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企业非正式组织的涵义 非正式组织是相对于正式组织而言的。所谓组织,就是具备以下条件的人组成的群体:(1)人们之间能够互相进行信息交流;(2)这些人们愿意为某事做出贡献;(3)有共同的目的。每个企业都是一个组织,企业的每个部门也是组织,像政府机关、政党等一样,  相似文献   

2.
组织中某些重大信息(如战略目标、发展规划等)一般是通过正式形式传递的,正式形式的信息传递比较严肃、刻板,因而在一般组织成员中的传递效果并不理想。而非正式形式的传递、解读由于更贴近一般成员的心理,因而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试图探讨这种非正式形式的信息传递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3.
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群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企业改革与管理实践中,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群体问题,对于利用其积极因素,克服其消极因素的影响,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企业中非正式组织群体的特点和作用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群体,是指在企业中没有经过企业各级正式组织批准,自然形成的一种群体关系。非正式组织群体关系的存在,显示了员工间广泛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自发性和流动性。非正式组织群体的形成,无须有人事先组织,具有自发形成的特点。正因为此,其成员不固定,又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如张某、李某、王某关系一向较好,…  相似文献   

4.
王淼 《民营科技》2009,(9):76-76
非正式组织是群体组织的一种特定形式,其广泛的存在正式组织之中,大学生的高校生活作为群体组织的一种,其中广泛存在着各种类型的非正式组织,并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作为相对于正式组织的另一种组织形式,它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原因,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对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对其进行引导在高校的学生组织管理中是有较强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非正式组织存在于每一个正式组织当中,为了更好的实现对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本文通过对非正式组织的客观阐述,较为详细的分析了非正式组织的特征和影响并提出了非正式组织的管理导向.  相似文献   

6.
论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芳 《现代企业》2006,(9):62-63
非正式沟通的概念20世纪30年代,梅奥的霍桑实验发现了存在于一切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由组织建立的群体,而非正式组织是一种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网络,这种关系网络是在人们彼此交往的联系中自发形成的。无论在正式组织还是在非正式组织中都离不开沟通。组织中的沟通又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正式沟通系统指的是经过精心谋划而建立起来的信息沟通渠道及其媒介,包括指定的信息或指示经指挥链条向下传达,意见和建议经指挥链条向上汇报。非正式沟通系统是围绕组织成员间的社会关系而建立起来的。它是一种脱…  相似文献   

7.
在我看来,企业文化的真正作用在于把正式的理念推广与非正式的信仰结合起来。最近,我到浙江,见到了那里的很多同事。会后,大家轻松地在一起,我在这种场合的交流中感受到了他们感情中流露出的更美好、追求中更深远的东西。由此感到,体验一个组织能否不断完善自我、健康成长,可能需要正式、非正式的两个层面作参照。人其实永远活在正式和非正式两个层面上。一个人早晨上班,这是正式层面的工作,是在组织行为规范下的活动。下班以后,或与同事三两小聚,或与家人享受亲情之乐,或自己沉静休憩,这些在我看来,是正式组织边界以外的事。企业往往关心员…  相似文献   

8.
非正式组织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早期行为科学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的奠基人梅奥在进行著名的霍桑实验之后,有了一个新的发现:在企业内部不仅存在着正式组织,而且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指,它是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人与人之间在工作交往之外,基于共同的情感、信仰、兴趣、利益而形成的,不受组织机构制度、层级束缚的自发性群体。它有如下特点:第一,成员不是固定的,总是变动;第二,成员总是容易相信本组织内的成员,对本组织外的成员则反之;第三,非正式组织内通常会有一位核心人物,但他往往不是正式组织中的领导;第四,非正式组织内的活动是自发的、自愿的。任何一…  相似文献   

9.
非正式组织客观存在于所有正式的组织,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发轫于行为科学的兴起。企业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非正式组织,如果能深入认识非正式组织,找到正确的管理方法,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对于促进企业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实现企业的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等人从霍桑试验中意外发现: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目标任务很明确的组织群体。在正式组织中,一个人的行为是由组织目标规定的,并且是指向组织目标的。相反,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工人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可以说,非正式组织是从正式组织中衍生而来,而且是相伴相生的。正式组织的刚性结构和非人性化的组织形式无法满足组织成员特定的心理感情或者其他需要,在其实际活动和共同的相处过程中,自发和自然形成各种团体,这些团体便成为正式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  相似文献   

