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加入WTO之后,金融将面临开放的压力。在开放性金融下,本国与外国之间资本流动的规模、速度以及结构都将相应发生变化,随之影响到一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本文探讨了开放性金融下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途径,分析了我国现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特征以及目前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并对我国在未来开放性金融下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变化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2.
基于Bailliu和Fujii(2004)提出的分析框架和2005~2015年的月度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机制的效率。结果表明: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我国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总体上是有效的,但传导效率不高;长期传导效率高于短期传导效率;短期传导效率的发挥不依赖于汇率,而主要依赖于货币政策等非汇率因素对价格的作用程度。本文建议,加快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建设步伐、强化对国际资金流动的监管、不断优化国内货币供给政策与汇率政策的组合是提升我国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机制效率的重点措施。  相似文献   

3.
金融创新对华币政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包括降低了中介指标的可测性、可控性,削弱了中介指标的相关性,使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下降;减弱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作用力和再贴现政策的效果,强化了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使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发生了变化,增大了货币政策传导时滞的不确定性。对此,应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建立和完善各种金融市场,调整货币政策相关措施,选择适当的金融市场指数,有步骤地推进外汇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金融业创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经营观念传统,不能适应金融业的发展;创新产品不合理,不能满足市场及客户需求;科技含量偏低,不能与飞速发展的科技创新相匹配;金融机制落后,不能激发金融创新的活力。搞好我国金融创新的对策是:以观念创新为出发点、以产品创新为着重点、技术创新为支撑点、以机制创新为关键点进行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5.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金融市场和微观经济主体四个层面存在着障碍,极大地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既有货币政策制度设计方面的缺陷,也有银行和企业制度改革不到位的问题,更有社会环境不完善和政策环境不配套的因素。因此,要消除货币政策传导障碍,必须着眼于完善货币政策制度设计,完善金融市场,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和配套政策环境等。  相似文献   

6.
货币政策的传递过程就是货币供应的实施过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笔者认为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应从再造微观基础,推动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协同利率和汇率市场化,规范和发展货币市场,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和加强金融监管等方面改革。  相似文献   

7.
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调节的基本政策之一,而货币政策的效果主要依赖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完善。本文以西方经济学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研究为依据,剖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利率市场化、进一步完善货币供应量目标等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8.
借助西方理论界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可分析出信贷、利率、汇率及非货币资产的价格变化对货币政策传导的作用机制,从货币供应量、利率资产价格的变化等角度可探知近几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从中发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我国货币政策各传导途径的特点,可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自80年代西方金融管制逐步放松,金融自由化席卷全球,金融创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金融自由化这样一个背景之下,作为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工具发展理论基础的金融工程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本西方发达金融市场得以诞生。并开始大规模地创造出经济和社会效益。金融工程将对全球的金融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997年以后,为了制止通货紧缩,我国实施以适当扩大货币供应量为主的货币政策。但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存在着一些阻碍货币供应量扩张的结构性因素,导致货币政策传导受阻,降低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货币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市场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货币政策功能。然而,我国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了货币市场间接传导货币政策的机制,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货币市场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货币市场的落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货币市场,从而提高货币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效率,是经济领域急需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在最终目标等方面互为基础、互相促进,具有一致性和包容性,但是在内在周期特性、具体操作机制等方面又表现出较大的冲突性。因此,在实践中为化解二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保证金融体系的平稳健康和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需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运行机制,包括强化法律基础、设计合理的权力分配机制、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和建立宏观审慎监管体制等。  相似文献   

13.
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受金融创新的影响,M1已不适合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M2目前还未受到太大的冲击。因此。在利率市场化还未最终完成、实施通货膨胀率单一目标制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短期内M2是一个可取的中介目标。长期来看,金融创新的继续发展会使M2不再适合,完全市场化的利率是较为理想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4.
金融系统固有的亲周期性,在自我实现机制和加速机制下,会导致金融风险的积累和金融失衡:金融失衡多以金融危机的方式释放。次贷危机就是金融系统过度亲周期性失衡的结果,并凸显出以美国为核心的“虚拟资本主义模式”和以美元为核心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制度性缺陷。奉行“规则优于相机抉择”和以显性的或隐性的通货膨胀率为最终目标,以利率操作规则为特征的现行货币政策框架对金融风险、金融失衡的积累表现的是无奈。因此面对这一挑战,需要革新现行货币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5.
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往往伴随着高通货膨胀,既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又维持较低的通货膨胀,这是许多国家都想达到而又难以达到的理想境界。本文从我国近几年的经济发展情况出发,论述了金融宏观调控政策的内容、目标及手段,介绍了我国进行宏观调控的措施和方法,说明了金融宏观调控政策在国民经济"软着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金融创新是金融结构提升的主要方式和金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其主要体现为金融工具创新、金融机构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在银行体系、证券市场、外汇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等金融领域,相关金融主体的组织模式和功能价值发生改变,金融创新活动以不同路径、不同方式对货币政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既导致货币运行所依赖的经济金融环境更趋多元化、复杂化,又致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面临挑战。为更积极地发挥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正面作用,应理性发展金融创新,加快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体系改革,积极推行其他宏观经济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模式由直接方式向间接方式的转变;货币市场的发展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货币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使用协整VAR模型,对以同业拆借市场为例的货币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我国货币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内容,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金融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金融全球化促进了资源有效配置,提高了经济效率,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加剧了国际金融动荡,加大了国际金融风险。本文对金融全球化的经济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金融全球化对我国金融业的挑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金融业应对金融全球化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金融创新、金融风险与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创新的产生对宏观政策的制定、金融市场运行、商业银行透明度都有影响,金融创新能够管理和控制金融风险,也能加剧金融风险的扩大,对金融稳定性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国的金融监管应建立健全银行、证券、保险监管机构间以及同宏观调控部门的协调机制,通过中国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与国际性金融监管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准则的制定,借鉴国外金融监管经验,不断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为标准,采用计量分析方法,论证贷款总量这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之所以失效,是因为金融创新的影响力增大,贷款总量这个中介目标已逐步被货币供应量这个中介目标所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