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组织学习的视角发现,国际代工制造业企业通过逐渐增加的经验、知识融合与知识编码,能够提高其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的能力。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利用长三角地区国际代工制造业企业的调研数据,对国际代工制造业升级与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之间的路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国际代工制造业升级与渐进性创新、突破性创新之间存在关联,国际代工制造业升级到越高的阶段,获取突破性创新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对于升级到较高阶段的国际代工制造业企业,政府部门应为其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充分发挥企业主体性作用,推动其进行突破性创新,实现产业转型与升级。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发展已到了重要结点,既面临转型升级压力,又要寻求新的增长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即将成长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带动经济转型升级。以武汉东湖高新区109家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发展路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战略新兴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和企业集群等因素带动经济发展,并据此从4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发展已到了重要结点,既面临转型升级压力,又要寻求新的增长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即将成长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带动经济转型升级。以武汉东湖高新区109家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发展路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战略新兴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和企业集群等因素带动经济发展,并据此从4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群式发展是实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的有效路径,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平台、产业链式发展、产业联动效应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综合效益好、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三大要求有效对接。其升级演进将经历种子期、培育期、成长期、成熟期四个阶段。此外,还必须通过政府合理规划、金融支持、产业组织创新、产业模式创新和专业人才培养等手段,实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产业创新是我国推进供给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在寻求新发展动能过程中,构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跨界耦合创新网络,形成以创新带动有效供给、以有效供给刺激有效需求的传导机制,这既是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也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保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比较传统产业创新链与新兴产业创新链区别的基础上,探讨了跨界耦合视角下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创新链耦合机理,提出了产业创新链跨界耦合关系结构模式。各地政府应创造有利于形成跨界耦合创新网络的环境条件,通过产业创新链耦合战略,建立完善的创新资源耦合供给机制,创造新供给,在共生网络内形成创新驱动的双重动力,提高整个产业集成创新能力,以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6.
选取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共资本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公共教育资本的创新效应存在时滞性。在产业集聚的初级阶段,产业集聚程度越高,公共资本的创新效应越弱;在产业集聚的高级阶段,产业集聚程度越高,公共资本的创新效应越强。当私人资本投资小于某一特定值时,私人资本投资规模越大,公共资本的创新效应越强;当私人资本投资大于该特定值时,私人资本投资规模越大,公共资本的创新效应越弱。  相似文献   

7.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是创新驱动型产业,重大技术突破是促进其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分析了突破性技术创新在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中作用的基础上,探讨了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突破性创新的路径,最后就加快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突破性创新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及时空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面临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的双重任务,促进两者协调发展是实现产业升级的可行之路。在分析两类产业耦合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并实证测算了2004—2013年我国大陆30个省市区(不含西藏)两类产业的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2004—2013年我国两类产业的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但升幅较小,地域分布保持了"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东部地区协调度最高,于2011年率先进入高度协调阶段;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协调度较低,处于中度协调阶段。多数省份协调度低的原因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滞后于传统产业。未来我国需要通过促进传统产业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健全产业创新体系和提高区域产业关联度等措施促进两类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的根本途径。政府扶持贯穿于新兴产业形成、巩固、持续发展的整个过程。目前针对新兴产业发展各阶段政策需求差异及政策有效性的研究较为少见。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框架下剖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及调整期特征,结合理论和实践经验考量各阶段政策实施维度、手段及目标,提出理论命题与模型,为日后实证研究建立基础,同时提出政策启示以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的根本途径.政府扶持贯穿于新兴产业形成、巩固、持续发展的整个过程.目前针对新兴产业发展各阶段政策需求差异及政策有效性的研究较为少见.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框架下剖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及调整期特征,结合理论和实践经验考量各阶段政策实施维度、手段及目标,提出理论命题与模型,为日后实证研究建立基础,同时提出政策启示以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者,其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呈现出显著的模块化特征。以模块创新和标准创新为基本框架,构建了3种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式创新路径:“外围模块-核心模块”、“核心模块-架构规则”、“架构规则-核心模块”。从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和政府支持5个维度建立了突破式创新路径评价指标体系和选择方法,并用该方法对西安市2014年14类行业数据进行分析,设计了西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式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技术突破与创新产品市场化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TRIZ理论作为国际公认的重要创新方法之一,能够有效地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将TRIZ分析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方法嵌入到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技术范式不确定、知识产权及科研管理机制不健全、资源配置机制不合理等问题,从制约技术创新的瓶颈、路径分析、创新方案确立等方面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方法问题,针对产业技术创新的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分别制定出合理的创新方案。  相似文献   

13.
在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与中低收入国家争夺低端制造转移的“双向挤压”下,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产业融合度测算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索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直接驱动作用,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索技术创新驱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直接驱动作用;产业融合是技术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中国制造业与信息业融合度低且存在波动下降趋势,制约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因此,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既要激励技术创新,又要促进产业融合,更要强化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突破性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具有显著的技术颠覆性、非连续性和产业关联带动作用等特征。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突破性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后发经济体实现产业赶超提供了机会窗口。通过对突破性技术创新内涵及特征进行理论溯源,提炼出突破性技术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和路径;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例,分析了突破性技术创新对我国三次产业升级的影响;提出了加快突破性技术创新发展、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即强化基础性创新研究,加大对行业共性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支持,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以及金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多主体协同创新是促进产业发展进步的关键,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结构—动力—绩效”分析框架,在结构上主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中的高校、核心企业、政府、金融、中介、上游企业、市场及用户等主体进行分析;从新技术驱动力、政府支持力、中介和上游企业支撑力、金融提升力以及市场需求拉力方面,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因素;从专利占比、产品销售量及市场占有率等因素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绩效。最后,以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动力—绩效”框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多主体协同创新具有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6.
2013年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6863.4亿元,比2011年的4132.1亿元增长66.1%。但是,产业分散,规模太小,产值只有江苏的15%。研究表明,产业集群化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重要抓手。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对策主要有:发力三大主攻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加强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合肥经济带、芜马铜、蚌滁三个经济带),明确政府功能定位,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大力扶持战略性创新型产业集群,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的开发区路径,健全资本市场体系,以及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路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是培育发展与体系构建的关键时期。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征、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应依托政府规划,采用集群式发展模式;寻求技术突破,采用柔性产业组织模式,同时关注市场需求,优化产业孵化器功能。  相似文献   

18.
如何实现发展中国家传统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理论界和实践界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智能化、网络化促使价值创造过程逐步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重组、产业跨界融合创新将突破传统行业界限,产生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此提出工业设计、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三业”融合创新的概念,进一步从创新理论演化角度出发,阐述“三业”融合创新的内在机理及发展路径。利用三者互动演化规律,构筑协同新兴制造平台,促进设计、互联网和传统制造业“三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转型升级,找到传统制造业向新兴制造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进而为发展中国家后发企业实现赶超及高端突破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