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尚与身体     
在这个视觉和听觉主导的公共空间中,我们经常被广告、影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用性感、完美的身体形象刺激着,女性的身体日益成为时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消费社会、性别与身体的联系、男权意识形态主导三方面分析出时尚之所以总拿身体做文章,是由于消费社会下商家和媒体把身体作为推销商品的"卖点",同时身体引起的争议又与传统的性别观念、男权意识形态主导等社会因素相关,进而得出身体是时尚世界最美丽的"噱头"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
《大众商务》2010,(17):28-28
曾几何时,热水器从少数时尚家庭走进了千家万户,实现了普通百姓每天能够在家里洗一个热水澡的"奢侈"愿望。发展至今,单纯的清洁身体早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时尚与健康成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独特的技术样式,时尚技术促成了衣生活的美化与审美的生活化。在这里,时尚技术以其非日常性特质,给人们的日常衣生活带来了陌生感与新意。但与此同时,时尚技术又让身体与审美遮蔽在技术的规定之下。而且,技术还可能导致虚无主义,并将这种情结扩散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应通过反思时尚技术的本性规定与影响,让这种技术向着人性化与合乎人伦的方向发展。只有经由对时尚技术的揭示与祛蔽,探索与建构审美的与身心和谐的日常衣生活,才能最终回到诗意的居住与人的生活本身。  相似文献   

4.
“魔镜魔镜,这个世界上谁最美丽?”从古至今,这一永恒的命题都是时尚人士心中挥之不去的疑问。而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来说,漂亮的外表、健康的身体和成功的事业更是人们心中的“吉祥三宝”。  相似文献   

5.
张晓锐 《全国商情》2010,(15):118-120
时尚表象的纷繁与复杂并不能掩盖其自身逻辑的缓慢运作。本文立足当下的社会情境,通过对西美尔时尚理论的解读,勾勒出时尚的基本面貌。即满足个体出众与从众心理的时尚;时尚中的众生相;时尚的主要推动者——中产阶层;时尚的最大特点——变化;时尚的内容并非无所不包。并认为新的社会现象预示着时尚的内涵在不断扩大,只有认清时尚的面貌,才能与时尚建立起一种更具反思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何影婷 《新智慧》2006,(11):65-65
时尚种子之首饰收藏病芽壁上观 女性常戴的金属戒指、手链、脚链、项链,不少是精致而便宜的首饰,这些首饰在制作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好的外观效果,都按比例掺入了少量的铬、镍、铜等金属。有一些价格低廉的多种金属合金制品,成分非常复杂,常含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元素,极易引起手癣、足癣等皮肤病,从而使霉菌和细菌大量生长繁殖。长期佩戴,诱发皮肤病是很常见的现象。如果交叉佩戴,特别是皮肤病人佩戴过的项链,细菌和皮炎更易发作,不但形不成美观时尚的作用,连自己的身体也要受损。那么,这枝时尚和美丽的花朵也将绽放得不够精彩。  相似文献   

7.
基于战略视角的管理时尚生命周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管理时尚生命周期的研究可以分为3种观点:终结论、雁形模式论和循环论,它们只是对管理时尚生命周期特征的粗略描述与解释。基于战略视角将企业对管理时尚的采用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结合起来,对管理时尚的演化机制进行了重新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潘鑫 《企业家天地》2013,(9):134-135
“象牙塔”挡不住时尚文化的脚步,当代大学生既是时尚发展的带头人,又是时尚潮流的主力军,但由于大学生辨别能力较弱,而时尚文化成分参差不齐,良莠并存,于是大学生追求时尚会对他们自身产生许多消极的影响。因此,研究大学生时尚的心理维度,分析时尚的内涵与特征,区分时尚的高雅与低俗,对于引导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时尚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对需求和供给的影响不容忽视,需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有关时尚的问题进行探讨。这些问题包括:时尚的涵义、时尚的经济学定义、时尚的效用、时尚的需求与供给以及时尚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女士们!先生们!非常荣幸参与这次高峰论坛,本人就武汉的服饰以及时尚的发展,发表一下个人看法. 现在,大家都知道,我们在提美丽中国,美丽武汉,其实这个所谓的美丽不仅仅是外在的美,而且还有内在的美,不仅仅是自然生态的美,而且还有人对自身生活对自身的美.我们讨论的这么一个服饰时尚就关于我们自身身体的美.所以我们今天的这个会议是一个美好的会议,美丽的会议.但如何界定好这个美丽中国,美丽武汉,或者具体化如何能把我们武汉的服饰时尚产业做好,我觉得最主要的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管理时尚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管理时尚具有操作性强、以偏概全等特点,对它们的需求与供给形成了管理时尚市场.其生命周期曲线呈钟形且是一条长波伴随着一系列短波.若将其国内外传播进行综合考虑,则将呈现出一种雁形模式.由于传统文化的含蓄性与抽象性,中国基本没有管理时尚.目前我国企业面临着大量管理时尚的冲击而不知所措,因此有必要对管理时尚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健康日益成了人们挂在嘴边的一个最常用的词。特别是到了逢年过节的时候,不管是对年寿已高、病魔缠身的人,还是对所有渴望有一个健康身体的人们,健康都是一份不可或缺的祝福。经历了2003年初的SARS风波的人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健康。 时刻关注创业者成长成功的工作、生活轨迹的《科技创业》,在这个年关,也来一回“时尚”——做一次“关注创  相似文献   

