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地经营权流转:难点与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地流转既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化解“三农”难题的有效路径。农地流转制度的适度创新不仅是农地制度建设的重要内涵,也是优化农地要素配置的必然选择。第二轮土地承包政策以后,我国并没有出现如理沦界所预期的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的高潮,就总体上而言,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仍以行政性调整为主,农地流转率处于较低的水平,尽管近年来一些省区的农地使用权流转速度有所加快,也未改变农地流转的基本状态,仍面临着一系列亟需关注的问题。一、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存的问题1、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缺乏主体保障作为农地经营主体的农户…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做出的一项战略安排,是持续数十年、惠及数亿农民、全面提升我国现代化整体水平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涵盖农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相应的土地制度作支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要求建立更加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分析当前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所存在的问题,探索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做出的一项战略安排,是持续数十年、惠及数亿农民、全面提升我国现代化整体水平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涵盖农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相应的土地制度作支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要求建立更加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分析当前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所存在的问题,探索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大力完善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制度作为一种经济制度,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基础性作用,其中,农地使用权的合理有效流转将大大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一号文件”指出,健全在依法、自愿、  相似文献   

5.
“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主体是农民,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农村土地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地非农化已是一个不可扭转的趋势,尤其是在城乡结合部。在农用地转征用过程中,如何保护农民的利益不受侵犯也成为了当今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从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方向以及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趋势来讨论如何进一步保护和完善失地农民原有土地承包权的问题。试图通过对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反映而进一步完善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遍地开花式地建设农村产权有形交易市场并无必要;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要进一步厘清,纯公共服务、核心的制度保障应由政府提供;权能不完整、定价机制不健全的农村产权不宜入市交易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包括无形市场和有形市场。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允许农民承包地的使用权流转,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乡镇企业改制后,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无形市场开始发育成长,目前农村广泛存在的承包地流转主要就是通过无形市场进行。有形市场的情况则较为复杂。上世纪90年  相似文献   

8.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四次演变:第一次是解放初期的土改时期,实行的是均田私有制;第二次是合作化时期,实行的仍然是土地私有制,但两权分离,所有权属农户,使用权归合作社;第三次是公社化时期,实行集体所有制,即土地  相似文献   

9.
<正>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发展农业规模经营、解决农业效益低下的必然选择。近几年来,扬中市在引导和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土地流转推动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并对于拉动内需、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新农村居民点的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农地流转却面临着产权界定不明晰、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和市场化运作程度低等障碍.为此,本文认为,应当加快制定土地流转法律制度、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建立农村土地银行(代理)与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等中介组织.  相似文献   

11.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农村政策的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逐步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中国共产党从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各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2.
只有产权清晰稳定,流转市场才能健康发育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现有的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农村集体经济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它是农村经济的源泉和大动脉,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振兴靠土地,尤其是耕地来支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极大关注和惠农政策的充分体现。农村集体土地有序有效流转对解放生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有效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强化耕地的依法保护都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研究阐述了当前农村集体所有土地法律制度改革的成因和意义;从行政权力干涉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流转,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行权能力受制约,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客体确权工作滞后及农村集体土地征用侵占农民合法利益等角度揭示当前农村集体所有土地法律制度体系的问题;给出规整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流转中的行政权力,增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行权能力,强化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客体的确权工作及丰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内容以保障农民利益等重构农村集体所有土地法律制度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作出的一项战略安排,是持续数十年、惠及八亿农民、全面提升我国现代化整体水平的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涵盖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管理、村镇建设、社会事业、国土整治等方方面面,需要一整套完备的土地政策体系作支撑。经过三十年的改革探索,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并需要继续坚持和完善的农村土地政策。而与此同时,随着农业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土地流转问题日益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参与主体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是关系中国改革深化的关键问题之一,是构建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经营的重要保障。本文以浙江省嘉兴市"两分两换"为例,对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中地方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普通农户和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行为特征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尊重农户意愿,切实保护农户利益;完善法律条文和政策,适应农村土地流转要求;确认农村土地所有权,重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体;加快要素市场改革,满足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发展需要,通过加强政府农业扶持政策,提高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发展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不管土地如何流转,家庭承包制的农村土地制度基石并不会改变,明确这一点,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才会得到保证。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时常受到侵害,根本原因是农民的土地产权虽然趋于完善但还不明晰,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制度创新。为保障农民不因为土地流转而受到利益上的损害,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从各地情况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经济发达地区有,在经济落后地区也有。做法也各不相同,既有好的经验,也存在一些亟待规范完善的问题。今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已作出了明确的法律界定,同时也有待于各地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实施。本期刊登的两篇文章,一篇介绍了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广东珠江三角洲佛山市的实践,另一篇介绍了地处经济落后地区太行山区国家级贫困县山西平顺县的情况,供读者比较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9.
浅谈农村土地流转的渠道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农地制度创新的一种有效形式,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业生产中家庭经营的效率,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东莞市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改革后农村普遍实行了土地家庭承包的基本经营制度。在土地集体公有制度约束和人地关系紧张资源约束下,家庭承包制必然按“成员权”均分和调整承包土地,由此产生经营规模细小和分散的弊病。这种状况不能通过组织大规模的集体经营来解决,只能通过发展农户之间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