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人民币汇率变动造成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变动。人民币升值可促进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改善、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我国的对外贸易条件,刺激进出口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适度的人民币汇率升值有一定的必要性,面对人民币升值应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出口企业应加强汇率风险管理,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祝金甫 《山东经济》2005,21(3):87-91
我国目前实行的固定汇率制度使汇率水平未能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质,长期实施固定汇率制导致的汇率低估,加剧了我国经济结构的畸形发展,破坏了产业结构的协调性,抑制了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最终影响到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要完成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有序调整,必须使汇率水平向均衡汇率水平靠拢,逐步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使汇率制度适应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汇率越来越成为对国民经济的内外均衡和稳健发展经济变量.也越来越成为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实施重大改革:即时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到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的水平:人民币不再盯住美元,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水平进行调整。截止到2009年12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8282元人民币。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4.
贾健 《中国城市经济》2011,(23):170-171
近年来,中国金融体制进一步向市场化、国际化方向迈进,实施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而使我国外贸企业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对外贸企业财务管理尤其是汇率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本文讨论了外贸企业应当如何选择汇率风险管理体系,并通过人民币升值下外贸企业规避风险的案例分析,得到有关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启示,旨在为我国外贸企业财务管理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建立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汇率不宜升值的五大理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导致人民币汇率高估,而人民币汇率高估会通过劣化外资质量、抑制贸易发展、助长货币投机、扭曲产业结构、增加金融风险等途径妨碍我国经济的健全发展。基于以上判断,近期内我国应该坚持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立场。  相似文献   

6.
张云  李荣冰 《改革与开放》2015,(4):12-14,16
汇率变动与产业结构联系密切。文章将国际贸易作为中间变量,通过构建修正误差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产业间结构调整的影响,运用GMM估计方法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产业内结构调整的影响。结果表明,国际贸易作为中间变量影响效果显著,人民币汇率在国际贸易视角下可以影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并且汇率升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冠岚 《北方经济》2008,(12):77-78,86
改革开放后我国贸易结构的不断升级换代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先贬后升的变化过程在时间上非常吻合。通过分析得到,我国贸易结构的优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  相似文献   

8.
李阳 《魅力中国》2009,(22):111-112
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目前此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各界关注。本文通过剖析当前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经济各层面的影响,主要从产业结构,出口贸易结构,企业转变经营机制,缓解贸易矛盾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五个方面入手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人民币汇率升值所产生的最终结果是利大于弊,影响是积极的。在当前升值已成事实的背景下,?我国更应积极采取相应的后续措施,来稳定与优化经济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因经济波动(汇率变动)而发生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随着1994年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逐渐显现,分析汇率波动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人民币汇率波动情况下,分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提出了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趋势下,转变出口商品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升值凸显的样本期对人民币汇率与中美两国分行业产品双边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据此探究和剖析了引起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根源。研究认为:人民币汇率并非引起中美贸易失衡的真正根源,中美两国贸易结构异质性引起的两国贸易互补性,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引起的购买力水平异质性和边际消费倾向差异性,以及产业结构差异性引起的中美两国经济主体的相异性才是引起中美贸易失衡的真正罪魁祸首,而且这些因素引起的失衡现象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有效的逆转。与此同时,中美两国收入水平对中美贸易失衡也存在一定的影响效应。这意味着,要从根本上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中美双方应该共同致力于经济结构的转变,而并非过多地关注于人民币汇率。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的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厂商利润最大化模型,验证了汇率变动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传导机制;然后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进一步对传导机制进行验证,并具体考察了1981~2010年度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能够通过价格水平、对外贸易(出口和进口)和FDI 3条路径影响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其中,价格水平和进口是两条重要路径,FDI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能够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2.
吕建黎 《特区经济》2008,228(1):59-61
为了解决中国由于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所产生的宏观经济内部失衡,以利率为主要工具的货币政策今年以来出现频繁变动。而用于解决由于外贸持续顺差所带来的外部失衡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却并没有及时地进行调整。因此,对中国货币政策和人民币汇率政策搭配是否合理的研究就成为实现中国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重要课题。本文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并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改善这两大经济政策搭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岳华 《特区经济》2006,(4):14-16
中国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国际政治经济博弈构成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的外部环境。日本是鼓吹人民币升值的始作俑者,美国则是向人民币汇率施压的主力军,欧盟是人民币升值论中的“搭便车”者。中国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对策包括完善外汇市场结构、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和管理、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完善中央银行外汇干预机制及提高亚洲区域内货币的结算功能等。  相似文献   

