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转移的规律来看,我国的比较优势将决定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但是,谁将成为这个“世界工厂”的真正主人呢?我们不得不面对产业安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面对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布什政府及时制定和启动了“新能源政策”,以推动美国乃至全球以煤炭为基础的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促使煤炭产业的“复兴”,以寻求美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煤炭新能源产业”由此将成为未来10年里全球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我国作为一个世界产煤大国,应及时抓住这次历史性机遇,转变观念,采取措施,努力使煤炭产业成为我国21世纪最具潜力和活力的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3.
依托南方大港优势,把湛江建设成区域性物流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物流业被经济学家称为继劳动力、自然资源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和“21世纪的最大行业”,在发达国家,物流业已形成一个全新的产业并成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在我国,现代物流是一个刚刚兴起的产业,随着我国入世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物流业将成为本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拥有现代化物流载体——深水大港和广阔经  相似文献   

4.
我国企业绿色经营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艳  许云 《经济师》2002,(1):50-51
当今 ,绿色经营浪潮正在世界兴起。从绿色产业到绿色产品再到绿色消费 ,无不与绿色相联。纵观绿色文明的发展趋势 ,2 1世纪必将成为“绿色世纪”。面对世界的绿色冲击 ,我国企业应如何搞好绿色经营 ,适应国际市场将成为新世纪的一个重大课题。文章就我国企业绿色经营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5.
从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看我国政府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先扶持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重要政府行为。首先简略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然后根据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成功经验,对今后我国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知识经济兴起,电子信息在经济和社会中的地位已越来越重要,电子信息产业正在逐步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福建省从“九五”起就将电子信息产业列为带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在全国务省、市、区的排位已跃居第5位,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大省。与福建一水之隔的台湾,其电子信息业已成为台湾科技产业的龙头,并在世界资讯硬件业和半导体业中占有显著地位。闽台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上存在明显的产业和技术梯度,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加入WTO后,中国和台湾地区为WTO的  相似文献   

7.
打造世界级企业的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兵 《经济导刊》2004,(5):38-42
中国企业在未来全球产业分工中的诉求是什么?我们仅仅满足做一个世界加工厂,还是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企业,使中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强国?成为世界级的企业,我国企业将面临一个大跨度的跳越。中国顶级企业家们需要具有全球视野,从根本上进行思维创新,以寻求中国企业实现这种大跨度跳越的切实可行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8.
日本对幼稚产业的保护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祁峰  杨宏 《经济纵横》2001,(12):48-51
日本“入世”后 ,采取了多种保护幼稚产业的政策 ,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 ,一跃而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我国即将“入世”,应借鉴日本的经验 ,采取下列措施 :加大幼稚产业市场竞争强度 ,提高国外企业进入成本 ;完善贸易立法 ;尽量延长贸易自由化时间 ;充分利用政府采购制度。  相似文献   

9.
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世界产业变革的主流模式,并产生许多创新相关概念。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这些概念相互交叉但又不尽相同,学界尚未形成统一厘定标准。与国外相比,虽然中国产业创新、创新平台研究起步较晚,但最先定义了产业创新平台。随着“互联网+”和“工业4.0”在全球兴起,为产业创新平台发展提供了明确导向,未来将与中国特色“互联网+”和“工业4.0”的实施工具——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体系深度融合形成智能生产力,进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此,针对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体系下产业创新平台未来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高宏 《经济论坛》2004,(16):50-51
当代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产业规模最大和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开始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先导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推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旅游出境国。我国旅游业经过20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综合实力已列世界第五位。但同时,也暴露出我国高素质旅游人才严  相似文献   

11.
崔晔 《经济咨询》2005,(2):37-38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34亿,并正以每年3%的速度急剧增长。与此同时,我国老年人购买能力总和也相当可观,目前我国老龄产业每年市场潜在消费能力高达3000亿元。“银发产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2.
一、导言科技成果如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本世纪70年代以来,一场将最新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的革命在美国、日本、西欧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兴起。发展高技术产业已成为各国振兴本国经济的途径、因此,以交待高新技术发展为目标的风险投资便不断受到各国的青睐。二、我国风险投资发展概况我国高新技术向产业的渗透始前于70年代末的改年评放,起步于80年代中期的“863”火炬计划。1985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CVIC)”.它是我国大陆第一家专营风险投资的全国性金…  相似文献   

13.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04,自引:0,他引:104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金碚(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高速增长”;90年代直至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特征将是“国际竞争”。现在,产业的国际竞争已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界、企业界和广大民众关注的焦...  相似文献   

14.
王琦 《生产力研究》2002,(3):214-215,232
世界经济结构大调整时期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问题显得非常突出 ,成为我国保持长期经济增长的强力制约。抓住“十五”时期的有利条件 ,积极解决一、二、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结构问题、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不协调、城市化、产业发展与需求矛盾等问题 ,并加强技术创新和相关制度化建设 ,应成为未来五年经济发展中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马燕坤 《发展研究》2013,(12):93-96
创意产业是在全球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业态,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目前,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发达的创意产业已成为世界城市的重要特征之一.我国的创意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并越来越受到重视.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我国各大城市都积极发展创意产业,建立创意产业集聚区.虽然初具规模,但其国际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梳理和分析伦敦和纽约的创意产业发展情况和经验,提出中国城市发展创意产业的对策建议,对于中国加快创意产业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建设国际化“创意城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环境保护作为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环保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新的经济支柱,是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是我国的一项  相似文献   

17.
数据是信息化时代的“石油”。大数据产业将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阐述了大数据产业的类型、特点和国外大数据产业发展环境,重点分析了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一、信息产业仍将是今后经济发展的热点世界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后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异常迅猛。今天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和大国竞相争夺的战略制高点。作为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代表性领域 ,信息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龙头产业 ;成为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近年来 ,我国政府始终把信息产业当作国民经济的基础、先导和支柱产业 ,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无疑 ,信息产业的发展将是本世纪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目前全国已有很多省市把信息产业作为重点产业优先发展。虽然信息产业对国家及…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产业以超常规的速度和跨越式的发展,实现了由亚洲旅游资源大国向亚洲旅游大国的历史性突破。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国,这说明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被称之为“朝阳产业”。然而,由于我国旅游教育起步较晚,总是滞后于超常速度发展的旅游形势,其水平仍然停留在一般旅游从业人员的水平上,造成旅游产业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匮乏。这一现象与不断发展的观光旅游、生态旅游、商务旅游、出境旅游和更加频繁的国际交往极度不相应。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适应世界旅游组…  相似文献   

20.
产业梯度产业双向转移与中国制造业发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在当前世界经济融合加深、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的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加快实施“产业双向转移”,在积极、合理承接国外相对先进的产业转移的同时,主动加快向国外的产业转移,从“引进来”与“走出去”两方面提高我国制造业结构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