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背景下,数字经济发展对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期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赋能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可显著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且这一促进效应具有显著行业异质性特征,具体表现为服务业企业创新能力比工业企业更容易受到数字经济发展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约束、人力资本结构和供应链优化是数字经济赋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路径。基于此,应当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数字经济赋能作用;制定差异化发展机制,精准布局行业创新升级;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约束,以期为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选取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相关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数字技术发展指数与工业绿色转型水平,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检验数字技术赋能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各省(区、市)数字技术与工业绿色转型的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数字技术能够直接促进工业绿色转型;创新水平提升和能源结构优化是数字技术赋能工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渠道;数字技术与工业绿色转型在空间上呈现出“高与高”“低与低”聚集的空间特征,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存在。因此,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数字技术的空间溢出效应,因地制宜推进数字技术与工业融合发展,促进工业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3.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新基建投入.研究聚焦于新基建对数字经济影响的理论机理、实际影响及地区影响差异.理论分析得到数字经济不仅通过直接传导路径,而且通过创新质量提高和空间溢出等间接传导路径赋能数字经济发展.实证分析基于2010-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别构建新基建投入、创新质量和数字经济发展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新基建投入.研究聚焦于新基建对数字经济影响的理论机理、实际影响及地区影响差异.理论分析得到数字经济不仅通过直接传导路径,而且通过创新质量提高和空间溢出等间接传导路径赋能数字经济发展.实证分析基于2010-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别构建新基建投入、创新质量和数字经济发展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对高技术企业创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测度2012—2021年地级及以上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结合中国沪深A股高技术上市企业年度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从技术市场发展角度出发,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高技术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且经过稳健性检验后此结论依旧成立;技术市场发展在数字经济与高技术企业创新之间发挥重要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高技术企业创新的影响在中西部地区更加显著。基于此,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夯实企业创新基础;完善技术市场,推动企业成果转化;激发区域创新潜能,提高中西部企业竞争力,以此促进高技术企业持续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党和国家将创新置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工会作为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实践中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有研究表明我国工会对企业生产创新具有积极影响,然而,对于企业工会如何促进企业创新,目前学界尚未有清晰和深入地解释。本文基于“嵌入—赋能”视角对4家制造型企业进行扎根理论的多案例探索性研究,构建出工会促进企业创新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工会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路径是由外部组织嵌入激活工会内生动力,从而实现外部力量和内生力量之间的高效联合,在这个过程中,既要给予“政策”、“思想”、“资源”的支持,又要立足工会自身优势与职能的发挥,对员工进行参与赋能、技术赋能与精神赋能,以此提高员工的技术技能素质,促进企业创新。此外,技术赋能是工会助力企业创新实践的核心维度,其重要性应给予高度地重视。通过深入挖掘企业工会促进企业创新的作用路径,不仅有助于丰富现有工会助力企业发展的理论基础,而且对于推进工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选取2008—2021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可供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技术可供性对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技术可供性对国有、高新技术以及处于扩张阶段企业创新绩效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据中介效应检验可知,数字技术可供性以降低创新成本与促进商业模式变革为途径,助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在政策环境与组织结构变革影响下,数字技术可供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据此,建议强化数字新基建空间布局,提升数字技术赋能价值;激发数字技术创新活力,发挥资源共享效能;出台创新导向政策,重塑组织模式架构,希冀对企业创新绩效提升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创新持续性是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对实体企业的长期成长有重大影响。基于2011—2020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从双元审计角度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不仅会显著推动企业创新持续性,还能通过提高双元审计质量进一步增强企业创新持续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中小规模企业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显著特点是创新,即创新将成为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日益明显。管理学是以管理活动为对象,侧重研究管理活动运动的一般规律,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以实现组织目标、提高运营效率的一门科学。管理理论的性质、特征、管理活动的实践与管理理论的变动,导致管理理论的创新,这是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经济运行效果的源泉所在。当前,国内外实业界和管理学界,对管理理论的创新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成为21世纪的国际性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效率水平的提升可以使得地区快速取得竞争优势,而创新活动的顺利展开需要有一定的创新资源投入,财政分权制度使得地方政府拥有较大的财政自主权,因此可以充分发挥财政分权对于资源配置的优势作用。但是地方政府资源投入的高效性、中央政府监督的有效性、二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等均会对区域创新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而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会有所缓解,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等问题也可以得到较为有效的解决。文章从数字经济角度探究了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财政分权确实可以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并且存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效应,当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跨越门槛值之后,对于创新效率的作用力度增强,更有利于促进创新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数字化商业模式对制造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以国内288家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数字技术应用、商业模式创新和创新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法验证了数字技术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应用对商业模式创新及企业创新能力之间存在显著正向作用;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和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均能显著促进企业创新能力,且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的正向作用更强;商业模式创新在数字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关系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基于以上发现,提出了管理启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数字技术应用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选取2008~2021年我国A股国有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应用对国有企业创新有促进作用;相较于非国有股东占比,委派董监高在数字技术应用促进国有企业创新中的作用更强;数字技术应用可通过提高企业动态能力和降低企业管理成本促进国有企业创新;数字技术应用对国有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中央企业、中小企业、处于垄断行业和市场化水平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国企对数字技术的应用,发挥国企在新一轮科技浪潮中的引领作用;在推进国企混改的过程中,需加强对非国有股东是否参与公司治理的关注;国企在应用数字技术的同时,应时刻审视自身动态能力、管理流程和决策效率等。  相似文献   

13.
