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金融资产减值的基本涵义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大经济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得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困境,我国金融企业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在此危机背景下,金融资产减值情况更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2.
陈洁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0(3):70-73
金融资产属于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明确规定了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范围,即: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其他三类金融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如果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已经发生减值的,则应计提减值准备。本文结合具体案例详细解析了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3.
应收款项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各项债权,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对于属于金融资产的应收款项(如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其减值损失应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22号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确认、计量;对于不属于金融资产的应收款项(如预付账款等),其减值损失应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有关规定进行确认、计量。本文侧重于探讨具有金融资产性质的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确认和计量。 相似文献
4.
金融企业资产发生减值的情况已经大规模出现,由此产生的资产减值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公允价值是会计发展的方向,新<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其标志之一是公允价值的全面应用,这也意味着公允价值在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已经由"是否应当应用"转为"应当怎样应用、应当怎样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公允价值计量和金融资产减值相关理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隋玉明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23(1):88-92,97
金融企业资产发生减值的情况已经大规模出现,由此产生的资产减值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金融资产减值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核心问题。对我国上市国家控股银行贷款质量的研究,以前多是集中在信贷资产风险、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不良贷款对经济金融风险的影响、化解不良贷款对策等方面,但把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从企业财务管理角度对其资产质量进行的研究并不多见。公允价值的运用无论是在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之间,还是在会计准则制定者与银行界及其监管机构之间,都引起激烈的争论。公允价值是会计发展的方向,新《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其标志之一是公允价值的全面应用,这也意味着公允价值在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已经由“是否应当应用”转为“应当怎样应用、应当怎样更好地应用”。 相似文献
6.
许芳霞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0(4):50-53
对持有至到期投资,企业应当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如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的,应当根据其账面价值高于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部分,计提减值准备.已减值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价值又恢复的,应在原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内予以转回.已减值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照常计提利息,摊销利息调整,只是对分期付息的应收未收利息表外登记.发生坏账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用计提的减值准备予以弥补,并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转请表外应收未收利息.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首次提出"金融资产"概念,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资产,贷款和应收款项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类,《企业会计制度》(2001)中与之对应资产项目大体为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委托贷款和应收款项。新旧准则中金融资产减值的处理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从计量基础与会计处理两方面对金融资产减值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危机下金融资产减值方法的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源于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国际会计准则的许多问题,尤其将金融资产减值的实际损失法推到了世人舆论的风口浪尖。以此为宏观背景,结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的关于预期损失法可行性的信息征询以及《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及减值》(征求意见稿),本文首先分析了实际损失法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备受指责的原因——亲经济周期性,接着阐述了预期损失法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预期损失法与实际损失法的异同以及预期损失法应用举例.最后指出预期损失法在会计实务运用中可能面临的难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图表和举例分析的方式全面解析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及其账务处理方法。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垫款、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衍生金融资产等。企业应当在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时,将其划分为以下四类:①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②持有至到期投资;③贷款和应收款项;④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资产的分类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改变。 相似文献
10.
11.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准则》)规定.如果有迹象表明以前期间据已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的各种因素发生了变化.使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大于其账面价值.则以前期间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应当转回。转回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时.按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应计提的累计折旧与因计提减值准备而少计提的折旧额的差额.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相似文献
12.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对目前全球金融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流动性缺乏特别是出现“流动性黑洞”的市场上,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存在缺陷,会计准则应当给予金融企业在金融危机下更大的公允价值选择权,也应给予金融企业运用估值技术确定金融资产价值的更多自由,加大信息披露的力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13.
14.
刁华兰 《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10,(6):73-76
资产减值是基于谨慎原则对历史成本进行的一种矫正。新企业会计准则将资产分为金融资产和一般资产,对于银行等金融企业来说,其资产绝大多数是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情形较复杂,当确定为减值时,如何计提各种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怎样进行会计处理及计提的减值准备对所得税的影响如何,这些都是需要进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现行会计准则首次提出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概念,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同时,如有客观证据表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而可供出售债券投资减值时,减值损失的确定是采用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孰低法,还是采用内在摊余成本和可收回金额孰低法,目前会计实务界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16.
自2006年我国发布了以公允价值运用为最大亮点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以来,公允价值的运用就备受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关注.本文以金融资产为切入点,分析公允价值的理论及其在金融资产计量中的应用;探析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的利弊并提出合理使用公允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本文以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2005年度和2006年度资产减值计提和转回情况,发现不可转回性资产减值准备在总计提额中所占比重极低,上市公司主要利用可转回性资产进行利润操纵。因此,“禁止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规定并不能有效控制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 相似文献
18.
《财会月刊》2003年第10期刊登了汤湘希、张敦力同志所《对几个会计实务问题的理解》一(以下简称《汤》)。《汤》提出当已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其价值又得以恢复时,计算应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的公式为:应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金额=不考虑固定资产减值情况下的累计折旧(或净值)-考虑固定资产减值情况下的累计折旧(或净值)。按此计算出的应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存在问题、试举一例。 相似文献
19.
2006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新准则”)及其应用指南针对长期资产减值做出了规范。本文就资产减值的确认与计量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对实务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将研发支出划分为研究支出与开发支出两个子项目。研究支出要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所以从性质上看研究支出属于损益类项目。类似地,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支出也属于损益类项目,而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支出要计入无形资产,属于资产类项目。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企业发生的研发支出,通过“研发支出”科目归集,下设“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两个明细科目。期末,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要转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而对于“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如果该无形资产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则直接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开发支出”项目,等到无形资产研发成功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把“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转入无形资产,同时把资产负债表中的“开发支出”项目转入“无形资产”项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