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与朝核问题利益攸关,解决朝核问题必须标本兼治,中国应作如下策略选择:采取解决朝核问题与缓解朝鲜内部危机相结合的措施,推动朝鲜改革开放;推动美朝关系在全面改善的基础上实现正常化;加强中关在朝核问题上的合作;在六方会谈基础上推进东北亚安全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安全困境问题凸现出来,中日两国关系的不协调使东北亚包括安全合作在内的区域合作受到了很大制约。根据东北亚实际情况,东北亚安全保障应该确定近期和长远的双重目标。东北亚安全保障的近期目标应该是建立一个多边安全对话的论坛组织,长远目标应是以多边安全机制取代区域内的双边军事同盟,才能使东北亚获得持久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3.
8月7日,在经历了13天艰难的多边、双边讨论和谈判之后,参加第四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中国代表团团长武大伟先生以主席声明的形式宣布:此轮六方会谈暂时休会,并将于8月29日开始的一用恢复第二阶段的谈判。 第四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是在谈判进程中断了13个月后重新启动的,来之不易,因此世界舆论和参与各方都希望本轮会谈能产生突破或取得重大的具体成果。但是,休会的决定说明,实际的谈判进程比人们预期的要更为复杂和艰难。 于是,如何评判截至目前的第四轮会谈,并预估第二阶段会谈的前景,如何看待六方会谈机制本身的价值和前途,就成了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2004年6月第三轮六方会谈结束  相似文献   

4.
朝鲜核危机与中国在东北亚地区安全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朝鲜核危机爆发后,一度升级并演变为僵局,对东北亚地区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中国为缓解危机作了大量的调解斡旋工作,促成了北京三方会谈和六方会谈,所发挥的建设性作用表明中国作为上升中的地区大国,正对地区安全与稳定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同时,美国在东北亚的大规模军事存在及其盟国体系仍然是亚太地区安全的重要力量。中国必须妥善处理与美国及其盟国体系为核心的东亚安全机制的关系,立足自身国家利益,寻找各国利益交汇点,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5.
《海外经济评论》2005,(8):33-34
【美国《新闻周刊》2月7日】亚洲各经济体正朝着类似欧洲的金融统一的方向采取微妙步骤。诚然,出现一个亚洲中央银行和一种亚洲统一货币可能还需要10年时间,但是金融一体化的进程正在加快。亚洲各央行已经在汇聚现金储备方面有了动作,以帮助地区经济体从危机中解脱出来。亚洲债券市场已经开始以当地货币而不是美元标价发行债券,而亚洲的证券交易所也开始出售亚洲地区内的公司的股票。  相似文献   

6.
赵雨 《科学决策》2007,(11):50-52
2007年10月3日,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达成“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共同文件。朝鲜明确承诺在年底将宁边核设施“去功能化”并申报全部核计划。此前的美朝日内瓦工作组会谈中,美国已同意启动将朝鲜从“支恐”名单中除名和停止朝鲜适用《与敌国贸易法》的法律程序。在剩余一年多任期内,布什政府能否如愿以偿让朝鲜完全弃核,美朝关系能否迅速地实现正常化,各方热议的东北亚安全机制的前景究竟如何等,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7.
