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家庭养老是我国养老的主要方式,而家庭养老是通过家庭代际关系体现的。因此,良好的家庭代际关系是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和家庭养老的重要前提之一。随着社会现代化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居住方式等都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家庭代际关系也出现了很多新走向新问题。本文试从现代家庭的代际关系变化中,并提出对如何建立良好有效的养老保障机制的几点思考总结。  相似文献   

2.
家庭养老是我国养老的主要方式,而家庭养老是通过家庭代际关系体现的.因此,良好的家庭代际关系是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和家庭养老的重要前提之一.随着社会现代化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居住方式等都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家庭代际关系也出现了很多新走向新问题.本文试从现代家庭的代际关系变化中,并提出对如何建立良好有效的养老保障机制的几点思考总结.  相似文献   

3.
利用问卷调查资料,定量描述了现阶段农村家庭养老的基本情况,并从代际关系的价值基础角度探讨了农村家庭养老面临困境的原因.当前农村家庭养老遭遇问题并不仅仅是养老资源匮乏的结果,更是农村代际关系内含的价值失调的结果.家庭延续的价值取向已很难为家庭养老提供终极动力支持,家庭养老作为一种超经济的伦理性行为的特征正在消失,这是当前农村社会出现严重的家庭养老问题的根本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许多国家的养老安排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冲击.本文运用主流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对我国家庭养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通过家庭养老的宏观和微观经济分析,以期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商》2015,(22)
家庭代际关系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中国的家庭代际关系在不断的变化着。这里既有宏观环境变化的原因,即社会宏观背景下传统思想观念的变化,更有微观结构的原因,即家庭结构和家庭规模的变化。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中国家庭代际关系:一、中国封建社会下的家庭代际关系。二、当代社会下中国家庭代际关系。三、中国家庭代际关系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吴贺宁 《商》2014,(52):52-52
20世纪70、80年代出生的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进入了青年时期,其父母也进入了老龄化阶段,为适应更长远的经济发展,一代独生子女进入婚育年龄时期,将要实行新的计划生育政策来扩大人口规模.也就是说,一代独生子女既要承担起赡养双方老人的责任又要负担抚养多子女的任务.论文据独生子女人口自身的属性、社会责任及家庭结构的变化来讨论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代际关系.  相似文献   

7.
家庭代际关系是指家庭内代与代之间通过资源的分配与共享、情感的交流和沟通以及道德义务的意识与承担等诸多中间媒介,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呈现出不同态势的胶着状态。  相似文献   

8.
农村养老始终是我国社会各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我国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农村地区居民对养老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本文试图从经济角度出发,在对我国农村养老中的家庭养老和集体养老模式进行阐述和分析的基础上,对相关模式下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由于中国农村比较落后,建立统一的社会化的养老保障体系条件还不具备,现阶段农村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主要形式,如何完善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制度?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来增加养老资源的供给。  相似文献   

10.
《商》2016,(15)
在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的中国,养老问题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大部分老年人在农村,而家庭养老仍是农村目前主要的养老方式。本文首先探讨了一下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三个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找出了问题的成因——家庭中代际倾斜严重,孝道淡漠,家庭养老负担加重;根据这些问题成因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利用社会照料的理论,通过对永济市农村老年照料模式的个案研究,从三个维度分析了农村老年照料传统模式的特点,指出了传统模式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利用“社会照料”的理论,通过对永济市农村老年照料模式的个案研究,从三个维度分析了农村老年照料传统模式的特点,指出了传统模式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机制与转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典型案例研究方法,对我国农村计划生育服务发展和转型模式进行研究.我国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拓展和转型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当地人口发展、妇幼保健、公共卫生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需要完善计划生育服务财政投入体制,为服务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确立以家庭为基础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优质服务的战略指导框架,把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建设成促进人口和家庭健康的公共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4.
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新生弱势群体,接受教育是其改变自身命运、阻断阶层再生发机制的重要途径.以江西省S县为例,对罗霄山片区留守儿童的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社会化教育存在缺失,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有待改善,留守儿童学习目的模糊不清,等等.因此,应以扶贫攻坚为契机,增加学校办学投入力度;加强引导,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挖掘学校职能,增强留守儿童的学校认同感;完善管理,丰富寄宿制学校校园生活.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8年河北农村家庭生命周期与代际关系调查数据,分析当前河北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子女的教育投入与老年人获取的来自子女的养老回报的影响因素.河北农村老年人子女的受教育程度多为小学、初中水平,且存在性别、年龄别和地区差异.来自子女教育投入的养老回报主要体现在经济支持方面,子女受教育程度越高,对父母的经济支持越大.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入越多得到的回报越高,体现了家庭中亲子抚养与赡养关系具有一定的互惠交换特征.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8年河北农村家庭生命周期与代际关系调查数据,分析当前河北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子女的教育投入与老年人获取的来自子女的养老回报的影响因素。河北农村老年人子女的受教育程度多为小学、初中水平,且存在性别、年龄别和地区差异。来自子女教育投入的养老回报主要体现在经济支持方面,子女受教育程度越高,对父母的经济支持越大。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入越多得到的回报越高,体现了家庭中亲子抚养与赡养关系具有一定的互惠交换特征。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涌入城市,并衍生出大量留守儿童,使城市流动人口急剧加速的同时,大量的农村留守  相似文献   

18.
选用1994-2013年数据,测度南疆三地州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和减贫成效,在此基础上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探究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减贫效应,剖析作用机理.结论一是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和减贫成效逐年递增,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二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西部民族地区减贫具有长期、显著的推动作用,但存在时滞性;三是通过教育、医疗、劳动力迁移和人口规模控制与结构调整提升农村劳动力文化、身体素质和务工技能,来推动劳动力合理流动,进而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是西部民族特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减贫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19.
以国际生殖健康优质服务的理论与实践为背景,阐述中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必然性,描述中国中西部社会发展及计划生育工作现状,揭示在中西部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必然具有学习性、发展性、自主性、渐进性的基本特征,从运作式研究、参与性规划的方法学及分层次开展项目活动的运作规则等方面,介绍中西部地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工程项目这一宏大社会系统工程的基本思路及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20.
以国际生殖健康优质服务的理论与实践为背景,阐述中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必然性,描述中国中西部社会发展及计划生育工作现状,揭示在中西部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必然具有学习性、发展性、自主性、渐进性的基本特征,从运作式研究、参与性规划的方法学及分层次开展项目活动的运作规则等方面,介绍中西部地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工程项目这一宏大社会系统工程的基本思路及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