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至今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眼见不少当年的"弟兄",自从做了朝廷官员之后,凭借手中权利,大肆搜刮,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他很想治治这些腐败之风又一时很难想出一个好办法,因此,愁眉不展心事重重。马皇后见到皇上如此模样,便询问原因,当她  相似文献   

2.
<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这首流传在淮河边的民歌《凤阳花鼓》,描述的是明清时期,凤阳府(今皖北地区)"三年恶水三年旱、三年蝗虫灾不断",灾民外出卖唱求生的情景,也是昔日安徽多灾多难、百姓生活水深火热的真实写照。据史料记载,从光绪元年(1875年)到民国24年(1935年)的60年间,安徽就有24年受  相似文献   

3.
在安徽凤阳县城,有一条大街叫长安街.许多初到这里的人,都不大理解为什么一个县城,会有一条与首都北京同名的大街.而且,在这条大街上,也有金水桥、金水河,只可惜,金水河在文革期间,被填满了黄土. 站在凤阳的长安街上向西看,有一座始建于1369年,也就是朱元璋当上皇帝的第二年,从全国各地征调匠工、军士、民夫、罪犯近百万人,干...  相似文献   

4.
明代的凤阳、临淮二县是皇帝故乡,《明实录》等诸多史籍皆云洪武十六年三月朱元璋永免凤阳、临淮二县徭役和赋税。但是,实录和方志中又反映二县的徭役和赋税在明代还相当沉重。原来,明代将凤阳、临淮之民分成二类,一类是编民,是明初迁移来的人,这部分人须向封建国家交租服役;另一类是土民,是世代居住在当地的人,他们只为凤阳皇陵祭祀输送物质和劳务供应,不再承担国家其他赋役。由于《明实录》对此事记载范围不明,导致其他史籍在此问题上多有失误  相似文献   

5.
一、大包干开创了凤阳农村经济的新局面 凤阳县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发祥地。全县有46个乡镇,353个行政村,3513个生产队,120877户(其中农业户100076户),55.3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0.10万人),社会劳动力28.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劳动力25.75万人),耕地120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2.39亩,劳均占有4.6亩)。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是一个“三靠县” 历史上,凤阳是全国有名的穷县。解放前十年九荒,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身背花鼓四处逃荒要饭;解放后由于极左路线长期反复折腾,农业低产落后,农民生活贫困,常有外流乞讨。  相似文献   

6.
元末农民起义摧毁了蒙古贵族的统治政权,朱元璋建立了新王朝。在新的统治机构尚不完整,土地集中也不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农业生产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为巩固其封建统治,发展军马也势在必行。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安徽是他的根据地,将帅也多系安徽人,所以在他建都金陵以后,很快就下令应天、太平、卢州、凤阳、扬州、镇江六府和滁州、和州二  相似文献   

7.
在旅游业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凤阳要做大、做强旅游经济,就必须在与朱元璋有关的明文化资源上下功夫,并积极开发其他旅游资源,与周边邻近县市紧密合作,想方设法打造独具明初文化特色的旅游基地。  相似文献   

8.
正一、改革从农村土地承包起步1978年底,党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迈上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繁荣景象,城乡面貌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农村最早实行改革的先行者是安徽凤阳县的小岗村。安徽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老家,但一直是个穷地方。小岗村位于凤阳县以东25公里。1978年以前,小岗生产队是个年年"吃粮靠返  相似文献   

9.
"说凤阳,道凤阳,十年就有九年荒……"这是昔日凤阳面貌的写照。西泉村又被认为是凤阳县的一类穷村;而今,西泉村已变成"家家户户达小康"的富裕村了,去年还被中共滁州市委、滁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小康示范村"。西泉,是如何发生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的,用他们的带头人、党的十五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王银萍的话说,就是念好"真"字经。昔日,西泉村是远近闻名的"三差村",即群众生活差,治安状况差,团结状况差。全村32名党员,有12人当过党支部书记,仅1985年,村党支部书记就连换三茬。1996年,28岁的青年女党员——王银萍被推上了新一任党支部书记的位子。为了改变本村的面貌,王银萍考察过许多明星村镇,让她感悟最深的是合  相似文献   

