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信息广角     
摩根士丹利预计:2008年中国GDP增长10%;10月全国房价涨9.5% 新房涨幅宁波居首、北京第三;5家中国公司 进全球市值十大公司;中国石油A股上市 刷新股市多项纪录;2008年养路费将继续征收;上海车用天然气价大涨65%  相似文献   

2.
2012年中国经济展望和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2年,预计GDP增长8.5%左右,CPI上涨3.5%左右,建议2012年将调整经济结构放在经济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积极主动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自主增长活力  相似文献   

3.
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延续减速态势,但随着稳增长政策措施逐步见效,经济呈缓中趋稳态势,积极因素增多,全年可以实现预期增长目标。预计全年GDP同比增长7.7%,CPI同比上涨2.7%。展望2013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将保持宽松,世界经济将继续温和复苏,但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国内稳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的政策组合将进一步显效,落实"十八大"精神将为经济发展和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企稳回升。预计全年GDP增长8%左右,CPI上涨3%左右。  相似文献   

4.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不温不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 《新金融》2010,(1):13-18
摩根士丹利研究部预期伴随着温和的通胀压力,2010年中国经济将实现更强劲、更平衡的增长,GDP增长将达10%,而CPI增长则为2.5%。文章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超级周期”包括了“2007年的过热”、“2008年的输入型软着陆”以及“2009年政策引导型脱钧”三个阶段;危机过后,通过对中国经济的反思可以发现,对于中国的“投资过热”、“消费不足”等问题的普遍担心显然被夸大了,总体而言,中国的增长模式仍然比较健康,但是长期来看,中国经济仍面,尚着“如何抓住‘过度储蓄’的机会窗口,为国民经济创造高质量的财富”的主要挑战,应对挑战,中国必须进一步理顺价格体系和其他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宋宇  乔虹 《证券导刊》2009,(26):16-16
预计2009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速约为7.8%,显著高于之前已经相当乐观的预测(同比增长7.0%)。6月份CPI同比增幅可能会从5月份的-1.4%略降至-1.5%。这意味着CPI月环比增幅将连续第4个月为正值。  相似文献   

6.
经营环境     
《新理财》2005,(12)
宏观经济Macroeconomy央行预计今年我国GDP增长9%居民消费增长2%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在11月9日发布报告预计,2005年中国GDP增长率将超过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在2%左右。报告认为,消费价格指数、投资和净出口将继续推动经济增长。目前中国各类价格指数虽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但出现通货紧缩的可能性很小,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7.
报告指出,2022年中国经济将迎风前行,预计2022年GDP同比增长5.1%。经济政策将以"稳增长"为重中之重,财政政策将更为宽松,货币政策将推动绿色信贷,结构性改革聚焦拉动经济增长。绿色投资助力经济增长,消费有望复苏,制造业受益于CPI和PPI间差距缩小,盈利有望上升。受持续经常账户盈余和资本流入支撑,预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稳,对一篮子货币升值。  相似文献   

8.
资讯     
我国2007年GDP增长有望超过11%(本刊讯)央行近日发布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并预测2007年中国GDP增长超过11%,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将达4.5%左右。  相似文献   

9.
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良好,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和民生改善"四大特征。估计2011年全年中国GDP增长9.3%左右,CPI上涨5.4%左右。受外部环境恶化、楼市调整和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2012年我国经济和物价的增速将出现双降,GDP和CPI涨幅均会低于2011年。初步预测,GDP增长8.8%左右,比2011年回落0.5  相似文献   

10.
数字     
《证券导刊》2008,(45):5-5
社科院预测明年GDP增长9.3%左右中国社会科学院2日发布的《2009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预测,2008年我国GDP增长率将为9.8%左右,2009年虽然将继续有所回落,但仍有望保持9.3%左右的较快增长。在宏观调控作用下,2009年价格涨幅将有所回落,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4.3%。  相似文献   

11.
还有一个月我们就将进入2008年。2008年是我国贯彻党的十七大路线的第一年,也是政府的换届年,又是"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如果国家在2008年继续执行目前的调控政策和力度,不采取新的强制性压缩投资的政策,预计投资增长会保持在25%左右,将使GDP增长达到10%以上  相似文献   

