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2006年保定地区统计资料,选取了反映县域经济竞争力的21项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保定25个县市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用聚类分析法将保定各县经济发展水平分为四种类型。通过对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提出保定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北疆沿边高寒地区受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影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各县域之间差距较大。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北疆沿边高寒地区21个县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选取经济发展水平、要素投入和城镇化水平三大指标及14个小指标从而确定影响县域经济水平的主要因素,继而找到适合该区域的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高质量发展视角,以淮安县域经济作为评价对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淮安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差距,借鉴优秀县域发展经验,提出促进淮安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县域经济发展对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科学客观地评价分析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对全面落实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推动安徽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以安徽省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县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繁昌县综合发展水平最高,临泉县的综合发展水平最低,各县域经济运行实力存在着明显差异,据此提出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保定市各县经济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了覆盖面较大、有相当规模的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保定外贸的增长贡献较大,有力地推动了保定市整体经济的发展。但是,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若干问题。本文从分析保定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旨在指导我市县域外向型企业趋利避害,继续向良性方向发展,推动保定外贸健康增长。  相似文献   

6.
"环鄱阳湖经济圈"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环湖经济带。将圈内的30个县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中的聚类分析法将圈内的30个县域划分为经济发达县、经济中等县、经济落后县三大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出各个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再根据综合得分将30个县域按经济发展水平高低进行排序,以便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从而促进30个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淮安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苏北其他一些县域相比仍存在着差距。本文借助SPSS统计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淮安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在苏北的位次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促进淮安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县域经济发展一个复杂的、综合的系统,对其发展水平的评价也必然是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黑龙江省65个县(市)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判,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环节,其竞争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本文以河北省县域为例,主要采用运用计量经济学中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河北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做了评价分析,并提出提升其综合竞争力的一系列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蒙 《商》2013,(4):139-139
随着环首都经济圈的提出和河北省沿海发展计划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更突出了保定发展经济的优势,但保定经济发展缓慢,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河北省11个设区市的城市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提升保定城市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经济发展结构不断优化,县域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构建了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泰安市县域经济发展因子进行分析,对泰安市综合竞争力进行排名,并针对实证结果对县域经济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构建江苏徐州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县域主体进行定量测度和经济水平排序,并对县域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3.
正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点趋向。近年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较快,各级党委、政府都以省政府提出的发展县域经济为契机,努力抓好各项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及时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点趋向.近年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较快,各级党委、政府都以省政府提出的发展县域经济为契机,努力抓好各项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及时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从全国总体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区域应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低、区域经济的主体部分是县城经济、在县城经济中企业经济又是经济龙头和最有活力的部分。为此,充分认识欠发达地区县域企业总体发展和生存状况,探索出适合自身情况的企业发展战略,对县域企业的健康发展就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笔者以江西县域企业有关情况为例,结合产业经济学理论,就欠发达地区县域企业的发展战略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效率的提高而不断进步与演变,产业竞争力是特定国家或地区特定时间特定产业的优势,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影响产业竞争力,进而影响经济发展。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青海省民族自治县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和竞争力进行分析,发现由于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的影响,7个民族自治县域产业结构不合理,虽然有6个民族自治县域产业在青海省县域产业结构有一定的竞争力,但还存在着竞争力弱的产业,需依据民族自治县域本身的县情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17.
地区经济的发展受制于该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等因素,资源基础较好的地区会凭借其优势迅速发展,基础较弱的地区发展则较为缓慢,最终导致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如何平衡好地区经济的发展,将会决定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促进我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将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为了综合评价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缓解当前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建立的相关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建立外向型经济的基础和环境、开放程度、潜力三个指标体系,采用2008—2012年的年度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北省与中部四省及东部发达经济省市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及综合测度,结果发现东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总体高于中部地区,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中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影响外向型经济的主要因素是经济环境和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9.
现代信息技术带动经济不断健康发展,我国县域地区第一、二、三产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优化和升级。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县域产业经济结构上还存在一定不足。我国县域数量分布的广远,注定大多县域地区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存在一定复杂性。现在分析县域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算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提供完善的政策制度保障;提升县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配置资源;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等建议,促使我国县域经济得到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外向型经济近几年发展迅速,但省内各地发展很不平衡。文章通过构建衡量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山东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较低,提出山东省外向型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东部地市带动中西部地市发展,中西部地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改善投资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加速产业聚集,扩大产业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