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变革是土地督察制度建立的重要诱因,行政监督理论是土地督察制度运行的理论支撑,土地督察制度是建立在现实和理论可行性基础之上的。分析2008—201o@-土地督察数据,土地督察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土地行政权力的扩张,遏制了土地违法行为,规范了用地审批行为;保障了土地资源公共利益的实现,促进了耕地资源保护、中央土地政策落实、土地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土地督察制度同时也存在进一步改进和发展的空M,从土地督察实践上看,近期可以进行一定调整,进一步明确督察机构法定职责和工作目标;从土地督察理论上看,远期还可探索土地督察机构地位独立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土地征收权行使范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提出征地范围改革方案,进行实地调查与测算,为征地制度改革进行试点,为《土地管理法》修改、编制土地征收目录提供依据。研究方法:资料综合分析法、案例比较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研究结果:土地征收范围过宽,超出“公共利益”的范畴。将土地征收权扩展到了整个经济建设用地,没有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将本应以市场行为获得的商业性开发用地也纳入国家土地征收权的客体范围,导致民事主体的私权被国家公权力不正当地剥夺。数据统计分析,在各类建设项目用地中,属于营利性质的工商业、房地产等城市经营性用地征收集体土地占总征地面积的21.9%。在划分征地范围时,建议根据基本国情分步骤、循序渐进地缩小征地范围。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检讨主流征地制度改革观点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法:文献法和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公共利益泛化是地方政府违法成本—收益分析后的理性选择;严格意义的公益征收条件下,产值倍数法测算出的补偿水平并不必然低于土地所有权价值;将土地的社会保障价值纳入征地补偿标准客观性差,与现行法律兼容性差;土地换保障既不能为征地补偿提供客观标准,也无法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论:客观征地补偿标准缺失条件下,地方政府与被征地农民逐利动机促成的逆向激励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团结。推进征地制度改革首先要构建并行于公益征收的非公益建设用地供给制度;其次应当让市场发挥定价作用,为地方政府与农民利益博弈提供客观的价格参照。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对比广西与越南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的土地优惠政策,提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耕地保护、产业政策、供地方式、土地价格、土地税费和用地审批等政策越来越为严格,邻国越南的土地政策则较为灵活.研究结论:建议广西实行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封闭运行机制,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和修改,进一步做好产业定位及配套制度的制订工作,制订实施适应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对完善中国现行征地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现行征地制度,提出完善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2004年宪法修正案区分了土地征收和土地征用两个概念,但与海外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在相关的部门法律与实践中仍然存在征地目的不明确、补偿范围过小、补偿标准过低等问题.(2)提出明确规定公共利益的范围,适时、适当调整征地补偿标准,推行征地制度的市场化运作等建议.研究结论:中国现行征地制度需要进一步改革.  相似文献   

6.
规范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分析目前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着手,就集体土地产权主体和权能、集体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产权登记和产权转移审批管理、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地价评估体系、征地补偿标准改革、土地收益分配与使用的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达到规范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维护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者的合法权益、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土地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主要包括征地制度改革,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宅基地管理、农村土地整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等。通过调研发现,安徽、江苏、深圳两省一市对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奠定了重要基础,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从长远看,应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和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土地要素市场配置和政府管控机制,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和税费调节机制。从近期看,要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加快征地制度、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促进城乡土地要素合理流动和布局优化,理顺国家、集体、农民之间的收益分配关系,着力破解城乡土地二元结构,推动城乡共同繁荣和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梳理并比较2022年国内外土地经济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研究重点,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2022年,国内研究集中于地价波动及其影响、城市土地供给、全国土地统一大市场、土地财政、三权分置、土地承包权退出、征地的公共利益边界、宅基地盘活等问题;国外研究重点关注地价影响因素、土地市场主体行为、土地市场化制约因素、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互动、征地过程中的收益分配、土地改革的分配效应等。研究结论:土地经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拓展,土地经济研究需要进一步结合中国国情,紧扣形势变化和国家需求,着力探索理论创新、实证突破和政策设计,更好地为新时代土地制度改革服务。2023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土地经济基础理论探索、新形势下的土地市场动态、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机制设计、全国性建设用地指标和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土地制度改革配套政策、重要改革试点的跟踪与评价等。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研究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的实施对城市土地管理的影响.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定性分析法.研究结果从城市土地征用、土地规划管理、土地收益等方面探讨了允许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后对城市土地管理的影响.研究结论建议严控征地范围,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对经营性项目用地通过市场运作方式取得;推行土地征用年租制,积极探索发行土地债券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债券;政府对流转的集体建设用地用途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全面推进和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产权产籍管理.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土地督察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分析耕地非农化中中央政府、土地督察部门、地方政府和公民间博弈关系,探讨实施土地督察制度的合理性。研究方法: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理论。研究结果:中央政府应当采取适宜强度的土地督察制度,给予土地督察部门足够的激励和合理而明确的耕地保护目标,使公民成为耕地保护博弈中的重要一方。研究结论:中央政府采取土地督察制度,地方政府违规是两者间博弈的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选取北京、安徽、山西、湖南、浙江、四川等省市部分地区,围绕地方在征地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管理制度等热点领域的改革实践,通过实地调研的形式进行了跟踪研究,形成了一些调研成果。"三块地"改革的地方实践征地制度改革的探索。各地征地制度改革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一是缩小征地范围。四川省成都市尝试在城镇规划建设用地区范围外,除商品住宅开发用地以外的其他非公益性用地,可以批准一定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通过露天矿用地特征研究,探索建立露天矿用地的合理制度。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露天矿用地演化过程的4个阶段分别为原地貌地类、建设用地、复垦土地和农用地,其中,只有采矿用地是真正的建设用地,露天矿用地作为建设用地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用征地制度来管理露天矿用地,存在几方面缺陷,一不利于耕地保护,二不利于合理开发与利用土地,三不利于社会和谐。而露天矿采用租赁土地制度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关键是从技术上设计好租赁归还办法、从经济利益上协调矿企与地方政府的矛盾、从法律上规范租赁行为。研究结论:露天矿用地作为一种有特殊演化特征的建设用地,以租地制度来管理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13.
