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多次提到加强保险支农相关措施,包括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实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鼓励发展渔业保险等。  相似文献   

2.
“保险+期货”能够有效弥补农产品价格保险在目标价格厘定困难和缺乏系统性价格风险分散途径方面的缺陷,规范农产品保险的承保及理赔标准。但期货价格对个别试点地区现货价格代表性不高、期现价格联动性不足等问题,导致参保农户时常会面临赔付不足或赔付过度的情况。本文采用玉米和大豆“保险+期货”试点项目数据,分析了“保险+期货”的赔付情况及对农户生产经营风险的实际保障效果,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农产品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效果对“保险+期货”赔付合理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套期保值效果越好,“保险+期货”项目的赔付偏差越小,套期保值效果的提高能显著增加“保险+期货”项目的赔付合理性,但影响效果在不同实施模式和区域间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建议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基础设施,制定更为合理的赔付标准,规范查勘定损工作,以改善赔付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保险+期货”模式基于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各自专业优势,帮助农户和涉农企业通过金融工具规避农产品价格风险。从运行机制看,“保险+期货”模式下农产品价格风险转化为保险赔付风险,并通过场外期权交易转移给期货公司,由期货公司通过期货交易进行风险对冲,从而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本文以海南橡胶“保险+期货”试点和广东林业“保险+期货”试点为例,介绍“保险+期货”模式落地实施情况,从丰富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优化“保险+期货”模式保费补贴机制两方面提出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4.
“保险+期货”模式是缓解农产品市场风险、促进农户增收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广西开展的糖料蔗“保险+期货”与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项目,归纳总结广西糖料蔗“保险+期货”模式的实践现状和存在问题。研究发现,广西糖料蔗“保险+期货”模式存在制度供给与配套设施不健全、地方财政支持压力大、保险公司参与内生动力不强、产品设计不完善等现实问题。为促进糖料蔗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借鉴国内典型农产品“保险+期货”模式的经验基础上,文章提出完善跨领域的制度环境与风险监管机制,优化“保险+期货”政策支持体系,改进保险和期权产品方案设计,提升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和相关经营主体的风险管理能力等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在《期货和衍生品法》的不断引导与助力下,相关各方将继续播撒“保险+期货”的种子,为乡村产业发展贡献更多的“期货方案”,当好乡村振兴的“领跑者”,续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自2016年以来,“保险+期货”连续七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月22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其实,经过多年的试行、推广,“保险+期货”模式已经得到市场的认可,对服务“三农”、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期货和衍生品法》的出台,将进一步促进“保险+期货”模式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未来,更多“保险+期货+N”的优化模式和相关金融产品将在实践中不断涌现,并更精准发力。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国际贸易形势愈加复杂的情形下,养殖户受粮食价格波动制约,面临较大的养殖成本风险,其中"保险+期货"模式能够有效防范饲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以2019年在海口市开展的养殖类"价格保险+期货"试点为例,围绕试点项目运行机制、项目运行效果、项目优势与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展开分析.结果表明:试点项目成效明显,成功为养殖户规避了饲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风险,有利于推动海南省养殖业的稳定发展;但试点项目依然存在保费过高、"基差风险"难以避免等不足.最后,针对养殖类"价格保险+期货"模式的推广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保险+期货”模式作为一种有着鲜明“本土化”色彩的新型农业市场风险管理工具,近年来受到各方关注,并实现了快速发展。从国际视野来看,美国的农业收入保险也利用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是近年来我国学习和借鉴的对象。论文回顾了我国“保险+期货”模式兴起的历史背景,总结了“保险+期货”模式在业务分工、风险管理功能、财政补贴与金融联动等方面的运作特征,从期货市场的功能运用、定价机制、风险分散机制、政府财政支持、监督与管理等方面比较了“保险+期货”模式与美国农业收入保险的运作机制,对“保险+期货”模式的发展定位、“保险+期货”模式与农业收入保险的协同发展、“保险+期货”模式的保费补贴、“保险+期货”模式的监管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秦敏花 《西南金融》2022,(12):69-80
我国“保险+期货”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从运作机理看,其充分利用了期货和保险的优势,将保险与期货结合起来,是保险业和期货业之间的一种跨界创新。近年来,我国“保险+期货”发展迅速,试点品种日渐增多、地域范围不断扩大、模式不断创新,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连续出台政策予以肯定和支持。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保险+期货”各参与主体之间尚未构建起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保险产品以价格保险产品为主,收入保险占比较低;保费补贴仍以交易所提供补贴为主;风险分散机制、法律和监管体系不完善等。因此“,保险+期货”模式需从多方面进行优化,进一步完善“保险+期货”的运作机制和模式;推动保险产品由价格保险向收入保险转变;建立以政府为主的保费补贴机制;构建包括再保险、期货市场在内的风险分散体系,完善法律和监管体系,以确保其功能得到更好发挥。  相似文献   

