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沙海霞 《活力》2023,(21):31-33
企业党建特色品牌是企业党建理论形象化、典型化的综合反映,具有党建工作价值指向、过程指导、价值认同的作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实际,探索企业党建特色品牌建设路径,充分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打造企业党建特色品牌,可以为企业转型提供更加清晰、明确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作为企业,如何在新发展格局下,抢抓发展机遇,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是摆在企业发展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践行安全发展理念,提升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创新管理,努力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团结奋斗,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等多个方面阐述了企业在发展中如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上分析内蒙古林区经营模式在实践中的优势及实施中的不协调因素(如低效的产品差别化、市场对接脱节等),并依据内蒙古森工集团的实际情况提出构建有执行力的团队、推进科技创新等具有可行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陈亮君 《物流技术》2023,(9):129-131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物流管理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意蕴,为高校物流管理课程思政建设指引价值方向、提供坚实动力、赋予时代使命。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背景、课程特色、方法工具、未来就业等方面,把新时代伟大成就、新时代使命任务与大政方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等作为重要内容融入高校物流管理课程思政建设,并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增强融入的系统性、有效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最有力的教学依托和最鲜活的教学资源。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是坚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主阵地的必然需要,也是促进《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推动培养时代新人成长成才的时代需要。在逻辑理路上,以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来夯实理想信念之基、提高道德文明素养、立足全面依法治国,引导学生做新时代昂扬奋斗者、崇德向善者、守法用法者。在实践层面上,要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在课前应懂尽懂党的二十大精神、课中应教尽教党的二十大精神、课后应用尽用党的二十大精神,从而不断提升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是党在统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召开的一次重要大会,具有谋新篇布新局创未来的历史性作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教育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意义境界和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使命任务,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永续发展、有助于个人全面发展、有助于提升课程思政的质量。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要在内容供给上构建基于理想信念的价值引领体系,在教学方法上构建基于方式创新的知识嵌入体系,在课程设计上构建基于特点属性的分类施教体系,从而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7.
主体功能区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战略,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重大意义。主体功能区战略发端于思想、框定于规划、推进于战略、巩固于制度,落脚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适用于生态文明新时代。针对当前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应找准主体功能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定位,在全国层面带状划定城镇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以及战略性矿产资源成矿区带、水资源过度利用区基础上,采取“县+乡镇/街区”的差别化政策单元,健全差异化政策体系,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晶 《活力》2023,(22):4-6
“龙江精神”和“五色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和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作为红色教育进行开发与应用,可以有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四史”教育,增强学生对中国精神的认同感和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同时,将“龙江精神”和“五色教育”纳入学校思想政治建设,探索“龙江精神”和“五色教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措施,将其转化为思政教育资源,就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履行好新时代育人育才的使命,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2010年年底,国务院颁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全国性的空间开发规划,即《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1年年初,十二五规划《纲要》专门对未来5年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任务作了具体部署,标志着主体功能区已从规划编制进入到实施时期。主体功能区规划付诸实施,是使我国经济社会走上科学发展轨道的一项带有根  相似文献   

10.
主体功能区战略是按照类型区调控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创新,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推进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探索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11.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低碳浪潮的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与空间发展秩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阐明了经济结构调整与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对立统一关系,经济结构调整最终统一于主体功能区战略之中。以区域功能为主线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廓清了经济结构调整与主体功能区战略关系的迷雾,厘清了两者的逻辑关系,深化了对经济结构调整与主体功能区战略关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睿 《价值工程》2012,31(7):107-108
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这一重大的决策。不仅考虑了空间的秩序开发、空间的结构优化,更能够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于是主体功能区规划需要正确评估区域发展潜力,其中地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作为一重要基础,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引导、调控主体功能区发展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物业管理》2022,(11):24-25
<正>10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要求“精心策划、集中报道,大力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全党全社会对党的二十大的热烈反响和积极评价,宣传各地区各部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为落实这一要求,本期《聚焦》栏目特别推出“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重点讨论当前物业管理行业如何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践行新思想,谋划新作为,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是从税收政策的角度研究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协调发展.对促进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乃全国人民共同关注的焦点,而审计人更为关心的是报告里有关“审计”的论述。尽管二十大报告没有直接提到“审计”一词,但是多处涉及到了与审计相关的内容,从一些关键的词汇上就可以判断。综合起来,主要有“监督”“风险”“节约”及“经济安全”等关键词。其中,监督是审计应有的内涵,风险需要审计予以排除,节约是审计的目标之一,而经济安全更离不开审计的护驾。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与评价——基于承载力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与评价是我国实施十一五期间区域发展战略的一个根本问题。本文以省为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单元,采用2006年的统计数据,选取20个统计指标分别从资源、环境、经济三个角度,采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测算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承载力和承载压力,进而构建承压度指标作为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指数。计算结果显示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区整体承载压力相对较大,建议作为优化开发区;而吉林、云南、湖南、江西等地区承载压力相对较小,建议作为重点开发区。  相似文献   

17.
推动我国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在对政府财税政策推动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试图较为全面而系统地提出我国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总体思路、政策机制和配套设计。国家“十一五”规划所提出的区分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思路,对于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和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钱龙 《价值工程》2009,28(10):13-15
主体功能区建设,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了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经济学理论、区域分工与协调发展的理论、空间结构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四种经济学理论;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我国今后区域开发格局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月将迎来西部大开发十周年。近十年来,西部大开发取得了巨大成效,西部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基础设施明显增强,生态环境得到了更有力保护,老百姓也得到了更多实惠。为了迎接西部大开发下一个十年新的更大发展,我们特开设"西部大开发十年"专栏,请有关各方专家、学者、官员进行持续深入探讨、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20.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是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党的十七大根据我国资源、环境和发展潜力等具体实际而提出的。云南在维护边疆安宁、增进民族团结、保护生态环境、禁毒防艾等方面承担重要职责,大部分区域被规划为禁限开发区,促进科学发展亟待破题。财政政策是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以主体功能区建设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形成的影响和挑战进行分析,从财政体制、政策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