13.
企业应用管理时尚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企业应用管理时尚的机制,已经形成了多达七种观点。各种观点之间尽管存在共识部分,但是争论部分要大得多,并且各种观点也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系统性的理论以更完美地解释企业应用管理时尚的机制。本文根据创新扩散理论与消费者选择理论,在综合现有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应用管理时尚的三层次选择机制,分析了企业应用管理时尚的条件、影响因素、选择程序、最优决策以及社会层面管理时尚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4.
倪岚 《新智慧》2007,(2):35-35
时尚观察员:“嗅”出时尚消费大众追逐时尚的心理,使得商机潜伏其中。于是,精明的商家总是想尽办法捕捉时尚趋势,他们为了及时掌握时尚信息,专门聘请了一些具有时尚眼光的人才,作为时尚观察员,让其用时尚敏锐的感受力和洞察力,根据市场发展情况作出准确的预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具有民族特质的当代民族性时装的创意与设计,日益引起设计师与学术界广泛与持续的注意,同时成为了艺术、审美与文化所探究的重要问题。这里首先从民族时尚创意问题的重要性、时尚创意研究的视角与层面、民族性与世界性、现代性的关系、创意的表现、传播与文化的认同,以及民族元素与文化的意义与精神价值,揭示了民族时尚创意研究的进展与现状。其次,指出了目前创意研究存在的根本问题与困境,即对“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的误读、民族元素及其审美表现的浅表化、缺乏对民族文化意义的深入揭示、理论基础的薄弱与方法仍显单一、时尚与社会、文化关联研究欠深刻。最后,就推进创意研究发展所提出的思路与对策是,创意与传统文化关联的深入探究、民族元素与文化的生成性关联的揭示、跨学科研究与创意的自由氛围的营造、基于民族生活方式的时尚审美创意,以及全球化与民族文化认同的当代建构。在此需要充分强调的是,应努力通过民族时尚创意与设计的独特表现,推进民族艺术与文化认同在全球化时代的传承、重构与当代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企业文化与经营战略对管理时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企业文化与经营战略对管理时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文化与经营战略对企业绩效具有明显的影响,进而影响了对管理时尚的供给与需求.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个综合模型来概括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17.
传统编织工艺历史悠久,并以精湛的技艺体现了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通过对传统编织工艺与时尚创新的SWOT分析,探讨如何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充分挖掘传统编织工艺的精华,提取其文化艺术内涵和工艺技术融入时尚设计中,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同时结合实践案例分析,得出基于传统编织工艺的当代时尚设计路径及方法,达到基于传统文化的时尚创新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18.
时尚创意及其生成,显然离不开一定的民族文化语境.在这里,民族性的存在不仅是基础性的,它还是经由民族间性通达世界性的前提.同时,作为时尚创意之源,民族性及其文化认同,是相关于这个世界及其广泛性而存在的,而且还是世界性文化认同所不可或缺的.在全球化的语境里,世界性的时尚文化应当成为基于民族性的多元时尚文化.而且,时尚创意与设计的实现,就是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相互生成的过程.在这种生成性语境里,时尚与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也将获得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身体自尊反映了个体对身体自我价值感和身体各方面满意感的认识和评价,涉及个体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评价过程。文章阐述了身体自尊的内涵,并对身体自尊的研究进行了评价与展望,认为今后身体自尊的研究可以在进一步厘清概念、扩大研究对象,深化研究内容、拓展研究方法等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20.
学生身体的本质涵义及其价值对学校课程提出了解放学生身体的强烈呼求。学生身体的解放是实现个体完整生命意义的重要条件,也是高效开展学校教育的有力保障,更是其发展乃至形成全球胜任力的前提条件。现实学校课程存在众多规训学生身体的问题,使得学生身体解放的价值无法有效实现。因此,学校课程首先要为身体正名,秉持多元共生的课程知识观,并建设规范与自由并存的课程空间以及以兼顾对学生身体的教化与尊重为主,改良课程评价标准与方式等,以实现对学生身体的真正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