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银树 《乡镇论坛》2014,(35):34-34
我是一名边疆民族地区的基层工作者,由于工作关系,经常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从而目睹了当前农村的一些地方法制宣传教育不到位产生的问题。比如,子女打骂父母和子女把父母赶出家门的现象时有发生;老年人、妇女和儿童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娃娃亲”的婚姻时而出现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认真解决,必然影响到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
李频 《上海房地》2013,(11):60-60
目前,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有关“以房养老”内容引发舆论关注,引起了公众的一些质疑。“以房养老”的制度设计之所以不受待见,是由于它存在着一些先天弊端。首先,将财产留给子女是中国普遍存在、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很多中国父母的人生主要目的,就是为子女不断地贡献。造成目前多数年轻人购房成本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老年人为子女购房出资。在美国等一些年轻人崇尚独立的国家,年轻人首次购房年龄比中国要晚10年左右,缓解了供求关系,房价反而比较便宜。但在中国,除非是孤寡老人,极少有父母愿意“自私”地将房产抵押出去。  相似文献   

3.
微型小说二题暝目老审计终于挺不住了,一病不起数日。老妻悉心调理,子女们四处求医,仍不见好转,且口已不能言,呈半昏迷状。是日,儿媳兴冲冲抱一大包人民币放于床前,老审计猛然又醒,以手指之,双目圆瞪。"此非贪污",当会计的儿媳言之凿凿。"亦非受贿",当经理...  相似文献   

4.
隆回农村老人素描"护村队"、近年来,不少乡镇的青壮年都争先恐后到沿海一带"捞世界",有的村子竟没有留下一个青壮年,老年人成了名副其实的"守门员"、"护村队"了。"唐僧肉"。有些尚能自食其力或家底较厚或有其它收入的老人,成了子女们心目中的"唐僧肉"。老...  相似文献   

5.
1998年9月,李莉与丈夫何奇登记离婚。今年5月,李莉生下一女孩,因其无固定收入,便要求何奇承担女儿的抚养费。何却说,他想要男孩,且女儿是离婚后出生的,他没有抚养义务。李莉遂告到法院。法院受理后判决何奇承担其女儿的一半抚养费。我国《婚姻法》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同时规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方或母方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我国法律之所以如此规定,是因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一种血缘关系,他不因婚姻关…  相似文献   

6.
舒放 《湖南房地产》2007,(11):83-85
城市的钥匙 孩儿拜别了父母,丈夫远离了妻儿,亦有为人父母为人子女的两口子将父母与子女丢落在家乡,他们都匆匆忙忙地赶往城市,像工蚁那般充满热情地劳作,盼望城市给予奖赏,奖赏的东西许多,最想要的是一片钥匙。  相似文献   

7.
《乡镇论坛》2010,(22):26-26
7月5日,江西省安远县针对外出农民工子女探亲难等问题,从当日起每星期开设两趟农民工子女假期探亲往返专车,以解决农民工子女思亲之苦。笔者闻之,不禁为其拍手叫好!时下,孩子放暑假,自然惹得父母牵挂。往年,一些进城的农民工往往忍受不住对子女的思念,专门回家看望孩子,关心其成长和健康。但仍有不少农民工坚守岗位,担心失去手中的“饭碗”,不敢请假回家与子女团聚。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房屋权属管理中,出现了一部分人购买房屋往往想使用自己未成年子女的姓名作为房屋所有权人的现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夫妻感情基础不牢,怕今后要离婚,不愿意使用夫妻任何一方的姓名,而使用子女姓名作为房屋所有权人;二是若干年后遗产继承怕交遗产税,而使用子女姓名为房屋所有权人;三是怕社会影响大,而使用子女的姓名为房屋所有权人;四是逃避债务、转移财产,而将自己购买的房产登记为未成年子女的姓名。而自己经商、子女上学或父母、子女有病等特殊情况需资金的,父母又想将子女名下的房产变卖、抵押、典…  相似文献   

9.
李红军 《中国就业》2012,(10):56-56
据央视9月3日《朝闻天下》报道,新的学期开始后,一些城市开始放宽农民工子女入学门槛,开始接纳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申请。一些学校明确表示,只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务工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二是在居住地工作一年以上,其子女均可到附近学校就读。看罢这一消息,让人眼前一亮,不禁为农民工子女在受教育方面与城里孩子"平起平坐"而拍手叫好!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两元结构的存在,农民工子女在城市里入学成了奢望。一些学校以校舍紧张,师资力量不够为由,拒绝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即便找关系,居高不下的"择校费"更令农民工子女"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10.
有关数字显示,我国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2亿之多,其中8000多万生活在农村。不少老人为子女们流干了最后一滴汗,到头来却老而无依,那一幕幕凄凉晚景,令人心碎!多子多磨寄人篱下泪空垂“多子多福”,曾给养育众多子女的父母们一个甜甜的期盼。可是,捱到老时许多做父母的往往好梦难圆。84岁的杨老爹,壮年时不仅种田是个好把式,而且还有一手不错的理发活。他与老伴经过数十年的苦苦煎熬,使八儿三女先后成家立业。刚刚过几年轻松日子,不料老伴一病不起弃他而去,孤单寂寞的他亦渐觉得精力不济,只得要求儿子们供养。八个儿子一…  相似文献   

