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好的话题,使人有话要说,不吐不快.看到&;lt;秘书工作&;gt;“礼仪展现风采“的征稿启事后,许多想法立即在脑海里活起来,手也有些痒痒.我想说的是,对于礼仪而言,只有最恰当的,才是最好的.繁文缛节最多、打扮最时髦、言语最动听、举止最优雅,不见得就能产生最好的效果.怎样才能做到“恰当“呢?笔者以为,具有以下三种意识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在到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国担任秘书、政务参赞之前,我曾有幸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翻译,直接感受了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我的亲切关怀和教诲.40多年过去了,那些美好的往事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不时在我的脑海里清晰地浮现,让我久久地惆怅、感怀和激动.恰好<秘书工作>的同志约我写一写我担任外交秘书的经历,我就想把这些故事先写出来.……  相似文献   

3.
甄严 《秘书工作》2006,(9):41-42
最近我读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富翁请雕刻家迈克尔&;#183;安吉罗为他制作一个雕像.一天,富翁来到雕刻家的工作室,看到雕像还没有完工,他抱怨说:“我看不出你的工作有什么进展,这个雕像和上次我来看的时候没有什么不一样.“……  相似文献   

4.
一位领导同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现在我们讲的“公文处理“,当然也有它的历史渊源.郭沫若同志说,中国真正有文字记录的历史,是从商代开始的.&;lt;书经&;gt;(亦称&;lt;尚书&;gt;)就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公事文书.……  相似文献   

5.
我早就想写一篇回忆周总理的文章,总觉得这是我必须做的一件事.60多年前,我与他第一次会面,就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50年代中期,我调到北京工作后,接触他的机会就更多了,我的许多笔记本里详细记载着他的教诲.  相似文献   

6.
日前,&;lt;秘书工作&;gt;杂志的同志约我谈谈文稿创新的问题.应该说,对于搞了大半辈子文字工作的我来说,这不是什么新问题,也曾有很多朋友,在不同的场合向我提出过类似的问题.说实话,这个问题绝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够说得清楚的,也不是轻而易举、说了就能马上做到的,而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可能没有给那些向我探询的朋友以满意的答复.这次&;lt;秘书工作&;gt;杂志约稿后,我又认真地作了一番思考,多少有了一点新的心得,现在我就把这些思考和心得整理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7.
亓丽 《秘书工作》2006,(2):51-53
周福明同志曾长期在毛泽东主席身边工作,他曾经给我讲过许多毛泽东读书的故事.今天,我把从他那里听来的点点滴滴整理成这篇短文,奉献给&;lt;秘书工作&;gt;杂志的读者们,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吴德广 《秘书工作》2013,(12):45-46
我于1965年调至外交部礼宾司,在那里工作多年,有机会亲历亲闻了周总理的很多往事。这些往事仿佛是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露珠,折射出周总理的伟大人生。他廉洁奉公、实事求是、和群众心连心的优良作风尤其让我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9.
在我的案头,有一本书经常被翻阅,我把它作为自己学做秘书的"教科书",这就是原武警指挥学院副院长纪东将军的回忆录<难忘的八年--周恩来秘书回忆录>.从1968年8月直到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纪东同志一直担任周总理的秘书,他在总理身边工作的收获和心得,对于我这个秘书工作领域的"新兵"有许多的启发.每次重读这本书,我都有新的感悟、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0.
金正昆 《秘书工作》2005,(12):11-12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传统的礼仪之邦,很久以来就十分关注和重视礼仪礼节,甚至将其上升到国本和教化程度高低的地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外交往的增多,礼仪问题越来越受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类社会组织的重视.对于直接为领导者服务、代表着单位和组织形象的办公厅(室)工作人员来说,增强礼仪观念、提高礼仪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认为&;lt;秘书工作&;gt;杂志开办“礼仪展现风采“的专题讨论,非常及时,很有必要.在此,我应杂志社之约,谈一谈自己对秘书礼仪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险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唐代诗人杜荀鹤的这首题为&;lt;泾溪&;gt;的诗作,是说人们行至急流险礁时,常常举步谨慎,故无人落水颠覆;而到了平坦顺流,却往往忘乎所以,以致翻船沉亡.这首深含哲理的诗警示人们,在前进的过程中,道路越平,环境越顺,业绩越丰,越要谨慎清醒,居安思危,艰苦奋斗,不骄不躁.否则,“倾覆“、“沉沦“等灭顶之灾就很可能降临.……  相似文献   

