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芸 《广西经济》2009,(6):48-49
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相对传统手工审计而言,在技术上更加先进。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联网审计技术等可以有效地实现从事后审计到事前、事中审计的转变。将计算机引入内部审计领域.不仅简化了审计人员的工作。保证了审计工作的质量.还能有效地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但同时也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问题。在信息化环境下,规范内部审计以及加强内部审计管理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懵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玮 《发展》2012,(3):101-101
如何适应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不仅关系到内部审计作用的真正有效发挥,而且关系到内部审计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这给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内部审计工作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3.
邱晓弢 《中国经贸》2012,(10):267-269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信息化为标志的信息时代对审计工作开始产生巨大的影响。信息化环境下的计算机审计和传统的人工审计相比较,由于审计作业方式的变化使审计成本的构成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下加强审计成本控制、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基于信息化环境视角分析了审计成本构成变化,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审计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审计成本控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黄莉倩 《中国经贸》2011,(22):254-255
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以传统查账为主要手段的审计职业遭受到计算机技术的挑战。审计理论、审计技术方法在不断发展与创新,内部审计为了适应当前高速发展的经济管理模式,需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实践中,实现审计信息化,以进一步搞好内部审计。文章揭示了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就如何做好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展开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审计是信息化环境下一种崭新的审计方式,它对整个审计工作的方式、程序、质量、管理及审计人员的思维方式和自身素质都带来了重大影响。虽然我国计算机审计近几年来有了迅速的发展,但仍存在不少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刘亚莉 《中国经贸》2013,(12):269-269
随着全球信息化和审计理论的发展,信息化对通信行业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讨论信息化对通信行业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并分析内部审计应采取的对策,旨在引起通信企业管理层对信息化影响和内部审计对策的重视,尽快加强信息化环境下通信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7.
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环境下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必然选择。设计、执行和维护有效的内部控制,并评价其有效性是公司董事会等高级管理层的责任。文章以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报告工作为背景,阐述内部控制审计与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审计与信息系统审计的区别与联系,并结合作者所在单位在内部控制审计信息化建设中的实践经验,提出建立信息技术内部控制审计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劲梅 《中国经贸》2011,(12):241-242
审计工作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是决定审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在实际工作中总会存在这样那样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因素。毕竟,审计工作不是在真空中开展的,必然要在遵守内部审计有关准则的前提下结合企业实际,才能把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落到实处。以下就对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一些主客观因素做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内部审计职能的不断拓展和深化,审计的影响日益扩大,审计质量越来越受到公司股东、管理层和广大职工的高度关注。如何保证审计质量,成为影响审计事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审计质量涉及的因素有很多,如审计体制、审计环境、审计法规、审计队伍、审计规范、审计管理、审计技术方法等。狭义的审计质量是指审计项目质量,即具体审计项目的审计质量,包括审计计划、审计准备、审计方案、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决定和结论落实等一系列环节的工作效果及达到审计目的的程度。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必然源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人的素质高低决定审计质量的优劣;提高审计质量的核心在于工作的规范,即严格按照审计作业程序和标准开展审计工作;而审计质量管理制度是内部机构或部门对降低和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在政府采购审计的各个环节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审计系统实施组织、计划、监督和控制,加快审计信息的传递、加工和处理速度,使信息资源得到可靠的保存和有效的利用,促进政府采购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推动政府采购审计工作向规范化、正规化方向发展。政府采购审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1.审计观念的信息化任何一次革命的到来,首先要有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实现了会计信息化,进入了信息化会计系统阶段,与之对应的审计将是信息化审计,审计环境、审计方法和审计内容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给传统审计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本文从信息化审计的特点、应对策略、环境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会计信息化审计是审计工作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法规滞后、软件的使用具有局限性以及专业人才的缺乏等。因此,文章认为要促进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发展,需要从相关法规的建设入手,通过使用网络审计以及对通用的审计软件进行开发等,有针对性的解决好信息化审计存在的问题,切实提升开展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13.
曹玲  李隽儒 《理论观察》2008,(5):160-161
随着人民银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民银行各项业务的存在形式、处理模式以及内控机制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以手工作业的业务处理模式正逐步向信息化的计算机处理过渡。这些新业务的开展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丰富了内部审计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内部审计的复杂性,传统审计方法受到严峻挑战,针对信息化环境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难点必须认真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14.
杨宁芳 《中国经贸》2010,(10):202-202
面对当前较为复杂的审计环境,要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应当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方法.防范审计风险,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刘安兵 《特区经济》2005,(6):349-350
审计判断不仅是审计理论的基本构成要素,向且直接决定看审计工作的质量。自从1978年尚德尔首次在《审计理论》中将审计判断作为审计理论构架的内容加以研究以来,各国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审计专业判断的研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这种研究的目的即是通过对其系统的研究来改善审计工作的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规避法律责任。特别是在我国,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经济活动主体自主决定的事项不断增多,不确定性事项逐渐增大,增大了审计人员专业判断的难度,使审计专业判断日趋重要,毫不夸张地说,审计专业判断贯穿于审计计划、审计实施以及审计报告整个审计过程,审计工作的质量就是审计判断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赵希明 《中国经贸》2011,(18):188-188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关键。详实的审前调查是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的重要基础,并有利于审计人员抓住重点开展审计工作;审计复核是完善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审计报告的客观公正及准确,关系到审计结果能否对被审单位加强内控、改善管理、规避和防范经营风险起到应有的监督和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朱敏 《北方经济》2004,(7):53-53
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的优劣程度,即审计工作体现合法性、准确性、客观性和效益性的程度,它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各个方面。审计质量由两个因素决定,注册会计师收集审计证据的能力和所付出的努力;注册会计师报告事情真相的意愿,即审计独立程度。  相似文献   

18.
钱黎  王帆  陈慧 《中国经贸》2010,(18):170-170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追求的永恒主题。如何才能有效的解决审计工作领域越铺越大,任务不断加重与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和深度之间的矛盾,是目前摆在审计人员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既要保证对重点领域与高风险领域的覆盖面,为企业经济平安提供合理充分的保障;又要保证各项审计业务的资源投入,确保审计质量,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强审计计划质量管理,合理安排审计工作计划,提升审计资源配置效率,以保证审计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权威性的重要保证。近年来,世界各国审计机关对于如何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展开了广泛的研究,致力于制订提高审计质量的保证计划,以改进审计工作质量,增进审计工作效率,提高审计权威性。本文着重介绍一下美国政府审计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和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致力于提高其政府审计工作质量而制订的实施计划。  相似文献   

20.
<正>内部审计质量是指内部审计工作过程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内部审计质量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内部审计结果的质量;二是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是基础,内部审计结果又是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集中表现和最终反映。从管理层的角度看,看重的是审计结果的质量;而内部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该把握的是审计工作过程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