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逝》讲述的是涓生和子君俩人的爱情故事。他们都是当时觉醒的知识分子,俩人从积极争取婚姻自主和爱情自由到爱情走向失败,以子君的死和涓生的悔恨宣告结束。究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他们所处的那个沉滞的社会毁去了他们爱情的绿洲;二、他们自身的性格的弱点;三、经济上的困顿。要想得到真正的爱情自由,只有彻底地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小说中,克洛德把自己的悲剧归结于“命运”。应该说,克洛德长期生活的禁欲主义宗教环境衍生其孤僻、阴鸷的性格、气质,它遏制了克洛德正常人性的发展,使其走向异化,最后在爱情降临的时候走向爱而不得进而毁灭所爱的悲剧。在造成克洛德悲剧的诸多因素中,宗教禁欲主义环境是最本质、最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曹禺作品的魅力在于能够刻画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而蘩漪又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蘩漪由一个雅致、聪慧、有教养的女性最终走向精神失常的结局,笔者认为是她性格中"自负"的这一层面改变了她人生的基调。自负不仅让蘩漪无视了无辜生命的价值,身陷于专制的环境,更丢失了原本高贵的尊严,编织了乱伦的情感关系,在"孤岛"上忍受着无爱无尽的婚姻。蘩漪的性格的复杂性是曹禺有意识赋予的,她是让观众们难以忘怀的永远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4.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厄普代克创造出的主人公兔子哈利在文学史上一直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兔子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普通人的心理困境。兔子的性格弱点以及社会现实决定了他的悲剧不仅是社会的悲剧也是他的自我悲剧。他自身心理人格存在的弱点也是他成为悲剧性人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成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托马斯·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小说中饱含激情地塑造了苔丝这一悲剧艺术典型,揭示了造成苔丝悲 剧的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和宗教的迫害、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摧残及其性格的弱点等合力。  相似文献   

6.
许旭英 《企业家天地》2010,(10):182-183
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很多:孔乙己、狂人、子君和涓生等是代表人物的形象。子君作为五四时期的新女性,这个年轻一代知识分子的形象也受到了黑暗社会的摧残和迫害。鲁迅借助孔乙己的形象,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怎样摧残和毒害一个善良贫穷的读书人,并愤怒谴责了封建豪绅阶级的残酷无情和封建社会的黑暗。  相似文献   

7.
李萌萌 《全国商情》2011,(Z1):86-87
本文浅析了《简.爱》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简.爱是一个本性善良、敢于反抗的女性。她自尊自爱,敢于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婚姻。  相似文献   

8.
林黛玉为爱而生,经历了相遇、相知,最终相爱,但是却时时为爱而忧,因不能与所爱的人在一起,最后又为爱而死,她这种为追求美好的爱情而丧生的人物形象永远留在中国千千万万人的心中.  相似文献   

9.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他戏剧创作中的精华,通过对《哈姆雷特》中的母爱、《奥塞罗》中的情爱、《李尔王》中的父爱和《麦克白》中的权爱的阐述,表达了对人性弱点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剖析简.爱捍卫人格,自尊自主,追求平等、独立,追求真爱的坚持与信仰的性格,结合青年人在成长中心态、人格、独立、爱情方面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中得出简.爱对青年人在心态的积极调整、人格的不断完善、独立的坚定信仰、挑战生活、面对世事的勇气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堪称青年人成长的典范、性格完善的楷模。  相似文献   

11.
以女性爱真、爱善、爱美的本性为创意点;以女性的弱点为创意点;以女性潜意识中对性与爱的渴求心理为创意点;以女性的遮丑功能为创意点,可以收到良好的广告创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赵红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7,20(3):95-96,F0003
在以往对《伤逝》的研究中,文本中有些东西被遮蔽了。在这一爱情悲剧的叙述中,涓生带有明显的男性中心主义色彩,他用传统赋予的话语霸权遮蔽着另一主人公子君的言说。为了还原这个爱情悲剧的实际形态,必须拨开涓生文本中叙述和抒情的迷雾,走进子君真实的内心世界,以女性的视角对这一爱情悲剧做以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3.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在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上影响都非常大的一部小说,对其主人公的分析也是林林总总。笔者则从分析其社会、家庭、环境及个性入手,把他定位为一个堕落的天使,而这个天使由于其自身的性格及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注定他要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14.
安娜·卡列尼娜与繁漪是两朵为爱而生为爱而亡的奇葩,先后绽放在中外文学的土地上。她们虽然生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肤色,操着不同的语言,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她们生活在地位显赫的官僚家庭,但都不满于贵族社会的虚伪和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勇敢地冲破旧制度的樊笼释放真我个性,大胆地追求爱情和幸福。纵使是昙花一现的瞬间绚烂,她们也不惜付诸生命的代价去诠释。安娜与繁漪的悲剧除了明显的外因——社会原因外,还有来自于自身的性格、信仰、以及女性意识等的强烈呼吁。  相似文献   

15.
奥尼尔在《榆树下的欲望》中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性格复杂的悲剧女性——爱碧,她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孩子;《武则天传》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为了确保自己的地位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女儿。不管是人类,还是其他低等动物,母爱是天性。虎毒不食子,作为母亲,杀死自己的孩子,她们是可恨的,但是在当时特有的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下,她们又是可怜的,不能简单地批判她们离经叛道、心狠手辣、蛇蝎心肠,其实她们是男权社会的反叛者,是残酷现实社会的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16.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存在着微妙的叙事视角的转换,从开篇的第三人称全知全能叙事类型至文末完成了向第一人称叙事类型的转变。在视角的转换中,将爱米丽放在杰弗生镇居民以及作者福克纳的双重眼光下进行审视,使读者感受到了两个性格、命运大相径庭的爱米丽小姐。  相似文献   

17.
凯瑟琳与尤苔莎是石南荒原上两个叛逆的精灵,她们都拥有出众的美貌,非凡的激情、蔑视常规习俗,充满异教徒精神,对命运进行过抗争,最后都归于失败。她们的弱点是不切实际,高估自己的力量,没能彻底抛弃世俗观念,这些都导致了她们走向悲剧。  相似文献   

18.
偏执型性格学生在高校大学生中比较典型,人际关系比较紧张而容易引发严重后果.高校学生偏执型人格的产生主要受生理特质、成长经历、遗传因素、家庭经济环境的影响.因此,辅导员在对待此类学生时,要给予无条件的爱,让学生敞开心窗,在师爱的关怀下尽情发泄,得到鼓励,找到自信.  相似文献   

19.
实习是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学前教育亦是如此。为了学前教育学生可以提高教育工作的能力和综合知识的运用,特开设这样一门实践性课程。但是,由于学生实习期间主要以顶岗实习为主,学校很难进行学生管理。辅导员虽会定期去探望,但是,时限短而导致调研不完善。论文主要分析了辅导员在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困境,并对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萧红小说中的"亲子之爱"呈现出"彼此隔膜""脆弱残破""悲剧底色"等特质。小说中"亲子之爱"的描绘,在审视交织着批判的立场下呈现出一种从旁支走向主线、从解构到重建的趋势。萧红在小说中对"亲子之爱"的描绘,既是作者亲情观在小说中的投影,也是作者独特文学创作观的折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