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如建筑师麦克唐纳所言:在这样一个自然资源极为有限的世界里,所有器物都可以租赁,甚至回到它们生产者手里充分利用,循环往复:从摇篮到摇篮,而不是从摇篮到坟墓。从这一途径中衍生出来的某些方法是这个平坦的世界里解决经济增长的唯一可行方案。一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行动,从对天然矿藏的依赖到发现又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为城市金属矿山而疯狂的年代已经开启。美国著名诗人安蒙斯说,垃圾应该成为当今时代的一首诗。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使人类社会发生的根本变化,主要表现在知识经济不是短缺经济,而是富民经济。地域性效应正在不断减弱,法律规定、贸易堡垒和税收政策很难只对某一个特定国家发挥作用。在商品和服务中,如果其知识含量越多,那么其价值也越高。时效性和对象性,商业秘密的作用更加显。人力资一的作用越来越大。经济增长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各国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不再是竞争的决定要素,资金在市场竞争中的权重开始下降。新材料的不断涌现,使传统的资源概念发生了变化。知识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头。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大。许多学者用科技因素来解释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特别是这两年随着美国率先步入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时代”,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时代“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在于科技。 相似文献
4.
5.
自然资源富集与经济增长——一个基于“资源诅咒”命题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uty首次提出“资源诅咒”命题后,“资源诅咒”就成为解释国家间经济增长差异,阐述为何国穷国富的一个重要纬度。本文回顾和梳理了“资源诅咒”命题的众多研究成果,从命题相关争论、作用机制、传导渠道、对策研究以及在未来面临的挑战等多方面进行了综述性讨论,以图对“资源诅咒”命题能有更准确的理解。总体看,自然资源同优越的地理区位一样,是大自然赋予的财富,本身并不应被责备,应诅咒的是利用这些财富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表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新表述,蕴含着“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的科学内涵。本文系统分析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表述的演进过程,阐述了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表述的背景和原因。提出了建立幸福指数评价指标、建立责任政府、明确政府的责任目标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8.
诺贝尔经济学得主、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在1955年发表了题为《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均等》的著名论文。他通过对美、英、德三国历史资料的分析,发现这些国家从本世纪开始出现了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的趋势,尤其是在20年代以后,这一趋势表现得十分明显。与此同时,他又考察了五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收入分配的横截面数据,发现了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比发达国家远为不均等。因此,他认为所有国家在工业化初期,收入差距会趋于扩大,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则会出现一些消除收入差距的因素,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收入差距则会出… 相似文献
9.
10.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永续的利用,实现社会永续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10.7%,增速已连续四年保持在10%或者多一点,而且年度之间、李度之间波动都比较小,呈现出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物价较低的良好态势。但是喜中有忧,主要是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2006年,按现行汇率初步测算,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5.5%,但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较高,比如能源消耗24.6亿吨标准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最近,国家经贸委经济研究中心完成的一份《论宏观政策取向的调整:从“促进增长”转向“充分就业”》报告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始终伴随着就业的压力。在此期间.我国共创造了1.7亿多个就业岗位。然而就业形势却日益严峻。报告建议,国家宏观政策取向要从 相似文献
13.
<正> 2002年11月9日——11月10日,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举办了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研讨会。来自美国、欧洲、日本、新加坡以及国内各重点研究机构、大学的教授、专家以及外贸金融业界人士约40余人与会。上海社会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种改动内涵发生重大变化,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刚刚过去的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10.7%,增速已连续四年保持在10名或者多一点,而且年度之间、季度之间波动都比较小,呈现出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物价较低的良好态势。但是喜中有忧,主要是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2006年,按现行汇率初步测算,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5.5%,但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较高,比如能源消耗24.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15%左右;钢表观消费量(注:钢材的全国产量与净进口量之和)为3.88亿吨,占30%;水泥消耗12.4亿吨,占54%。即使考虑到汇率因素,中国的资源产出效率也是比较低的。 相似文献
16.
17.
资源中间品贸易下的经济增长与资源节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Solow模型框架下引入了资源中间品生产部门,在开放条件下分析了资源中间品贸易下贸易小国经济增长的基本路径,并考察了资源节约对资源中间品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源中间品部门的资本存量和产量与资源中间品的国际价格呈正比,但与本国资本存量的总体规模无关。依据资源中间品的贸易模式,经济增长可以被划分为专业化分工、资源中间品出口和资源中间品进口三个阶段。通常经济增长会在第三阶段进入稳定状态,但当资源中间品国际价格足够低时,贸易小国可以突破资源禀赋存量的约束,实现可持续增长。资源节约可以提高可持续增长的资源中间品临界价格以及稳状资本存量,从而拓展经济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18.
世界经济“失衡与增长之谜”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经济的严重失衡与世界经济高速增长已持续长达3年时间,失衡与高速增长何以并存?这一现象被经济学家称为“失衡与高速增长之谜”。本文通过分析世界经济增长和失衡情况,认为这一现象可以从经济的全球化促进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转移;美国超强的实力所支撑的金融霸权地位;美国为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不愿采取措施对经济进行调整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外部需求方面去理解,提出该现象的世界经济循环过程、孕育的风险和中国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世界经济寻求由失衡转向平衡的节点上,“再平衡”成为不久前召开的G20匹兹堡峰会中的热门词汇。虽然会前美国提出的“可持续和均衡增长框架”动议只是被会议以“有力、持续和平衡的增长”的形式通过,但无论如何,G20匹兹堡峰会的一个标志性意义,或许就在于它开启了全球经济秩序调整和重建的序幕,敦促各国共同联手来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平衡增长。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