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方面给出了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增长路径及策略。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是资源型城市,凭借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鄂尔多斯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市委二届六次全委会提出"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发展战略。自此鄂尔多斯由一个煤炭及相关产业为主的能源型城市向着多元化产业发展,其中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产业格局由资源型产业为主向资源型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协调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6.
城市群网络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集中的空间单元,嵌入期中具有高碳发展水平的资源型城市更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主阵地。引入知识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构建了城市群网络结构洞、点入度和点出度等结构属性影响资源型城市创新能力的理论模型。以资源型城市较为集聚的哈长城市群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构建回归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越靠近网络中心位置的焦点资源型城市,其知识获取和控制能力越强,整体创新水平也就越高;占据结构洞位置数量越多的资源型城市,获得的流动创新信息越多,其创新能力越强;焦点资源型城市有效利用和转化的知识吸收能力正向影响其创新能力的提升。资源型城市应基于城市群网络进行群碳达峰的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城市群网络中结构洞位置和中心性位置的节点城市建立多元联结关系,促进区域“双碳”目标的尽早实现。  相似文献   

7.
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人力资本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一般指依托于自然资源,并以资源的开采和初加工为支柱产业的具有专业性职能的城市.目前我国共有资源型城市118座.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8%,近些年,我国2/3的矿山先后进入中老年期,1/4的资源型城市开始面临资源枯竭等问题.一些资源型城市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矛盾开始集中显现,因此对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的研究成为资源型城市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以铜川为例谈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是一个世界性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陕西省铜川市为例,分析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在资源禀赋、市场主体、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走出困境的一般方法论.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难题,通过构建生态转型过程中的创新要素博弈模型,可以对政府和企业的生态保护行为倾向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收益,完善保证金和创新优惠制度,能有效促进创新行为,通过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资源型城市生态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基于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现实需求,从经济发展不平衡视角出发,在建立经济发展指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权法赋权结合线性加权和法将城市经济发展指数量化。将河南省7个地级资源型城市发展指数与其余11个非资源型城市发展指数均值进行对比研究,探寻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现象。结果表明:资源型城市在经济发展指数、经济规模、经济效益、经济结构、创新驱动、经济基础5个一级指标发展指数上,与非资源型城市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象,只有少数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指数达到非资源型城市发展指数的均值。  相似文献   

11.
一、系统创新实现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协调发展评价指标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发展是以耗竭性资源型产业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并以此为核心形成一条关联度极高的产业链。由于资源的可耗竭性,随着资源的深度开发,资源产业必将呈现阶段性发展的特点;从整个工业化进程来看,资源型产业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最终都会向加工型、技术型、知识型经济转化。  相似文献   

12.
王健  刘丽欣 《工业技术经济》2009,28(9):50-51,112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事关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腾飞大业.长期以来,该地区资源型城市一般都以资源开发为主.产业结构单一,自然资源逐渐枯竭,污染问题严重,城市布局不合理.该地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许多困难.因此,该地区资源型城市在下一步发展中,应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调整现有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资源型城市,开拓新思路,加强区域合作.以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对该地区经济增长、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CSSCI数据库,将1999—2022年的505篇关于资源型城市研究的文献作为样本,利用CiteSpace等工具对该领域进行知识图谱分析。通过发文量分析、共现分析、共被引分析、聚类分析等对资源型城市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资源型城市领域研究人员合作不紧密,多机构合作网络尚未形成;从聚类图谱和关键词突现图谱来看,资源型城市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经济增长、产业转型、绿色创新、可持续发展等领域。通过关键词时区图发现,资源型城市的研究逐渐由转型研究转向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研究等。在未来一段时间,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道路选择、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或将成为研究重点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李龙 《工业技术经济》2007,26(5):107-109,113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遇到难题,破解难题是当前的重大任务.引起资源型城市发展困难的一个原因就是土地资源与矿产资源的冲突.因此资源对土地的补偿是恢复土地生产力和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模型说明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时,应对造成的土地破坏作出相应的补偿,以恢复土地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东北三省的资源型城市经过50多年的强力开采,主导资源已经濒临枯竭,再加上存在着严重的体制、机制问题,并和一些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所以东北三省的资源型城市都肩负着振兴和转型两副重担.如果没有政府的政策扶持而仅依靠资源型企业自身的力量,是很难实现经济转型的,因此政府必须要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本文主要探讨了东北三省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政府应采取的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6.
地理上临近资源产地,产业上围绕资源服务是资源型城市社区经济的突出特点.随着我国买方市场格局的确立,资源型城市社区经济的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资金短缺、人才缺乏等问题逐渐显露出来.社区经济只有在坚持社会服务性原則的前提下,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走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道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资源型城市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主体资源的桔竭,曾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的资源型城市,将不得不面临转型的现实选择。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是指资源型企业的转型,更是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种耦合因素的转型。文章以西部地区典型的资源型省份甘肃省为例。从资源型产业周期特点出发,结合甘肃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甘肃资源型城市科学转型的思路,并在这一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甘肃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对策建议,以期对西部其他省份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背景下资源型城市科学转型的必然趋向。文章以白银市为视角,对城市低碳转型的背景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的“一、三、五”战略框架,进而对城市低碳转型给出了“区域联动、借岸发展”、“目标聚集、以大引小”、“融合集聚、创新手段”、“双轮驱动、多点支撑”、“优势立足、分层集聚”等六条战略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校地融合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介绍校地融合助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优势,以徐州市潘安湖采煤塌陷地治理的实践为例,提出并探索建立校地融合助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徐州模式,并从3个方面对该模式进行分析。最后,从合作共赢、搭建平台、智库发力、学科交叉、融入属地资源、持续创新6个方面探索出"可推广、能复制、易成型"的校地融合助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路径,为其他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实现战略定位升级.从建筑业为主向相关多元化发展转变,从国内业务为主向国内外均衡发展转变,从施工承包为主向全价值链综合服务转变,从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传统施工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着力成为施工总承包商、产业投资商、城市建设服务商、管理运营商.重点把握三大方向:一是紧跟国家战略调整的方向.围绕交通强国、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