11.
企业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企业非正式群体的几个基本问题非正式群体这个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E·奥提出的。20世纪20年代起,梅奥等人经过长达8年的实验研究(即“霍桑实验”)发现,在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实际上还存在着各种形式的非正式组织。他认为,所谓非正式组织是指企业成员之间由于共同的价值标准而自然形成的无固定形式的社会组织。在这里,人们之间具有基于共同的价值标准而产生的共同的情感和态度,并且正是这种情感和态度把他们组合到一起。在非正式群体中,起支配作用的价值标准是感情逻辑,要求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基于成员之间共同感情而产生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自梅奥等人从霍桑试验中意外发现非正式组织的存在起,对于非正式组织对其所在的正式组织造成的影响一直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通过从影响的性质以及影响力的大小两个方面分析了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影响,并从中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13.
非正式组织对绩效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是相对而言的,它发现于梅奥的霍桑实验(20世纪30年代)。非正式组织是指工人在企业内部劳动的过程中,会发生各种交流活动,这种工作以外的联系会加深他们的相互了解,从而形成某种共识,久而久之就建立起了一种相对稳定的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管理的影响 非正式组织是以成员的相互情感为纽带,它一方面对其内部成员起保护作用,满足成员的情感需要,使他们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它又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并通过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绩效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浅析中小企业的非正式融资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兴而富有活力的经济力量,中小企业在规模、组织形式、产权关系等方面都有不同于大型企业的特殊之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最大的瓶颈在于企业从正式渠道融资困难。本文在分析中小企业非正式融资现状的基础上,指出非正式融资存在的根源在于借贷双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我国非正式融资日趋扩大的原因,最后我们提出应正确看待非正式融资现象。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非正式组织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只有对非正式组织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管理者才能够在管理工作当中,更加有效地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使非正式组织能够与正式组织完美地结合,切实弥补正式组织的不足,从而实现组织的总体目标。文章分析非正式组织的概念、差异、产生原因和它的积极、消极作用,并就对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中小企业中,由于外来人口居多,受相近文化、风俗、心理特征和习惯的影响,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几率很大。但是,国内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关注的重点仅仅是企业内部正式组织的运作,对于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和利弊认识不够,对其监控和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涉足甚少。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而人都是在一定的团体和组织内部生活的。事实上,一个企业除了正式的组织和团体外,还存在着大量的非正式团体,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发挥着正式团体替代不了的作用。做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充分认识和发挥企业中非正式团体的作用,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人其实永远活在正式和非正式两个层面上。企业往往关心员工在办公室内的时间。关心他们在正式会议上的意见,忽视了非正式意见的存在,这样的企业内其实信息的交流是不完善的,企业中不同层面上的经理人的隔膜由此而生。  相似文献   

19.
杨柳 《现代企业》2011,(3):32-33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一个组织的领导活动中,下级常常会发现领导有处事不公或者考虑不周全的时候,可是碍于当时的情境又不便指出,往往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这种现象如果处理的不好,就会使上下级关系紧张起来。非正式沟通是指在正式沟通渠道之外进行的各种沟通活动,一般以人们之间的交往为基础,多利用非正式的场合和非工作角色的身份,以私下交谈的方式进行的沟通。非正式沟通不拘泥于形式,直接明了。  相似文献   

20.
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通过有效的传播活动,把特定的文化信息、价值理念传递出去,以影响其目标受众和各利益相关者,使他们认同企业的文化、理念,最终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留下一个美好印象,塑造出良好的企业形象。在企业文化对外传播中,最具评价力的社会公众,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社会公众是顾客,即使用一个企业的产品或享受其服务的人或团体。第二类社会公众是企业的相关公共组织和所在社区的居民,即企业能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个人和团体。第三类社会公众是政府和行业组织。第四类是公共传播机构。企业将自己的企业文化向这些部门和受众传播,让这些最具评价力的社会公众来充分认识自己的文化,欣赏自己的企业文化,从而为塑造良好的公共形象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