14.
人们往往以为人民币升值能够促使我国经济结构升级。但本文认为,人民币升值更应该是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而不是原因。过去几十年的国际分工塑造出以美国为首的创新需求中心和以中国为首的制造中心,在"末端开放"的格局下,汇率变动虽然不能影响国际经济发展的模式,但却能左右制造中心之间的竞争结果。随着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逐渐加大和我国"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要想人民币升值而不影响经济增长,我国必须实现从制造中心向创新和需求中心的转变。这就要求,一方面通过鼓励技术创新来提升经济结构,另一方面通过扩大内需来增加社会福利和诱致技术创新,进而优化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5.
徐瑜佳 《特区经济》2010,(12):77-79
本文运用Johansen协整方法对不同汇率制度环境下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汇改前,无论是进口额还是出口额,均与人民币汇率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汇改后的出口额却与人民币汇率存在显著的长期协整关系,且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出口的抑制效应非常显著。这意味着在研究人民币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时尤其不能忽略不同汇率制度环境的影响,所反映的政策含义表明政府当局在制定汇率制度时要保持审慎的态度,以避免人民币升值过快引起对我国出口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6.
肖跃 《特区经济》2011,(1):95-96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通过利用劳动力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出口,成功实现经济起飞后,近年来广东面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挑战和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问题。广东省经济发展的道路与我国台湾省类似,台湾成功实现经济升级转型的经验值得广东借鉴。本文回顾新台币汇率制度调整的历史。新台币汇率制度的调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台湾当局均推出有针对性的经济政策与汇率制度调整相搭配,实现经济发展和结构升级转型的目标。台湾省应对汇率制度调整,推动产业升级转型的经验值得广东借鉴。正确认清广东所处的产业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路径,并从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运用产业政策引导方面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广东可将货币升值的压力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3-2018年16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文章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探讨了货币互换协议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与密集度的影响,并通过PSM-DID方法和证伪检验对模型的稳健性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检验方法对货币互换政策的金融市场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货币互换协议对我国OFDI规模与密集度均有显著积极影响;预期汇率风险是货币互换协议促进我国OFDI的重要影响机制,中介传导而非调节效应是主要影响渠道,而利率市场的影响机制尚未发挥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和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这一研究对我国进一步推动国家间金融领域深化合作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检验人民币实际汇率弹性在国别间的不对称性.文章以中国与G-7各国1990--2005年季度贸易数据为样本,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和Pesaran等(2001)边限检验(the bound test)方法,对中国与G-7各国双边贸易方程进行了协整估计.结果显示,对应于不同的贸易对象国,人民币实际汇率弹性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既取决于国别间进出口需求的差异,也取决于国别间人民币相对价值的不对称性变化.得出的结论是,仅靠汇率干预非但不能纠正我国总体外部失衡,还有可能导致外部失衡的结构性或总体性恶化.  相似文献   

19.
Real Exchange Rate in China:A Long-run Perspectiv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MB exchange rate from a long‐run viewpoint. Whether China's rapid economic growth brought about real exchange rate appreciation between 1975 and 2002 is empirically examined, based on a supply‐side model, the Balassa—Semuelson Hypothesis (BSH). The same test is conducted on Japan, Hong Kong, Korea, Malaysia, Singapore, Thailand, the Philippines, Indonesia and India. Our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BSH only exists wher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been upgraded and the economy has been successfully transformed from an agricultural economy to a manufacturing economy. Interestingly, China, among those where the BSH does not present, appears to be upgrading its industrial and trade structure. We then try to answer the question of why past rapid growth has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the RMB real exchange rate and what factors are underlying the trend of the RMB real exchange rate. We expect an appreciating trend of RMB real exchange rate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presuming that China's industrial upgrading process continues and the factors pertaining to the BSH's prediction, such as rise of wage rates in both tradables and nontradables, become more significant. (Edited by Xiaoming Feng)  相似文献   

20.
为了降低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通过对引起人民币升值的政治与经济原因分析,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影响的探讨,提出应通过扩大内需、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人民币兑换自由化等措施应对人民币升值,力保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