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研究问题银行风险处置机制,有利于化解风险,稳定金融市场秩序。文章通过梳理国际存款保险协会(IADI)《有效存款保险制度核心原则》(以下简称《核心原则》)中有关问题银行风险处置方面的内容,总结近年来国际上问题银行处置探索实践,并对我国建立银行风险处置机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工作涉及面广、敏感性强、成本高,对金融体系和社会稳定都有较大影响。本文整理了国内外自1257年以来历次银行风险处置情况,分析了银行风险处置措施的历史演变。研究发现:一是政府对银行风险处置逐渐积极主动,资本注入和担保类处置措施的使用频率增加,且更多使用多样化、灵活性的组合措施;二是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银行风险处置措施分别表现出“群体性”和“单一性”特征;三是市场化处置程度越高、风险处置机制越完善的市场,处置效果更优、财政负担越低;四是银行风险处置主导部门从“财政”主导逐步转向“财政”与“中央银行”各有分工的模式。建议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提升市场化处置程度,强化银行自救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存款保险机制作用,完善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制度。  相似文献   

3.
王玉玲 《中国金融》2023,(16):78-80
<正>美国《联邦存款保险法案》的系统性风险例外(SRE)条款和《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的有序清算机制(OLA),搭建了系统性风险应对的基础框架,并赋予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系统性风险处置职责。2023年3月12日,为应对投保机构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危机的传染效应,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和FDIC确认了两家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并及时宣布启动SRE条款,对两家银行存款实行全额保障。为保障未受保存款,  相似文献   

4.
本文围绕构建银行业市场化风险处置机制的目标,结合国内外商业银行破产风险处置现状,以及我国对相关国际标准的符合情况,对建立和完善存款保险制度与企业破产法的有效衔接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对破产银行进行高效有序处置,及时化解和妥善处置金融风险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出现大量银行机构倒闭,处置成本持续上升。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政府开始创设以《存款保险法》为法律核心、金融服务厅(FSA)为决策核心、存款保险公司(DICJ)为处置核心、存款保险基金为融资核心的破产处置机制,通过特殊的“金融整理管财人”机制,赋予DICJ较大自主权力,明确一般风险处置、金融危机处置两类破产处置机制,确保破产机构及时有序退出,取得较好效果。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我国个别金融机构风险凸显,因此应充分借鉴日本银行破产防范及处置经验,以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相似文献   

6.
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处置需中央与地方协作,形成合力。2017年以来,在中央与地方协作下,我国成功处置一批高风险银行,在划分中央与地方职责分工、强化协作,发挥存款保险市场化处置平台作用等方面开展实践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认真梳理高风险银行处置实践经验,分析风险处置中中央与地方协作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建立健全常态化风险处置机制、双层架构处置协作机制、激励相容机制,充分发挥存款保险市场化处置平台作用等相关建议,以期为建设稳健高效风险处置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金融监管研究》2017,(8):111-111
应二十国集团要求,2017年7月3日,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发布了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影子银行活动和风险演变的评估,以及危机后风险处置政策和监管充分性的评估。该评估强调,影子银行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促成影响已明显下降,一般情况下不再构成金融稳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问题银行市场化退出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一环,随着《存款保险条例》的实施,我国问题银行退出走向市场化轨道,但是在风险预警、早期纠正、风险处置和司法破产程序方面依然存在不足。根据我国问题银行市场化退出的实践,参考国外有关经验,建议从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健全早期纠正机制、加快形成市场化风险处置机制和完善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四个方面对问题银行市场化退出机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9.
<正>2023年3月10日,美国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简称SVB)在出现大规模挤兑后被关闭并由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接管。在风险可能进一步蔓延的情况下,3月12日,美财政部、美联储、FDIC强力联合极速应对,全额偿付被接管银行存款、推出银行定期融资计划(BTFP)提供流动性支持。SVB破产事件的启示是,报表数据反映要真实准确,积极发挥存款保险制度作用,充分的法律授权、充足的风险处置资源、强力极速的监管应对是金融风险处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一、盘活存量——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机制.提高不良资产处置率 (一)建立银行不良资产一级批发市场,提高透明度,扩宽处置渠道。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主要是靠自己清收,后来罔家成立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随着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注资剥离不良资产的可能性已不存在。在银行自己清收成本大、效率低的情况下,创新处置机制,建立统一规范的银行不良资产一级批发市场就成为一种理想的选择。银行将不良资产的债权、  相似文献   

