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低碳经济是目前国内和全球的热点研究问题。文章在对秦皇岛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该通过大力开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倡导低碳生活、鼓励低碳技术的研发等措施发展秦皇岛市的低碳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2.
随着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国际行动不断深入,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作为发展中的大国,目前中国经济仍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巨大,居世界首位,发展低碳经济无疑会对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程瓯 《生产力研究》2014,(2):94-98,112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结构的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转变。文章在分析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并对相关发展策略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大潮流,今年地方两会密集关注,各地低碳经济博弈上演。中国各地在发展低碳经济时要科学认识,避免急功近利的做法,不能盲目攀比,警惕造成重复建设,应自主掌握核心技术,防止陷入低碳产业链条末端。从国家层面应该尽快制定发展低碳经济的中长期规划,相关指标可以作为预期性、引导型指标写入"十二五"规划纲要当中;在当前的发展阶段,应将节能减排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抓手,以开发节能减排核心技术为突破口;同时应加强对低碳经济的科学研究,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科学认识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的本质是提高能源效率与调整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政策创新。天然气发电产业作为电力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章对我国天然气发电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电力工业内部与关联领域的角度探讨了天然气发电行业的节能减排贡献;从发电产业运行管理和市场两个方面提出了天然气发电行业低碳发展的机制,包括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机制、产业集群与生态工业园区、能效标杆管理、清洁发展机制、碳交易机制、白色证书机制以及环保折价机制;最后提出了天然气发电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时代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风电产业从光伏发电、多晶硅,到今天的风电设备,这些朝阳行业还没真正壮大,就出现了重复建设、产能过剩.本文针对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这种不正常现状,提出了以"干中学"为主的产业创新模式及风电产业有序发展对策,为低碳经济时代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和产业创新模式作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当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然而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次产业的碳排放强度和排放总量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粗放型发展模式不仅使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同时给居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健全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完善市场监督管理、调整工业内部结构、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建立落后产能淘汰机制是解决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全球对发展低碳经济趋势的主导下,根据LED照明技术的发展态势,在对围内外LED产业发展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我国低碳经济下LED产业的市场结构,进而给出该产业投资的风险和基本投资建设.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设想。建设美丽中国的最好的办法是发展低碳产业,搞好节能减排。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第一,完善立法,健全法律法规,并严格执法。第二,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使科技成果真正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第三,向居民提倡低碳生活,为美丽中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发展低碳产业对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作用,不仅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还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是人类生存的终极要求。  相似文献   

10.
发展低碳经济 倡导低碳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莉 《经济师》2011,(7):94-94
节能减排,是政府的责任,社会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平台。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全球兴起的以采用低碳能源和去碳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为目标的新经济,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要为此进行努力,但发达国家负有巨大的历史债务,应当承担更多、更大的责任。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正在积极展开自主行动,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专家预测如全球平均温度增幅超过1.5℃-2.5℃,约20%-30%的物种可能会灭绝。为维持全球温度升高不超过2℃的目标,要求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在未来10-15年内达到峰值,到2050年削减一半。在此大背景下国际社会形成共识:建立低碳排放的全球经济模式——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3.
该文在分析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面临挑战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技术思路,提出了制定低碳发展规划、加快技术引进与创新、加强低碳节能技术应用、积极发展新能源与节能产业、促进碳交易及改善能源结构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碳排放大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节能减排活动中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调整能源消耗结构,强化节能减排效果,推进经济增长的集约化转型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方向.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具备清洁生产优势的绿色新能源产业,对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低碳经济发展诉求下我国光伏产业面临着技术落后,生产环节能耗高、污染重以及低水平竞争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其发展可持续性,本文旨在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理性探讨,以期为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县域低碳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成为实现全球气候安全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势所趋。作为中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域,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文章重点分析了县域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低碳经济时代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找到一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具有重要影响的新现象和新趋势,发展低碳经济无疑是适应我国发展需要的,也是促进内蒙古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外商直接投资(FDI)会对东道国或地区产生外部环境的正负影响效应,给低碳经济发展带来变数,投资于内蒙古的外商直接投资需要引导、规范和管理,使其符合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福建做到"低碳"和"经济"双赢,甚至可以说是低碳、经济和社会三赢。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福建省在能源结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资金和技术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但与此同时,在减排空间、后发优势和森林资源丰富等方面,福建省也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因此,福建省应该从优化能源结构、着重发展具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及其设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发挥森林资源丰富的特点,提高碳汇能力等方面入手,发展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人类正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是未来贵州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选择。在分析贵州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基础上,提出了几条适宜贵州省情的"十二五"时期低碳经济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及发展路径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在我国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背景下,发展低碳城市是开拓新型城市发展理论和规划理论的有利契机,需要建立评价机制来辅佐相关政策的制定。模糊粗糙集方法作为一种新兴的处理不确定性、不精确性的数学理论,可以仅利用数据本身的信息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有效约简,在处理决策信息系统的离散属性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为此,本文构建了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粗糙集理论,建立了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模型,并用实例佐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进而对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路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新兴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约束,围绕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来发展低碳经济,将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产业基础应该是低碳乃至非碳消耗的新兴产业,未来的经济是低碳经济,未来的竞争是低碳产业之间的竞争。对我国来说,提高碳意识,尽快调整发展战略,率先布局低碳领域,积极发展与低碳经济相适应的低碳新兴产业,才能在世界经济低碳化过程中争取主动;同时,对发展低碳新兴产业中的风险要给予重视,力求以变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