数字技术是支撑贸易数字化的重要基础,目前已逐渐成为新发展格局下推进贸易强国建设的强劲动能。本文基于2007~2015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申请的数字技术领域专利文本,运用机器学习方法测算数字技术专利的创新度指标,进而考察异质性数字技术对企业出口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应用数字技术能显著促进企业出口质量升级,这种促进作用主要由高创新度的颠覆性数字技术引起,而低创新度的渐进性数字技术对出口质量无显著影响。具体来说,颠覆性数字技术通过优化生产经营效率、促进服务化转型和加速创造性破坏三方面机制作用于企业出口质量。本文研究结论提供了数字技术赋能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层面经验证据,为进一步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推进数字强贸工程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探索更具适用性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是企业在国家新发展阶段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而数字技术与创新要素的有效协同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以格力电器为典型案例,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展开研究,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以及选择式编码,分析数字技术、创新要素在格力电器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试图构建数字技术协同创新要素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及启示。  相似文献   

15.
推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升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已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利用2003—2020年中国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随机前沿全赋能效应模型,运用反事实分析方法,分析数字经济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赋能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的赋能效应,这种效应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条路径实现,其中,通过技术进步赋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为主要作用路径。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合理化、高级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赋能效应较大,而赋能技术效率的效应相对较小;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着力发挥数字经济对技术进步赋能作用,使得数字经济深度赋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效果更为明显;数字经济对南方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赋能效应更为显著。为进一步提升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经济复苏不稳定的环境下,基于数字经济背景下赋能企业财务管理与服务模式创新,把握新经济发展阶段客观要求,以数字技术为支撑,顺应信息技术变革之大变局,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坚定不移走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之路,用数据驱动财务价值创造,赋能企业管理价值创造和企业高质量发展,以及企业战略转型。本文基于数字经济时代,通过分析数字经济对智能财务发展的影响和智能财务赋能企业财务管理价值创造的方式,阐述智能财务建设的阶段和路径,多维度地对智能财务的内涵和发展模式进行阐释,提出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框架体系和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辛琳  孟昕童 《会计之友》2021,(24):57-64
选取2010—2019年数字经济上市企业为样本,以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数字经济背景下社会网络、知识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上市企业的社会网络与知识网络双重嵌入对创新绩效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表现为:社会网络嵌入缓解数字经济企业融资约束,从而推动创新绩效发展.而融资约束在知识网络嵌入与创新绩效关系中没有发挥显著中介效应.文章创新之处在于从交互赋能视角研究数字经济背景下网络嵌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对以往单一网络嵌入的相关研究进行丰富和补充.企业应充分利用社会网络和知识网络的交互赋能机制,缓解融资约束,不断提升资源获取能力,提升团队的知识敏感度和知识迁移能力,提升数字经济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8.
数智经济时代,在新技术群的赋能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出现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收益递增的态势,这颠覆了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经济理论认知,促使企业经济理论创新提上重要议事日程。鉴于此,本文通过拓展“技术-经济”范式,形成技术变革—经济变革—理论变革的逻辑脉络,即新技术群通过影响“成本-收益”变化引发企业经济理论创新,从六个维度系统性地进行阐释,包括从基于传统要素的经济理论到基于数据要素的经济理论,从基于时空合一的经济理论到基于时空分离的经济理论,从基于所有权的经济理论到基于使用权的经济理论,从基于生产者的经济理论到基于“产消者”的经济理论,从基于竞争的经济理论到基于合作的经济理论,从基于商业价值社会价值分离的经济理论到基于商业价值社会价值合一的经济理论。对这一问题的探索,旨在促使企业由工业经济时代思维转向数智经济时代思维,引发更多关于企业经济理论创新的探讨,构建更为体系化的企业经济理论范式,从而更好地指导、服务数智经济时代下的企业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我国汽车工业1997到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应用Engle—Granger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就技术转移对技术进步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的汽车工业中,技术转移与技术进步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技术转移并没有促进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促进了技术转移。最后,基于这个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巧华 《财会月刊》2022,(22):148-153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带来高效和便利的同时也引致新的风险和争议。在此背景下,企业科技向善的呼吁应运而生,如何向善成为重要议题。本文按照“不善原因——突破路径”的逻辑,首先对科技创新与应用不善的原因展开分析,再从数字技术对企业组织形态的影响、企业向利与科技向善的耦合统一,以及企业可以借助数字技术赋能实现风险预测等方面,思考如何促进企业科技向善和规避不善的问题。研究表明,企业科技向善不仅需要科技伦理治理,而且需要作为经济社会微观主体的企业善利同构,同时基于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发展将有助于降低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从而有助于科技创新多元主体共同合作共治,降低科技治理成本和提升社会生产经济效率,进而为科技推动经济社会良性可持续发展和共同富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