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青  张栋 《新疆金融》2010,(3):90-96
<正>一、引言"煤炭-英镑"和"石油-美元"的历史轨迹表明,计价结算货币-储备货币-锚货币演进路径,是国别货币或者区域货币脱颖而出成为国际货币甚至关键货币的重要条件。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以来,国际碳交易市场呈现爆炸式增长,2008年即使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衰退和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全球碳市场总交易额达到1263亿美元(或860亿欧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在对外经济往来中越来越多地发挥国际货币职能,若干年后发展成为国际贸易、国际投融资的主要计价结算货币以及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中国软实力强大的标志,而且是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3.
《甘肃金融》2014,(8):12-17
从战略角度而言,人民币在亚洲取得区域货币的地位,中国在对外贸易和投资中更广泛地运用人民币计价、交易和结算,是对付量化宽松这一“廉价美元”政策的最好手段。  相似文献   

4.
一、主要国际货币境内外循环流动的经验借鉴(一)美元国际循环机制及启示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为美元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条件。一战期间,在众多国家放弃金本位制的同时,美国决定恢复金本位制以扶植和加强美元的国际地位。二战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向西欧、日本等国家输出美元,更凭借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构筑起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全球多边经济体制,强化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20世纪70年代,“特里芬两难”造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坍塌,美元与黄金脱钩,进入“美元本位制”的牙买加体系。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美国一直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和较低的通货膨胀,为美元国际地位的巩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江涌 《金融博览》2004,(4):58-58
“石油美元”支撑美国经济从 2 0世纪 30年代以来 ,世界绝大多数跨国贸易长期由美元充当“一般等价物” ,其中最大宗的贸易商品石油 ,始终以美元计价和结算 ,由此还生成了对国际金融产生巨大影响的“石油美元”。“石油美元”是石油输出国在油价高企时获得的对外收支的巨额顺差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人民币跨境流通使用后出现的结算货币与计价货币分离、人民币计价职能难以发挥等问题,从驻锚货币的角度进行了讨论和研究,认为成为货币锚是货币广泛发挥国际计价功能的集中体现和关键基础,也是一国货币国际化成败的最终标志。为此,本文构建了货币替代模型,研究人民币形成货币锚的初始选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人民币跨境流通使用后出现的结算货币与计价货币分离、人民币计价职能难以发挥等问题,从驻锚货币的角度进行了讨论和研究,认为成为货币锚是货币广泛发挥国际计价功能的集中体现和关键基础,也是一国货币国际化成败的最终标志。为此,本文构建了货币替代模型,研究人民币形成货币锚的初始选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美元是美国的本位货币。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736662克。(1973年10月1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后与黄金逐渐脱钩。美元一向定有含金量,但自从1934年起即禁止私人买进和持有黄金。美元在国际市场广泛作为计价、结算、支付及储备之用。美元的地位与美国的军事、经济、政治势力等等是分离不开的。美元是国际上使用最多的货币,是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据统计现时已有五十四种货币同美元挂勾,随着美元的浮动而浮动。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途径及其策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际生产效率区域转移与货币体系错配:人民币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国际生产效率区域曾在英国,后又转移到美国,国际货币体系也由此从英镑为主导的金本位制,转为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20世纪80年代之后,国际生产效率区域逐渐从美国转移到东亚各国.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世界制造业效率突出区,对外贸易量急剧增加,但使用的计价和结算货币仍然是美元,出现了国际生产体系和货币体系的不一致现象,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错配.这种错配造成东亚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金融动荡,在中国表现为承担着美元外汇占款带来的巨大成本,使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日益加深.对此,必须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改革国内金融市场,分"三步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对外投资和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等,逐步摆脱美元体系错配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全球金融危机后,人民币国际化已经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但不会像中国的贸易自由化那样迅速。国际货币体系具有很强的惯性依赖,货币替代明显滞后于经济实力的相对变化,而美元正处于国际储备货币的壮年时期,当前的人民币难以替代美元。况且,美国将竭力维持其美元霸权地位,使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更为缓慢和棘手,朝着人民币作为显著国际储备货币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更为广泛的积极主动性,但不可急功近利。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国际化是实现中国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支撑,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明显增强背景下坚定不移推进双循环新格局构建,需要成熟稳定的人民币资本项目支持。从货币国际化推进路径及人民币当前所处的国际地位来看,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逆全球化”不断升温的整体背景下,石油人民币结算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助推作用,推动人民币在石油领域计价结算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发展的有力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朱珂 《时代金融》2014,(29):152-153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的汇率出现大幅度波动,这对于我国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中使用美元等国际货币进行计价结算来说,面临着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而人民币汇率在此次危机中一直比较稳定,在国际上赢得了一定的威望和声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就在这一时刻登上了国际舞台。本文遵循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的出台和相关规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现状——限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的因素——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出政策建议的思路——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的汇率出现大幅度波动,这对于我国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中使用美元等国际货币进行计价结算来说,面临着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而人民币汇率在此次危机中一直比较稳定,在国际上赢得了一定的威望和声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就在这一时刻登上了国际舞台.本文遵循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的出台和相关规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现状——限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的因素——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出政策建议的思路——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引发全球金融震荡,国际上“去美元化”的呼声高涨,“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面临危机.区域内货币的合作和一系列货币互换协议的签订深切表达了非美元货币意欲打破美元“一币独大”的垄断局面的诉求.在此背景下,世界非美元货币纷纷加速其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在危机中也欲谋求新的突破.人民币国际化过程是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危机中如何谋求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突破成学术界研究和探讨的热点话题,本文从人民币国际化现阶段问题出发,研究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针对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困境提出相应推进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中国外经贸发展将带来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疆金融》2013,(5):80-85
<正>一、引言二战结束以来,美元一直是全球贸易的记账货币、银行间国际收支的清算媒介、初级商品贸易的计价货币和官方外汇储备的首选,世界美元本位制极大地方便了国际贸易与交流。而近年来美国相较其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增速放缓,但美元在国际结算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构建能够概括国际货币作为储备货币、计价货币、投融资货币应用状况的货币国际地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综合评价分析法,依照欧元相对地位变动趋势的不同,将1999 Q1至2010 Q1分为四个阶段,研究其间欧元的国际地位和欧元相对于美元的国际地位变动,结果表明,欧元诞生至今,与美元相比,欧元相对地位不断提高,其主要原因是欧元储备货币和计价货币相对地位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国际化是渐进而非突变的过程货币国际化是指在商品和服务贸易、金融资产交易等国际经济活动中,货币的价值尺度(或计价)、支付结算和价值储藏等职能由国内向国外的扩展和延伸。充当国际经济活动的计价和结算货币是货币国际化的基础,而成为国  相似文献   

20.
随着金融一体化的不断发展,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越来越多地进行跨国经营,在这一过程中,银行的资产、负债从原来的期限错配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货币错配,在这方面,欧洲银行业表现尤为突出.由于美元在国际商品和金融资产计价、交易、结算中的中心地位,导致全球很多银行美元相关资产负债不断膨胀,在危机中,美元因恐慌成为短期货币,而只有美联储才有能力无限创造美元流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