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颁布实施,为我市加快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围绕<规划>确定的"把西安打造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目标,找准突破口,构筑制高点,进一步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促进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引领作用,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2006年大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我市由装备制造基地向先进装备研制基地转变”;大连市第十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提升装备制造业层次,建设我国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可见,“发展装备制造业,把大连建设成为先进的装备制造基地”,是目前乃至“十一五”期间大连的工作重点。我们应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转移、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国家支持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重大战略机遇,着力发展基础设备、成套设备和运输设备,  相似文献   

3.
先进制造业是上海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产业支撑。最近公布的“两个中心”文件进一步明确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地位,特别强调要“处理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与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关系.形成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相互支撑、相互带动的产业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在“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自主科技攻关创新和技术改造。装备制造业的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在“十五”期间,我省装备制造业加大了产业整合、企业改革改制改组和技术改造力度,加强了企业管理。加快了发展步伐,为国家和我省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西安市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国际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和东部制造业向西部转移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通过合理规划工业布局。推动装备制造业集聚发展: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同自主创新相结合.努力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围绕装备制造业优势产业的发展和产业链的延伸.加大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西安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不断加大对装备制造业企业建设项目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6.
《上海小企业》2005,(1):1-1
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就是要通过高端优势来引领其他制造业的发展,事关上海工业发展的前途、命运和未来,是上海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上海制造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紧紧抓住世界制造业加快向中国转移的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7.
董宇 《大众标准化》2023,(9):168-170
先进制造业的主角是制造业企业,但与周边地市相比,金华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仍存在短板,只有数字化改革持续迭代升级,才能打造更多“硬核”成果。据于此文章阐述了金华市先进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机遇,再根据目前发展现状分析了融合视角下金华市先进制造业数字化发展的现存问题,并对此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路径选择,旨在推动金华市先进制造业数字化更好更快发展,加速金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杜琦  姚波  解芳 《现代管理科学》2010,(11):65-67,70
文章建立了副省级城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选取七个副省级城市(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并以西安作为实证,进行了横向的比较,并结合西安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探寻西安先进制造业发展中不足之处,提出了建立城市创新体系、建立高效无缝供应链、引入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与服务业互动发展、探索低碳发展模式等思路。  相似文献   

9.
泉州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约束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海西建设成为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是中央对海西的一大战略定位。作为海西中心城市中经济总量最大的泉州,因其制造业具有良好基础与特色优势,应当成为这一战略实施的“重中之重”。由于泉州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升级仍存在多方面的约束,必须科学选择发展路径,巩固深化已有优势,有效化解发展约束,以推动泉州又好又快地发展成为海西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0.
根据奉贤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奉贤将努力打造上海国际游艇母港基地。围绕功能定位目标,我区将优先发展以游艇制造与光仪电、精细化工、输配电等一系列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游艇制造业,我们对游艇制造企业,游艇俱乐部,及有关部门进入深入的调研,并查阅了国内外有关资料,就打造上海奉贤国际游艇制造业基地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宋世雄 《上海小企业》2005,(5):10-11,15
先进制造业是建设闵行经济强区的前要产业支撑,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对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技兴区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布局,加快结构调整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紧紧抓住当前世界制造业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历史机遇,我们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技术创新,确定先进制造业的高端和前沿优势,提升产业能级,建设科技闵行。  相似文献   

12.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于推动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江苏产业体系呈现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集群发展优势明显、创新引领作用突出、数智制造全国领先、市场主体活力较强等特征,具备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良好基础,但也存在制造业总体还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等问题。构建江苏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全力构建高效的产业创新体系、全力打造更具优势的产业集群、全力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全力培育未来产业竞争新优势、全力营造最优的制造业发展环境,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王蓉辉  柳娜 《价值工程》2007,26(2):17-19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制造业的大批量生产模式开始走下坡路。日本经济的兴起,以丰田汽车为代表的日本汽车工业新的生产和管理模式的成功,向世界表明大批量生产的威力已到了尽头。为振兴先进制造业,美国分别从技术、财政、信息网络、教育、企业运作模式、企业联盟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与计划,对其进行支持。美国所采取的这些政策措施,对于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如何更有效促进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上海要实现”转型发展,创新驱动“必须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这也是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必然选择。“十一五”期间,生产性服务业年均增速超过15%,高于全市工业和服务业的增长速度。根据规划,”十二五”期末,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要达到60%。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需要财税、产业、土地、金融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如何优化并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用地与用房政策,需要不断地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5.
南京市“十一五”规划指出,要以产业链建设为抓手,通过壮大拉长“十大产业链”.构筑全市产业新基础,将南京市建设成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中心。南京市发布的《工业十大产业链发展行动纲要》中提出,把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作为十大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要求依托龙头发挥优势,强化产业组合成套,促进南京市车辆制造上规模,电气总成上水平,完善配套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山东省高唐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了以科学跨越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实施“绿色产业、书画名城、生态宜居、幸福高唐”四大发展战略,全力建设富有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旅游休闲度假胜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绿色创新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源,但目前对此尚未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的理论认知框架。基于系统论的角度梳理制造业绿色创新研究现状,提出以“物理—事理—人理”(WSR)方法论为指导的制造业绿色创新指数三维模型。其中:“物理”层面重点阐释制造业绿色创新指数“是什么”的问题,即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制造业“资源—环境—生态—效益”复合系统协同运行状态;“事理”层面剖析制造业绿色创新指数提升过程中“怎样做”的问题,即制造业“资源—环境—生态—效益”复合系统关键调控机制;“人理”层面解释制造业绿色创新指数发展过程中“最好怎么做”的问题,即制造业“资源—环境—生态—效益”复合系统的管控立法机制。  相似文献   

18.
《江苏企业管理》2009,(2):28-29
一、项目基本情况概述 受包头市某工业同区的委托,鼎信咨询公司承接了该工业园区(南区)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项目(以下称“A工业同区”)。  相似文献   

19.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柱,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东部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稳定器”和“压舱石”的重要作用,肩负着构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重要任务,因此亟待构建一套完整的科学评估体系。基于此,文章从五大发展理念的角度出发,设计了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系统,并通过熵值法计算各项指标及其综合评价得分,通过系统聚类将12个省份划分为三大类型区:制造业高质量地区、制造业较高质量地区、制造业一般高质量地区。在总结、概括各类型地区共性的基础上,对各类型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集中公布了《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集成电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3个规划,分别就电子信息制造业、太阳能光伏产业、集成电路产业在“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方向与目标,作出了全面、科学的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