构建多主体利益均衡的建设用地制度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城市土地二级市场已经完全放开,但一级市场仍由政府垄断,农业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均无法直接进入土地市场,而政府主导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格局又没有很好地理顺农民、政府、企业之间的关系,所以不仅征地拆迁补偿造成的矛盾与冲突屡屡发生,而且导致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紧张与农村建设用地闲置并存。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应进一步明确土地权利权属,并通过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及税收调节机制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格局进行调整,构建农民、政府、企业各主体之间利益均衡的建设用地制度框架,使建设用地制度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探索山西省露天采矿用地方式改革的特征、机制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措施。研究方法:文献分析、经济学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山西露天采矿用地方式改革的不足主要是试点范围的局限性,复垦—还地周期的笼统性以及补偿方式的单一性;进一步促进改革的对策是将露天矿外排土场纳入试点范围、创新用地改革补偿制度、规范土地复垦工作等方面。研究结论:(1)传统方式下的采矿用地,土地资源配置未达到帕累托最优,采矿用地方式改革势在必行;(2)从供地方式、审批制度、补偿方式和退出机制4个方面对露天采矿用地方式进行改革,可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政府、企业与农民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呈现2013年土地制度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展望2014年研究热点。研究方法:文献法。研究结果:2013年土地制度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土地征收制度、土地产权制度的成因、土地产权对其他领域的影响、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研究结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制度设计、征地制度、土地所有制、政府用地行为、土地产权等,将是2014年土地制度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构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1年江苏省南京市接待的群体性信访事件中,有近30%系因征地补偿引起。由此可见,土地征用问题不仅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已成为一个易引发社会矛盾的根源。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简评核心内容是征地审批制度与征地补偿制度土地征用制度主要由征地审批制度与征地补偿制度两个方面内容构成。征地审批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将原“分级限额审批”制度改革为以“用途管制”为核心的审批制度,将原由用地单位征地改为政府是唯一的征地主体,上收了市县政府的征地审批权,全面下放了供地审批权,等等。征地补偿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被征地的年…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分析政府土地供给管制行为对城市住房用地供给错配的影响。研究方法:从土地供应中地方动机、中央规制与市场力量相互动的政治经济学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并基于2009—2015年105个重点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1)城市商住用地供应受地方财政赤字压力的影响,在具备高房价支撑基础的城市,地方采取“饥饿式”供地策略实现其土地财政目标,反之,则通过扩大土地供应量来实现增收目标。(2)在地方差异化供地策略的实施下,偏向中西部和中小城市的新增建设用地配额正向影响城市商住用地出让规模,未考虑城市异质性的住房用地供应调控政策在地方遭遇机会主义执行。研究结论:土地供应错配根源于财政激励下地方政府基于不同市场条件的差异化供地策略的运用;中央地区偏向的土地配额管理和“一刀切”的土地供应调控亦带来住房用地供给错配的意外之果。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分析地方政府和被征地农民、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政府和上级政府间在土地征收上的三层博弈关系,探讨土地征收博弈过程中农民、地方政府、上级政府间的利益关系及由此产生的行为选择以及几者能否取得多赢的可能性,为中国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方向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图示法和演绎法.研究结果中国现行土地征收制度存在诸多弊端,使博弈主体在各自行为上非理性选择.研究结论中国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应该使得地方政府违法征地得到的好处变少;地方政府依法征地得到的好处变大;违法征地引起冲突的惩罚成本于地方政府变大,于农民变少;合法征地因被征地农民抵制引发强制执行的成本于政府变少,于农民变大.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考察地方政府土地租税收入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方法:以中国大陆1990—2013年的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和建设用地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根据协整理论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耕地占用税和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收入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土地租税收入具有促进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作用,其中土地出让收入是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影响因素,地方政府土地租税收益分成的提高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起到推动作用,建设用地变化仅与耕地占用税收入存在长期的双向因果关系。研究结论: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耕地占用税制度产生反向政策响应,合理调整土地财税体制和盘活存量土地才是地方政府经营城市土地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探究海南省海口市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完善的措施建议。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海南省海口市在征地时存在土地补偿费不足以支付基本养老费用、集体经济组织出于利益保护不愿为失地农民参保、失地农民迫于生活压力无力参保及不愿参保等诸多问题。研究结论:需要通过提高土地补偿标准、改革交费方式和期限等多种形式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