12.
7.5%     
《时代金融》2014,(1):27-28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年12月10日发布的2014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2013年中国GDP增长7.7%,2014年中国GDP增长7.5%左右。报告还称,2011-2030年中国潜在增长率将呈现下滑趋势。点评:此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等诸多智库建议,将2014年的GDP预期增速下调为7%,为改革预留出更多的空间。在尘埃落定之  相似文献   

13.
张学庆 《理财》2008,(1):16-17
2007年中国经济进入了第5个两位数增长年,经济由偏热转向过热,预计全年GDP增长11.5%,略高于上年.进入2008年,中国经济将会如何发展?GDP增长有多快?通胀会对我们生活产生多大影响?人民币是否继续升值?这一系列问题都会影响到百姓的投资理财生活.2008年挑战和机遇并存.  相似文献   

14.
由于2013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大幅放缓,接近政府所能容忍的底线,预计2013年GDP增速走势可能转变成“前不高、后不低”。最好的情况是全年GDP增速在8%,比2012年稍高。一方面,预计二三季度基建延续回升,维持名义上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高点可能出现在二季度。另一方面,CPI和PPI的偏离持续。私人部门的产能过剩压抑PPI价格仍处在低位,而政府部门2012年三季度以来加大杠杆扩大基建投资,大大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在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情况下,可能要由CPI的通胀来化解。因而在中周期意义上,笔者仍然担心通胀上行的风险。CPI所反映的通货膨胀处在一个波动上行的趋势之中,上半年CPI处于2.5%~3%区间,下半年提升到3%~3.5%。  相似文献   

15.
数字     
《现代商业银行》2010,(11):10-10
GDP增速可达9.9% 据中国社科院报告预测,2010年全年我国GDP增速同比可达99%,CPI有望控制在3%以内。在消费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增速将出现与2009年截然相反的变化,双双回落。报告总体判断,今年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可能性最大。在保持政策力度相对稳定的条件下,预计2011年经济增速可达10%左右。  相似文献   

16.
国家统计局1月下旬发布数据,2009年GDP为33.5万亿元,比2008年增长8.7%。2009年全年CPI同比降0.7%,2009年12月CPI上涨1.9%,为该年内首度转正。建信货币市场基金及建信收益增强债券基金基金经理李菁对此解读  相似文献   

17.
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依然艰难,且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增长不平衡的局面将继续存在。国内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但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GDP增速将呈前低后高走势。通货膨胀压力仍然较大,预计全年CPI涨幅在4 5%左右,其中受翘尾因素影响,CPI月度涨幅高点可能出现在一季度。宏观政策方面,预计货币政策将继续稳中偏紧,信贷规模控制仍将是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国内     
《证券导刊》2011,(19):7-7
高盛下调中国GDP增长预期 预计CPI六月见顶 高盛集团5月24日发布报告称,下调对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并预计中国本年度通胀率将上升,原因是经济数据走软、国际油价高企以及供应面受制约等因素。此外,报告预计,人民币对美元将继续升值,12月内将达到6.12:1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受政策调控和外部环境冲击的双重影响,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继续放缓,预计第二季度经济继续探底,增速将比第一季度明显回落。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效应的日渐显现,预计第三季度我国经济将企稳回升,GDP增长8.2%左右,CPI继续回落,涨幅预计在2%左右。需要强调的是,经济的短期反弹或许是政策刺激的结果,并不意味着经济已经走上自主增长轨道。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或将面临需求不足的常态化特征,经济增速将从前些年的平均两位数转为一位数。不论从促进经济持续增长,还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角度出发,加快经济  相似文献   

20.
受外部环境有所好转、政策预调微调效应显现等因素的影响,二季度经济增长将比一季度小幅回升,预计GDP增长8.4%左右,CPI上涨3%左右,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很小。从发展趋势来看,产能过剩、外汇占款、新增贷款和房市调整等都是当前需要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未来几个季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