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针对大型工程建设管理,提出了基于网络计划的由计算机实现的进度和投资控制管理模型,它以工程设计产生的网络计划为基准,并根据具体施工情况综合分析,得到每一施工年度各个施工单位的工程量和投资,从而生成年度季施工计划,通过年度工程量和投资计划,严格控制工程的进度和投资,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工期,并实现投资最优。  相似文献   

2.
网络计划技术是工程项目计划管理的重要方法,是当前最为行之有效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对T1391工作面开头准备工程中的各个分项工程进行量化、细分,运用网络计划技术对工程项目超前进行排序,并进行优化、调整,从而减少了工程计划安排中的盲目性,节省了工程工期,实现了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同时使工程的管理实施迈向了科学计划、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3.
谭德先 《基建优化》1999,20(3):49-51
网络计划技术是用网络计划对任务的工作进度进行安排和控制,以保证实现预定目标的科学的计划管理技术,可用来对工程的工期、费用和资源进行优化,本文介绍其在给排水工程施工费用优化中的应用方法和实例。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最大流最小割”理论,将“直接费率”设定为箭杆的容量。使得网络计划技术中的工期成本优化方法,能较易地在计算机上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张秋月  杜志达  程超 《价值工程》2009,28(1):115-118
网络计划具有不确定性,即本质上是在某个区间变化着的东西,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取某个定值。以往有关工程工期网络计划的不确定性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PERT的研究上。自1989年赵克勤提出用联系数来研究网络计划的不确定性以来,此方法得到广大学者的青睐。应用基于联系数的网络计划,结合MCS来求解工程工期问题,实例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网络计划中用于解决建筑工程的工期问题的新方法:最大流—最小截的方法.通过分析各项工作之间错综复杂的逻辑关系,对网络计划时间参数进行计算,找出关键路线和关键工作.在此基础上,对原网络逐步化简、逐步压缩,并运用它对工程网络图实例进行了工期—费用优化分析[1]。  相似文献   

7.
针对风险因素给施工进度计划带来的不确定影响,对项目活动的风险因素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确定了主导风险因素,明确了活动时间的概率分布,改进了传统PERT网络活动时间的估计方法。在此基础上,对PERT网络工期分布及进度风险进行了蒙特卡罗仿真模拟。通过某岩石溶注浆工程的实例验证结果表明,经典PERT网络工期的正态分布假设基本符合工程实际,进度风险估计与考虑了主导风险因素的估计存在一定偏差。  相似文献   

8.
闫胜利  董彩英 《价值工程》2011,30(29):79-80
在前人对工期索赔中叠加效应和发散效应的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模糊网络技术来确定工期索赔额,以减少索赔计算过程中所发生的叠加效应和发散效应,从而提高承包商索赔实现的可能性,并结合工程实例来说明模糊网络计划技术在工期索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前人对工期索赔中叠加效应和发散效应的分析与研究,提出利用模糊网络技术来确定工期索赔额,以减少索赔计算过程中所发生的叠加效应和发散效应,从而提高承包商索赔实现的可能性;并结合工程实例来说明模糊网络计划技术在工期索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大型工程建设管理,提出了基于网络计划的由计算机实现的进度和投资控制管理模型,它以工程设计产生的网络计划为基准,并根据具体施工情况综合分析,得到每一施工年度各个施工单位的工程量和投资,从而生成年度季度施工计划,通过年度工程量和投资计划,严格控制工程的进度和投资,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工期,并实现投资最优。  相似文献   

11.
王潇潇  李启明 《价值工程》2009,28(11):73-76
项目沟通管理关系着项目的成败。良好的沟通管理机制可以有效的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对当前施工项目沟通管理现状的分析基础之上,分别构建了施工项目管理内部以项目经理为主导、项目成员间全通道式的沟通体系和外部基于网络系统的沟通体系,以求通过建立良好的项目沟通管理体系促进施工项目管理。  相似文献   

12.
崔晓青 《基建优化》2004,25(4):16-18
为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房地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方面的应用水平,在总结房地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房地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信息特点,讨论了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技术、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应用,并设计了一个用于房地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计算机辅助系统。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技的逐步发展,计算机软件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普遍。计算机软件工程代表着科技的进步,但在项目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各个单位并未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软件项目管理办法,无法对其中潜藏的风险进行合理的规避。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的管理。论文对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纵观人类漫长的社会发展史,一项新技术的产生必然会对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近代史的三次工业革命。因此,即便在国家经济一片疮痍的情况下,我国仍然咬紧牙关对高新技术领域发起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今天的中国社会已经全面进入计算机网络技术时代。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的工作,在计算机技术的助力下有了跨越式突破,必然对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工作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数字化和谐社区服务示范工程是借助感应式智能卡为信息载体,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全面实现小区资源共享,科学化、自动化管理的现代管理手段,它不仅可以突出小区生活的高度便利性能、服务于促进计划生育管理、个人诚信管理、上门移动查询登记小区人员情况等信息管理的现代化,还可实现小区内部一卡通行和人车分流,这对加强社区各住宅小区的安全保卫、提高楼盘管理水平及树立和谐而高尚的数字化社区整体形象有着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宋海娥 《价值工程》2014,(15):102-103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飞速发展,经济的腾飞需要国家交通事业跟上发展的步伐,因而,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就被有关部门密切关注。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一个成功项目管理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但改善了公路行业的整体形象,提高了行业工作效率、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使行业和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本文对计算机信息化模型在公路工程施工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项目管理绩效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项目管理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进行绩效评估的可行性。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自调整以及非线性映射功能,确定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项目管理绩效评估模型的结构和算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取得满意效果,为项目管理绩效评估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刘瑞增 《价值工程》2012,31(30):192-193
电力通信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一方面电力通信网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网络运营市场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石;另一方面它是确保电网稳定、安全、经济运转的强有力方法。伴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高新科学技术的迅崛起,电力通信监测系统也融入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参与令电力通信网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本文对通信监测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项目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风险评估是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最困难、最耗时的一个过程,论文给出了项目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和评价方法,采用模拟生物神经元基本功能的BP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风险评估模型;并通过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学习训练该网络模型。经测试数据验证,结果比较准确,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an undergraduate course on project management that incorporates experiential learning and service learning as the primary course learning methodology to instill in students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s nine Knowledge Areas. The discussed instructional method is a dynamic and participative pedagogy. The project management course content is traditionally structured around system needs and analysis identification,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nalysis, project timelines, network analysis, and project progress metrics. Introduction of service‐learning projects and experiential learning pedagogies provides a pragmatic approach for applying project management concepts. This article compares and contrasts the first three offerings of this course and provides lessons learned that may be helpful to others wishing to embrace project management realism in their course work.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ncourage a hands‐on method for learning the nine Knowledge Areas in the undergraduate classroo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