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磊 《经济改革》2010,(9):35-39
失明的人未经过任何药物治疗竟然复明;90多岁的老妇长了一口新牙,能吃炒苞谷,能穿针引线,还能干农活;患乳腺癌的妇女,没有去医院,几年后病情痊愈.这样的“奇迹”,在陕西尿疗圈中被传得神乎其神。那么,喝自己的尿,真的能强身体、除百病吗?到底是哪些人在用喝尿“保佑”着自己的身体?喝尿治病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相似文献   

2.
牛牛 《新经济》2011,(12):12-13
围坐在雪地里,喝着酒谈着吉他的一代青年和吃麦当劳,听MP3,手拿iPad划来划去的一代青年,有什么本质不同吗?  相似文献   

3.
网址大副供     
《信息经济与技术》2007,21(10):21-21
小康问:吃出健康,我知道。可我现在不愁吃不愁喝,吃得直想减肥,不知道如何才能吃出健康来? 小册子:是啊,健康一身轻,吃出健康也是有学问的,要知其中的奥妙其实很简单,上网看看就都知道了。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应朋友之邀,参加一研讨会,名日“消费养老模式研讨”。消费养老者,以消费促养老之谓也。也就是说,您这儿一边吃着喝着玩着消费着,顺带手就把养老这事儿也给解决了。世上真有这等好事?天下真会掉馅饼下来?带着一脑门子疑问,静静坐在会场里,听着听着,听出四点感慨来。  相似文献   

5.
网络上经常流传一些似是而非的健康讯息,令民众感到困扰。近日一篇用红色斗大标题写的“吃虾的时候喝橙汁等于自杀!”令人怵目惊心。这样的说法到底正不正确呢?  相似文献   

6.
精明的“导吃”小姐陆士华随着消费市场的繁荣,"导"业也日益发达。近闻,上海滩上的"异族"又出现一支"导吃"小姐队伍。这些"导吃"小姐,能把自家餐馆的菜谱背得滚瓜烂熟,而且还能见机行事,把风味特色临场发挥得恰到好处、请看这样一个镜头:一列从成都开往上海...  相似文献   

7.
李慧 《商周刊》2013,(14):70-73
也许,不必过多探问专家言论,搜集楼盘信息,只要从你身边大多数人对楼市的反应,就会感知当下的楼市凉暖,房价高低。 有人戏谑,以前人们见了面问的是"吃了没有"?现在呢,见面寒暄不再问吃,而是改问"你买(卖)房了没有"?过去民以食为天,现在民以房为先。  相似文献   

8.
于洋 《商周刊》2012,(13):65-65
实际上,"丈母娘经济"无非是"婚房刚需"的代名词。电视剧《蜗居》中有一个片段,海萍为了攒钱买房,天天给苏淳吃挂面,苏淳终于受不了了,他说我强烈要求不吃挂面了,"我要吃方便面。"海萍一听笑了,而观众的心则碎了。若是有人问我,假若你结婚,你会准备什么?房子,这是毋庸置疑的。为什么是房子?因为没有房子丈母娘不嫁女儿呀。  相似文献   

9.
各抒己见     
各抒己见读《我看善恶论》有感肖飞银几天前,看了一则《认字》的笑话,说的是艾子偕学生执子和通子出游,在途中艾子口渴,命执子去讨水喝。执子到一农家,向一老人讨水,老人正在看书,指着书中的"真"字,对执子说,"你能认出这个字,我就给你茶水喝。"执子说:"这...  相似文献   

10.
从民谣说到知人善任李清"父子室,夫妻科,外甥打水舅舅喝,孙子开车爷爷坐,亲家办公桌对桌"。这首民谣形象尖锐地讽刺了某些单位在用人问题上的裙带关系。当然,民谣也有"走火"现象,未必是生活的原版,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某些社会问题和民心民意。搞裙带关系的官...  相似文献   

11.
王溱 《商周刊》2012,(22):94-94
我们许多人恰恰缺少的正是素质的修炼。四十多年前,国人曾一度痴迷"打鸡血",喝红茶菌。现在想想可笑,喝红茶菌还说得过去,毕竟是一种饮料。菌类食物怎么说对人体还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即便是没有,喝了也不会有什么大碍。但鸡血这玩意就说不明白了。抓只大公鸡,抽出血来注射到人体里是闹着玩的事吗?万一带进去细菌染上病,那就不是精神亢奋的问题了,恐怕要生病,甚至有生命危险。当时艾滋病还没让众人有更多的认识,如果宣传得广泛,相信没人敢在自己的血液里开玩笑。好在那股风没维持多久,人们在一阵狂热之后很快冷静了下来。发现鸡血不是兴奋剂,红茶菌也不是寿命草,打了无用,喝了无济于事。事后一定有人在暗笑自己:怎么会如此犯傻呢?如果说,  相似文献   