11.
房产抵押贷款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华南金融电脑》2009,17(9):100-100
一、房产抵押贷款存在的风险(一)抵押登记权的风险一是“一物多押”的风险。借款人将房产抵押给多个银行后,一旦破产倒闭,抵押房产将很难处置变现。二是土地使用权的风险。银行办理房产抵押登记手续时,如果只是办理了房产抵押登记,而没有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抵押的房产将无法处置变现。另外,农村的集体土地如果用来办理抵押贷款,必须转化为国有土地。(二)土地性质和用途变更引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问题银行市场化退出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一环,而存款保险制度则为问题银行市场化退出奠定了法律基础。《存款保险条例》实施以来,我国高风险银行市场退出机制不断完善,市场化处置方式不断拓展,早期纠正机制及存款保险基金规模也得以逐步发展。但在问题银行界定、早期纠正措施、法律规范体系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借鉴英美等国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我国亟需在风险预警机制、市场化风险处置机制、市场化退出法律机制等方面,完善问题银行市场化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3.
陈璐 《西安金融》2006,(6):31-33
分类偏离度是风险监管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分类偏离问题进行调查发现,分类偏离是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分类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产生原因主要有:(1)银行分类技术存在缺陷;(2)银行激励约束机制不合理;(3)分类所需的信息不对称;(4)五级分类定性原则多,准确把握分类的标准较难;(5)银行间竞争影响分类准确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商业银行应提高分类技术,改进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信息审查和健全制度;监管部门应完善和细化《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增强各行分类标准的可比性,加强对抵质押物价值评估,集团客户分类;表外信贷资产分类的指引;不良贷款监管应重点考核银行分类真实性和降低风险所采取的措施、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欧美等主要经济体认识到,为避免金融机构特别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倒闭对金融体系带来的严重冲击,有必要对金融风险处置机制进行改革,建立高效有序公平的处置机制。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在总结各国危机应对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发布《金融机构风险有效处置机制核心要素》(简称《核心要素》),明确了金融风险处置的核心要素和原则。我国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造基础模型和扩展模型,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传染机制、不良资产处置在规避系统区域性金融风险中的作用进行理论探讨。结果显示,个别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会逐渐传染至其他地方政府,并最终传递至金融体系,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而不良资产处置能够提高银行预期收益进而提高风险容忍度,缓释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传染。因此,我国一方面需要协调推进财政分权、金融集权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另一方面需要优化不良资产处置环境、丰富不良资产处置工具,从路径上隔离地方财政风险与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6.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为商业银行市场退出奠定了基础,完善的商业银行市场退出机制有利于问题银行风险出清,进而维护银行系统稳定和有序竞争.存款保险制度在处置银行风险中具有稳定预期、防止挤兑、保护利益相关者权益等正向作用,但也存在市场约束弱化、道德风险等问题.目前,绝大多数国家已经实施了存款保险制度,积累了不少可参考借鉴的经验.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化实际,需要进一步完善存款保险制度,更加注重审慎监管与存款保险早纠机制的有机结合,完善存款保险制度的市场化风险处置平台作用,健全商业银行风险退出处置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17.
对于目前正在进行的一些金融改革试点来说,在银行机构机制方面的创新,如所有权形式,法人治理机构以及风险处置机制等,应该优先于简单的数量扩张。  相似文献   

18.
国外存款保险制度中的早期纠正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在对危机处置中存款保险制度的表现、作用、机制功能等不断评估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国际社会逐渐认识到应赋予或加强存款保险制度中的早期纠正机制,提高存款保险制度在处置金融风险尤其是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的前瞻性和有效性,防范金融风险的升级与扩散,降低风险处置成本,以此促进金融稳定?2013年3月,国际存款保险协会(IADI)发布《存款保险制度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一般指引(讨论稿)》,就存款保险如何在问题银行的早期纠正方面发挥作用提出政策指引,表明国际上加强或改革存款保险制度引入早期纠正机制已进入政策实践阶段;  相似文献   

19.
2008年金融危机是一场深刻的大银行大机构危机,危机暴露出欧美金融体系在大型机构监管方面存在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等大机构的监管是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重点。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银行业实际,本文提出,我国实施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应注重发挥资本的约束机制,促进风险有效处置,充分发挥中央银行的宏观审慎管理职能,建立健全公共部门风险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20.
陈继红 《中国金融》2022,(10):58-59
<正>在企业管理中,制度机制非常重要,制度就是企业内部的“法律”。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工作十分复杂,涉及面广、管理难度大,完善的制度机制有利于金融机构更好地管理声誉风险。中国银保监会高度重视声誉风险制度机制建设,在2021年2月8日专门制定出台了《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要求各银行保险机构“要建立健全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同时对加强各项制度和机制建设,提出了更加具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