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军 《当代陕西》2008,(2):60-62
20年前,依托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开发,神木县涌现出一批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家。这些民营企业家在掘得“第一桶金”后,大力发展煤化工业,先后生产的煤转油、煤转甲醇、煤转聚氯乙烯、煤转焦油、煤转蓝炭等煤化工产品。近几年,随着煤炭市场的升温,这些企业家充分利用市场规则,抢抓机遇,突飞猛进,在市场中摸爬滚打,  相似文献   

2.
一、基本情况 呼伦贝尔市是内蒙古乃至全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可以说,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呼伦贝尔市是以资源开发为主而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逐步形成了以森林采伐、煤炭采掘、土地屯垦、逐水草养牧为主的资源依赖型经济,成为典型的"资源立市"型城市.长期的资源开发,使呼伦贝尔市形成为资源型城市,多数城市及城镇或"以林为主","以林建城"、"以林兴城",或"以煤为主","以煤建城"、"以煤兴城",形成了以资源型产业、资源型企业为主的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3.
靖边县走上了从传统采掘业向资源循环深度利用转型的新型产业之路,既实现了工业转型,也发展了现代农业产业。陕西省靖边县依托丰富的油、气、煤、盐等资源优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上了从传统采掘业向资源循环深度利用转型的新型产业之路,既实现了  相似文献   

4.
曾几何时,这里被称为渭北黑腰带上的一颗明珠;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这里因煤而兴,又曾经为煤所累;面对困境,这里的人们选择了背着历史的包袱强行突围。这里,就是铜川。  相似文献   

5.
七台河,这座曾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城市可采储量只有4.2亿吨,按年产2300万吨计算,均衡生产年限仅为11年,七台河市资源接续和经济转型问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辽源市,曾是一个“因煤而立、因煤而兴、因煤而衰”的城市,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几年来,辽源始终坚持以创新为动力,大胆探索经济转型之路,大力发展替代产业,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模式和发展机制,加快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黑龙江省一些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增长过分依赖资源的产出。 双鸭山市委、市政府主动摒弃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遵照《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发展规划》,借助资源优势,打造煤电化基地,旨在把东部地区建设成为以煤电化产业为主导,相关产业相互配套,煤电资源综合利用,非煤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积极转变发展方式 加速推进经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城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全市藏煤面积35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2%;煤炭地质储量41亿吨,占济宁市的29.2%。煤炭资源的开采,既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大、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加速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为了避免“煤竭城衰”,邹城市立足长远,抓住当前,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创新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9.
<正>邯郸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拥有丰富的"两黑"——煤、铁资源,素有"钢城"、"煤都"之称。然而,钢铁产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比过大,该市的决策者对"一钢独大"的产业结构和未来"煤尽城衰"的后果有着清醒的认知:必须未雨绸缪,超前思索,积极探求经济转型发展之路。因资源而兴的城市,也有可能因资源枯竭而亡。资源型城市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摆脱对资源的依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为一个老  相似文献   

10.
“富者越富,穷者越穷”。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马太效应”。经济学家们在考察社会经济发展时,同样也发现这种趋势:即一个地方的经济一旦拉开了差距,资源便会向发达地区聚  相似文献   

11.
“风”驰“电”掣:中国风电企业大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力发电相对于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更为成熟、成本更低、对环境破坏更小.它是最丰富的一种电力资源,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担任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的布朗先生说,中国是风力资源储量非常丰富的国家,推广先进的风力发电技术,就可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广大城乡居民的用电需求,这既节省煤、油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2.
滨州市位于山东省北部的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北临渤海,南接鲁中丘陵,境内地势平坦,资源丰富,是山东半岛与京、津、塘经济发达地区的连接带。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鲁北重镇,在山东省,经济状况仍属于欠发达。经济欠发达使滨州的交通事业一直处于落后状态,一代代的滨州人在“越穷越修不起路,越修不起路就越封闭,越封闭就越穷”的怪圈中徘徊不前,偏僻的农村在泥泞中渴望通路,陈旧的交通设施盼望更新。  相似文献   

13.
2003年6月后,中国经济发展开始加速,在GDP直线上升的同时,一种无形反作用力正给快速发展的经济“踩点刹车”——“电荒”、“煤荒”、“油荒”、“水荒”……成了热门话题。电价涨了,煤价涨了,油价涨了,水价也涨了……这与教科书中提到的“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形成鲜明反差。我们的祖国真的成为资源贫困的国家了吗?  相似文献   

14.
煤城铜川的艰难探索 像我国许多地方的资源开发一样,处陕西关中的铜川是一个典型的因煤而兴、先矿后市的传统工业城市.过去,炭的大量开采破坏了铜川地表植被和地下水,导致当地严重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5.
永定是福建省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省重点矿区。煤炭、水泥、水电三大传统资源型产业占全县经济总量的80%左右。长期以来,当地群众依赖这些资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新时期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日前,我们来到永定乡村,深切感受到当地群众不等不靠,勇于转型,自觉转型氛围相当浓烈,农村转型发展异彩纷呈。新罗村:从"黑色"向"绿色"转型新罗村曾经是永定县坎市镇产煤大村。产业以矿产采掘、交通运输为主。2010年以来,面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资源型经济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土地抛荒撂荒、劳动力资源过剩等问题,新罗村人积极转变发展方  相似文献   

16.
从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矛盾突出的实际出发,建立“以煤补农”的政策机制,鼓励煤炭企业支持和参与所在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将新农村建设中的“以煤补农”机制和“环境经济”紧密结合,分析了山西省煤炭煤业发展和农业发展的不协调性,提出实施“以煤补农”机制的基本思路。对山西省寻求一种社会的公平发展;增强农业基本资源和生产条件的可持续性;遵循环境一经济系统发展规律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神木县坚定信心,走优化产业结构的新路子,改变“一煤独大”,建设“六同八区”。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这种急功近利的生产方式建立在对自然界的单方面索取和掠夺上,因而生产越发展,对自然界的破坏也越严重。发展绿色产业就是对人类自身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产生的严重后果的深刻反思结果。绿色产业不仅肩负着确保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等经济重任,更承载着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非经济重任。  相似文献   

19.
风力发电相对于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更为成熟、成本更低、对环境破坏更小。它是最丰富的一种电力资源,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担任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的布朗先生说,中国是风力资源储量非常丰富的国家,推广先进的风力发电技术,就可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广大城乡居民的用电需求,这既节省煤、油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0.
耒阳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是全国17个县级市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2007年,市委、市政府基于“没有煤炭就没有耒阳的今天,单靠煤炭就没有耒阳的明天”的思考,确立了“坚持科学发展,推进经济转型”的发展思路,明确了“承接珠三角,配套长株潭,学赶长浏望,领跑大湘南”的工作目标,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耒阳特色的经济转型发展之路,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