12.
心香一辩     
我有幸成为&;lt;秘书工作&;gt;的一位读者和作者,偶在贵方宝地“露露脸“,编辑部说是我支持了他们,而我却说应该感谢他们.其实我们都是真诚的,正如文学大师冰心所言:“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难道我们不都是在做这样的工作么?……  相似文献   

13.
赵炜 《秘书工作》2008,(2):48-49
我在周总理身边工作了近20年,经历了许多事情甚至大事,但当时许多细节大都淡忘了.这不难理解,像我这样十几年如一日在周总理身边做机要工作,已经养成了保密习惯,况且当年在总理办公室,按要求并没有留下工作记录或日记.但有一件事至今仍记忆犹新,那就是当年轰动一时的假冒周总理批示诈骗中国人民银行20万元巨款的案件.……  相似文献   

14.
忆老米     
人们常说,越到老年,越容易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其实,人到中年的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在和同事的闲谈话语间,在不经意的翻箱倒柜之时,或者在工作上小有成就的一刻,都会触及我回忆的思绪,让我想到一个人,一个让我刻骨铭心,对我人生经历有过重要影响的人,一个让我在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第一时间就有幸结识的人。  相似文献   

15.
梁衡 《秘书工作》2006,(12):6-8
&;lt;秘书工作&;gt;杂志社的同志约我谈谈有关学习方法的问题.虽然学习对我来说是终生孜孜以求的事情,但让我谈学习方法还是勉为其难,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在这里我只能介绍几点自己的感受,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lt;秘书工作&;gt;杂志今年第2期“案例解析“栏目刊登的文章中,有一个“牛秘书醉酒“的故事,读来让人发笑,也发人深思.这里再给大家讲两个有关饮酒的轶事:……  相似文献   

17.
王丁 《秘书工作》2008,(8):11-13
2008年6月29日,是原国家体委主任王猛同志逝世一周年的日子,也是离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只剩下一个多月的日子,<秘书工作>的同志约我写一篇纪念王猛同志的文章,我脑海里再次浮现出这位被周总理誉为"猛将"的老领导的音容笑貌和桩桩往事.……  相似文献   

18.
张超 《经营者》2013,(5):62-63
20年前汽车带给我们的方便感、幸福感和自豪感,如今掺杂进了烦恼、负担和无可奈何。这绝不是"发展中国汽车工业,让汽车进入中国千家万户"的初衷最近有一件事情给我带来了强烈震撼。不久前一次聚会时,我听朋友说了这样一件往事:20年前,一位德高望重的中央级老领导在听取秘书的汇报"中国的汽车工业已成为支柱产业,汽车就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融“思想性,理论性,探索性,实用性“为一体的&;lt;秘书工作&;gt;杂志,在我们这里倍受欢迎.年初在给各科室选择性订刊时,&;lt;秘书工作&;gt;就被大家一致公推为必订刊物.最近笔者又对机关学刊用刊情况进行了了解,发现各科室都有一套自己装订的&;lt;秘书工作&;gt;合订本,从1995年至今一本不少.为什么&;lt;秘书工作&;gt;在基层机关干部中这么受欢迎?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  相似文献   

20.
谷牧 《秘书工作》2009,(2):48-51
我早就想写一篇回忆周总理的文章,总觉得这是我必须做的一件事。60多年前,我与他第一次会面,就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50年代中期,我调到北京工作后,接触他的机会就更多了,我的许多笔记本里详细记载着他的教诲。他的思想品格和工作作风,至今一直激励着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