11.
扶养:是指夫妻之间在物质和生活上的互相扶助和供养。我国婚姻法第20条规定:“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需要扶养的一方,有要求给付扶养费的权利。”抚养:又称抚育,指父母或长辈对子女或晚辈的抚养教育。我国婚姻法第21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应当说父母抚育子女既是权利又是义务。包括精神、物质等方面的内容。从经济上提供必要的生活费、教育费,从行为上进行管教、保护(监护)。抚养期限,即从出生时起至独立生活为止,子女成年后,在特殊情况下,父母有条件,可给予必要的经济帮助。未…  相似文献   

12.
老年的尊严     
近日,大连当地的媒体,几乎同时刊登了同样一篇报道《89岁老妪告六子女讨赡养费》。“自己已经89岁了,不知道还有多少个明天。几个孩子也不小了,也都为人父母,有老的那一天。我没有过高的要求,只希望他们能及时给付赡养费……”一个耄耋老人,无助地面对法官,向着她的6个子女在法庭上陈述着自己的无奈。  相似文献   

13.
老人是宝     
有句老话:“家中有老是一宝。”这句话意味深长,但时下却有一些人根本没有理会这句话.更不懂得这句话的内涵。不信?你看有多少儿女为了父母的赡养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又有多少老人家因为子女不孝而忍辱受气,衣食无着。  相似文献   

14.
娱亲图     
传说中有二十四孝,其中之一是年已高龄的老莱子,父母仍健在。为孝敬双亲,这位满脸花白胡子的孝子,装成小娃娃,挑着担子玩,假装摔倒,撒娇哭着,把父母哄得笑起来。如今看来,孩子孝敬父母将会变成父母孝敬子女子。对子女的教育是一门学问,很不易学得。尤其是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很容易把子女培养成为“一家之主”,俗称“小祖宗”。娱亲图  相似文献   

15.
韩庆云 《活力》2009,(25):101-101
当今离异家庭越来越多,离异子女也已成为一个特殊群体,本文探讨了离异家庭子女的常见心理问题,希望本文能够为社会、家庭特别是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提供了解离异子女心理状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不送子女上学:我国的《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作为子女监护人的父母不送子女上学是明起的违法行为,即使是子女逃学,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和有关部门可向法院申请依法督学。儿女份父母财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对家庭成员偷盗老年人财物予以治安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儿女与父母已分家,那么父母的财产属于个人私有,任何人包括子女都不得非法侵占,儿女偷父母财产严重的同样构成盗窃罪。拒绝照料患病配偶:我国的婚姻法、民法等规定配偶一方如患病,另一方负有照料抚养义务,若对…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我的外祖父今年已90高龄,我舅舅、舅母早逝没有子女。我父母已年迈,不能参加劳动,也没有经济来源,他们都没有能力赡养我的外祖父。今年初我结婚后,丈夫认为我是外孙女,隔了代又是外姓人,不应赡养外祖父,我觉得不对,但又说不出道理。请问外孙女也应赡养外祖父吗?如果应赡养,外孙女与外祖父间承担赡养义务需符合哪些条件?读者郭兰香郭兰香同志:  《婚姻法》第22条规定:“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的未成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  相似文献   

18.
房产交易变动方式不同,可能因适用不同税率或享受不同税收优惠政策,税收支出会有明显差距.本文以两代房产变动为例进行分析,寻求实际生活中两代之间房产变动过程中的税收影响最优解决方案.分析得出:父母与子女均为唯一住房时,继承方式整体税负最小;父母是唯一住房,子女非唯一住房时,采取买卖方式整体税负最小;父母非唯一住房,子女唯一住房时,继承方式税负最优;父母与子女均为非唯一住房时,买卖方式税负最优.  相似文献   

19.
《中外企业文化》2004,(11M):i021-i021
一个家庭的责任是:使家人免于饥饿,不至于无家可归:使子女完成必要的教育,不至于失学;使父母安享晚年,不至于老无所养;使家庭财产完整,不至于受损。这份责任不允许推脱,不能假设,没有期限,没有条件。人寿保险就是一个坚实的靠山,它帮助你支撑起家庭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郑连根 《乡镇论坛》2008,(18):32-32
在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之前,中国的父母往往养育多个子女,从理性的角度讲,父母应该对所有的子女一视同仁,可实际上,父母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偏爱某一个孩子。如果再仔细观察,我们还会发现,被父母偏爱的那个孩子,往往不是因为他(她)更优秀,而常常是因为他(她)娇弱多痛。楚楚可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