朝核问题与东北亚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6月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亚洲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联合主办的题为"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评估与展望"的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日本研究所、国际合作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以及湘潭大学的专家与学者应邀与会。会议采取主题报告与自由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与会学者就东北亚安全机制、朝鲜半岛局势以及"六方会谈"机制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务实的探讨与交流,现以笔谈的方式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2007年6月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亚洲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联合主办的题为"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评估与展望"的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日本研究所、国际合作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以及湘潭大学的专家与学者应邀与会。会议采取主题报告与自由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与会学者就东北亚安全机制、朝鲜半岛局势以及"六方会谈"机制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务实的探讨与交流,现以笔谈的方式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2007年6月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亚洲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联合主办的题为"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评估与展望"的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日本研究所、国际合作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以及湘潭大学的专家与学者应邀与会。会议采取主题报告与自由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与会学者就东北亚安全机制、朝鲜半岛局势以及"六方会谈"机制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务实的探讨与交流,现以笔谈的方式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2007年6月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亚洲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联合主办的题为"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评估与展望"的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日本研究所、国际合作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以及湘潭大学的专家与学者应邀与会。会议采取主题报告与自由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与会学者就东北亚安全机制、朝鲜半岛局势以及"六方会谈"机制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务实的探讨与交流,现以笔谈的方式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朝核问题的发展前景与东北亚安全机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6月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亚洲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联合主办的题为"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评估与展望"的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日本研究所、国际合作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以及湘潭大学的专家与学者应邀与会。会议采取主题报告与自由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与会学者就东北亚安全机制、朝鲜半岛局势以及"六方会谈"机制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务实的探讨与交流,现以笔谈的方式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2007年6月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亚洲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联合主办的题为"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评估与展望"的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日本研究所、国际合作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以及湘潭大学的专家与学者应邀与会。会议采取主题报告与自由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与会学者就东北亚安全机制、朝鲜半岛局势以及"六方会谈"机制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务实的探讨与交流,现以笔谈的方式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潮流.东北亚地域辽阔,综合实力较强,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看亚洲,而东北亚又是亚洲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中国经济的稳步快速和谐发展,对东北亚、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实现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与西欧、北美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既符合东北亚各国利益,也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因而应是东北亚合作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4.
即便六方会谈得以重启,也不意味着朝核问题解决进程将一帆风顺。相反,可能预示着未来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将踏上一个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15.
赵球  于洪波 《辽宁经济》2022,(12):12-15
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标志着亚洲地区的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为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东北亚经济圈创造了新的条件。抓住RCEP正式生效的机遇,用好RCEP相关政策,扩大东北对东北亚的开放水平,在加快东北亚区域合作进程中有利于形成东北振兴新动力。本文梳理了RCEP条款和相关政策,分析了RCEP框架下东北扩大对东北亚开放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东北扩大对外开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周星 《魅力中国》2011,(2):26-26
现今的东北亚地区尚未形成一种稳定的安全结构,该地区选择何种安全模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集体安全被许多人认为是一种可靠的模式,但是它在理论与实践中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本文从集体安全理论出发探讨其对建立东北亚安全模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美国为了维护在东北亚的利益,通过不断加强其同盟体系、介入地区安全事务以及发展与地区非同盟国的安全联系等方式,企求以“霸权稳定论”为理论基础,建立美国主导的地区政治安全秩序。但东北亚不断变化的地区安全态势,使这一架构日益显现出局限性及不确定性,为东北亚建立安全共同体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和契机。“安全共同体”作为一种安全合作新模式逐步被纳入东北亚各国的视野,能有效地弥补霸权稳定架构的缺陷,并在东北亚安全战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美朝关系的发展趋势直接关系到东北亚安全格局的形成。就目前东北亚各国关系的发展态势来看,朝核问题有望得到某种程度的解决。在东北亚构建新安全环境的形势下,东亚各国间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差异,彼此间的不和谐因素不易消除。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虽然东北亚合作的"政冷经热"现象可能还会持续,但这并不意味着东北亚一体化的进程就会停滞不前。中国应继续贯彻和执行与邻为善的周边外交方针,促进东北亚一体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美朝关系的发展趋势直接关系到东北亚安全格局的形成。就目前东北亚各国关系的发展态势来看,朝核问题有望得到某种程度的解决。在东北亚构建新安全环境的形势下,东亚各国间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差异,彼此间的不和谐因素不易消除。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虽然东北亚合作的"政冷经热"现象可能还会持续,但这并不意味着东北亚一体化的进程就会停滞不前。中国应继续贯彻和执行与邻为善的周边外交方针,促进东北亚一体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自旨在解决第一次朝核危机的《美朝核框架协议》签署以来,美国对朝鲜提供了大量能源援助。截止到2003年底,在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框架内,美国政府共向朝鲜提供了价值4亿多美元的能源援助。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后,美国又在六方会谈框架内对朝提供了20万吨重油,为宁边核设施去功能化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供了180万美元的人员、技术与设备支持。本文分析了冷战后美国对朝能源援助的起始动因、描述了美国对朝鲜的能源援助进程并预测了未来美国对朝能源援助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