12.
《时代经贸》2010,(11):94-98
一、菊花白产生背景——“营养过剩” 有个故事,讲身居山村的爷孙俩聊天。孙子羡慕皇上天天吃油饼,爷爷不屑:皇上才不吃油饼呢,皇上一天一只烧鸡……皇上到底吃什么,不仅山村老农想象不出,恐怕也没人能说得清楚。能肯定的是,皇上不用担心吃得上吃不上,而只是为吃什么喝什么发愁。  相似文献   

13.
殷辂 《江南论坛》2011,(10):62-62
某学者不相信古人所说的"义",认为"义"只是社会设置的游戏规则而已,因为内化于人才被说成是"义"。他举例说:"只有一块烧饼,几个人都要吃,怎么解决?"意思是争夺是必然的,要么强力争夺,要么制定争夺的规则。  相似文献   

14.
白墨 《经济改革》2011,(6):24-27
在13名中共"一大"代表中,他是惟一来自西部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代表,也是"一大"代表中惟一在校就读的中学生。然而,直到改革开放前,研究他的专家们也不确定他的家乡在哪里?而故乡的亲人们也不知他因何而死?更不知他葬身何处?  相似文献   

15.
在还有许多人居住在风雨飘摇的房屋里、吃着劣质食物、喝着脏水的时候,谈论动物福利是不是有些不合时宜?但另一个方面的问题是:人类与动物难道不应当是平等的吗?这个世界如果没有了动植物,只剩下人类,会是什么样?我不敢去想象,只想起隔壁王大妈的小狗狗失踪了,也许是去流浪,也许是被人宰杀。王大妈老泪纵横,说小狗狗对她可好了。小狗狗要是被人领走,成为别人的占有物还好,咬了人还有“打狗要看主人”这顶帽子护着。一旦成了流浪狗,它就将和那些野生动物一样,命运难测。就像2001年11月宁波动物园两只野狼逃亡。这两只野狼是幸…  相似文献   

16.
樊纲 《经济导刊》1994,(1):21-22
在“小贩扎堆”背后……樊纲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大街上修鞋的工匠们非要"扎堆"坐在一起?他们做的生意是一样的,彼此是竞争者,为什么要坐在一起相互抢生意?分开一些不是更好吗?坐在一起,难道是为了"聊天"?或者为了能有一种"广告效应",吸引雇客们的注...  相似文献   

17.
这也叫赢?     
这也叫赢?赵光便如一个无赖借了你三千块,你从他手中只讨回了二千,回家后就手舞足蹈,大呼"我赢了"、"我胜了",成吗?听起来好似笑话,现实中竟确有其事。4月6日《新民晚报》载;举办职业拳击赛的中国星华公司诉美国威勒公司骗取星华公司310万美元的诈骗罪,...  相似文献   

18.
梁智杰 《新经济》2012,(14):56-58
秋天,是最适宜吃蟹的时令!也是各种蟹类最当造、最肥美的季节!吃蟹作为中国人一种传统的文化享受,约始于魏晋。《世说新语》记载,晋毕卓嗜酒,曾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一生矣。"从此人们便把吃蟹、饮酒、赏菊、赋诗作为金秋时节四大风流韵事。时至今日,吃蟹文化渐渐发展,每逢秋天,人们总要邀上亲朋好友一起吃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螃蟹宴"。  相似文献   

19.
无奈的名片时尚陆士华因为调换了工作,得印新的名片了,不由得琢磨,到底应该怎样设计?如今,名片这个方寸之地花样翻新的多了:有在其上漫画自己的,也有在其上漫"话自己的.有的不吝文字推销自己赛似定货单或者征婚广告也有的时兴"无字碑",干脆一空白卡片,因人而...  相似文献   

20.
于洋 《商周刊》2012,(9):50-52
在调控持续的"高压"下,3月全国楼盘成交量却出现了小幅回暖的现象,让人有种"暖春"的感觉。由此也引发了一些有购房需求的民众不安,纷纷计划出手入市。楼市真的"回暖"了吗?当今环境下,是谁在买房?刚需还是投资?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楼市消费的信心指数是否会有变化?买房时机已到吗?基于此,《尚地产》广邀楼市专家分析市场现象,意图把脉楼市购买力动向,从而揭示楼市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