10.
跟踪采访沈浩6年,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去凤阳、去小岗,去寻觅鲜活的新闻素材。可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次,是去送沈浩最后一程。从灵堂到殡仪馆,从殡仪馆到小岗村公墓,成千上万闻讯赶来的群众,神情凝重,泪眼模糊。"沈书记一路走好"、"沈书记永远和小岗在一起"……那一幅幅白底黑字的挽幛,寄托了凤阳人,寄托了小岗人,寄托了农民兄弟,对这位村书记的挚爱与哀思。  相似文献   

11.
<正>"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演义》的卷首语总结了历史演进的规律。凤阳小岗村三十多年就是在分合之间前行的。暮春时节,淮上大地洋槐展叶,垂柳吐丝,生机盎然。参加完农业部在蚌埠召开的会议,我便心急火燎的赶往小岗村,去那里探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对朱元璋怀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对如何评价这位历史人物也有自己的定见。1948年11月,明史专家吴晗辗转来到河北省平山县的西柏坡,将他在当年8月份写完准备再版的《朱元璋传》的修改稿送请毛泽东阅正。正在指挥解放战争的毛泽东挤出时间仔细阅读了书稿,还约请吴晗深谈了两次。  相似文献   

13.
明朝1368年,朱元璋称帝,明朝建立。明朝初期,令民自实田,汇为图籍。朱元璋出身农家,深知民间疾苦,决心打击豪强地主。为进一步严密掌握全国土地田亩的占有和利用状况,用了20年功夫,举行了大规模的土地丈量和人口普查,前后两批都亲自督率,“沿土丘履亩逐一经量”,  相似文献   

14.
去年春天,我有幸同几位同事一起到安徽凤阳农村进行一次访问。看到这个历史上就以“身背花鼓走四方”而闻名全国的穷县,今天则出现了“粮满仓、油满缸”,到处喜洋洋的生动场面,感到十分惊奇。 凤阳这个位于淮河南岸的穷县,在全国解放以后,曾经结束了过去的苦难生活。但是,自从1956年升入高级社“一步登天”以来,却历遭折腾。在那“三年大跃进”时期,农村由于“五风”的摧残,38万人口死逃了12万人。到了那“十年动乱”时期,弄得不少地方午季磙子一停,群众就四处去乞  相似文献   

15.
又到一年盘点时。行将过去的2007在改革进程中留下了怎样的历史印记?铺陈了什么样的未来图画?在今年第一期的《中国改革》上,我们曾经这样判断:"2007年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第一年,也许20~  相似文献   

16.
张熙 《中国改革》2003,(10):49-49
陈庭元小档案:1925年生于江苏建湖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 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几十年一直工作在农村、区、县,几经风雨,历尽沉浮。1977年陈庭元任凤阳县委书记;1981年,调任滁州地委副书记兼凤阳县委书记; 1988年当选为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直至1993年退休。  相似文献   

17.
由小岗村“大包干”谈乡村振兴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素有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1978年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单干,包产到户"的大包干,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先河。2000年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免征农业税,催生了这一千古变革。2016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视察安徽,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安徽省要敢为人先、锐意进取,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小岗村当年"大包干"精神对现今乡村振兴仍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土地政策是我们党建党百年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一系列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举世瞩目的历史贡献。述往思来,向史而新。2021年6月18—20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由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主办,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承办的"百年奋斗目标与农村土地问题高层研讨会"在陕西延安召开。本次会议主要围绕"建党以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历程与历史经验"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形成了一系列有深度、有价值的观点和成果。  相似文献   

19.
正今天,我们在河北石家庄召开中国奶业20强(D20)峰会暨奶业振兴大会,回顾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8年以来我国奶业走过的奋发图强历程,描绘"十三五"乃至未来十年的美好愿景,凝心聚力推动奶业振兴。振兴中国奶业,是中国奶业人的责任和使命、梦想与光荣。这次峰会在石家庄召开,显示了中国奶业人的意志、勇气和担当。我们不忘记历史,不回避问题,不惧怕困难,永远铭记八年前那场深刻的挫折和教训。八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改革已经20周年了。发端于安徽肥西、凤阳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星星之火,迅速在全国960万平方公里国土上燎原起来,使得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改革的最成功之处,就是找到了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土地集体所有,农户家庭经营。不仅解放了生产力,而且解放了生产者,从而使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生产者劳动积极性有机结合了起来,产生了巨大的物质力量,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推动了社会全面进步。党的十五大提出工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就是要寻求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改革一切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在这一点上,农村20年以前就解决了。可以这样说,农村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带头羊,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