9.
徐媛媛  崔小年  王聪  张硕 《保险研究》2022,(7):69-84+95
“保险+期货”作为创新型的农业风险管理模式,已连续七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覆盖多种农产品的产品谱系。本文以“保险+期货”模式的定价机制与风险敞口为切入点,结合现有试点品种,对“保险+期货”模式的适用性及其风险管理效应进行科学评估。研究发现:第一,波动率是影响“保险+期货”成本的关键变量,其中价差期权与障碍期权费率随波动率增幅趋减,是极端行情中的“保守型”选择;第二,针对不同波动率的期货品种,采用梯度保障水平和差异化定价策略,能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第三,“保险+期货”存在对冲与基差风险,在波动率低、标准程度高的承保品种上更可能实现风险管理闭环。本文研究以期为优化保险合约设计提供参考,进一步推动“保险+期货”对标降本、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0.
<正>2月13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下发,持续聚焦“三农”工作,保险依旧是其中的重点。据统计,今年的一号文件,6次提及“保险”,其中,在“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部分,郑重提出要“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同时要“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实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在“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部分,则强调“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并“鼓励发展渔业保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保险+期货"模式在各地陆续试点推出,正逐渐成为我国小微农业主体主动管理农产品价格风险的新型优质工具。本文考察了"保险+期货"模式的基本原理、运行情况、服务功能以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表明:一是期货价格保险相较于传统目标价格保险,其在目标价格和结算价格厘定、风险对冲机制、价格透明度和历史数据完整性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二是"保险+期货"模式具有有效整合分散型小微农业主体、实现跨市场套期保值、锁定未来销售价格、优化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等功能。基于此,本文提出构建金字塔型目标价格保险制度的设想,并从政策环境、保险市场、期货市场三个方面阐述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产品"保险+期货"模式对转移农产品市场风险,实现农业和农民稳定增收,特别是对贫困农民转移市场风险,实现"十三五"扶贫攻坚和精准脱贫目标作用重大。而作为一种新型金融工具的创新,"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在实操过程中也衍生出新的风险因素。论文从"保险+期货"模式助力精准扶贫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其面临的定价倒挂、操作困难、基差严重、流动性弱、违约可能性高、系统性波动、流程断裂七大风险,借鉴了美国农业保险与期货市场发展的先进经验,从精准扶贫视角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农业保险是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工具,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稳定器"和"安全阀"。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农业保险提出了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推进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扩大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和"保险+期货"试点、探索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实施以奖代补试点等新要求。近十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完成了  相似文献   

14.
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既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影响消费者的消费预期,进而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造成重大影响。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支持重点领域特色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上市。由此可见,"保险+期货"渐成为我国金融市场探索推出的服务乡村振兴、支持"三农"发展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李正强  赵亮 《中国金融》2023,(22):52-54
<正>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基本构建了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基础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同时,保险公司、期货公司、期货交易所和地方政府根据农民管理价格波动风险的现实需求,相互协作、合力探索出了管理农产品价格风险的“保险+期货”模式。我国“保险+期货”是建立在农业保险和期货市场不断发展完善基础上,两个风险管理市场密切协作、有效管理农产品市场价格风险的重大创新。该模式自2015年8月以玉米价格险为开端,  相似文献   

16.
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市场都是政府服务农业、保障农产品安全战略的重要金融渠道。2016年《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首次从国家政策层面对保险与期货对接模式进行了肯定,“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明确要求稳步扩大保险与期货对接模式的试点,国家通过市场化轨道推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步伐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保险与期货对接模式对于确保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农业风险管理体制的重建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分析保险与期货对接模式的实施背景以及理论可行性的基础上,借鉴美国农业风险管理模式的内容和经验做法,梳理我国保险与期货对接模式的现状与问题,为我国“保险+期货”模式的更好发展提供有效且具有实操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农产品"保险+期货"作为创新型农业风险管理工具,为农户提供了应对农产品价格风险的工具,激活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转移功能,为保险公司找到了新的风险转移途径。农产品"保险+期货"在中国还处于试点阶段,如何开拓与普及,如何使其提升效率,还有许多需要深入研析与探讨的问题。论文通过分析农产品"保险+期货"制度的运行机理,梳理国内的试点实施现状,在识别试点过程中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及完善我国农产品"保险+期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构建高效率的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制度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粮价形成机制改革背景下的"保险+期货"模式通过农产品价格保险以及承保风险在衍生品市场进行二次对冲,降低了各参与方尤其是农户的风险。从微观层面而言,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收入保障的同时,也实现了承保风险的转移和分散;从宏观层面而言,对于服务"三农",落实农业领域改革开放要求,促进金融业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有着重要意义。论文在分析辽宁省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保险+期货"的优势、潜力及问题,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广试点范围,建立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机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际地缘政治、贸易保护主义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对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了一定威胁“,保险+期货”作为分散价格风险,保障农民收益的金融手段受到高度重视。为完善我国农产品风险管理体系,优化“保险+期货”发展模式,本文总结借鉴美国使用期货的经验,分析了我国“保险+期货”阶段性发展成效以及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并提出将该模式作为保障农民基本收益的工具手段,纳入以农业保险为基础的农业风险的管理体系当中,促进保险和期货的结合,提升金融赋能我国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效能。  相似文献   

20.
自2016年以来,"保险+期货"连续四年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论文通过系统分析近年来"保险+期货"模式的试点情况,梳理其可复制经验,同时指出存在的惠及群体狭窄、市场化运作不足、长效机制缺失等问题,结合农业银行对农业保险形成机制的补充和优势,引入了农行产品和服务,提出了一体化的业务平台,并引进区块链技术,强化了风险分散,打造出面向小微企业的新型商用农业保险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