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养老基金投资的制度分析表明,生物回报率是养老基金投资的理论收益,而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的来源最终取决于经济增长.短期看,养老基金投资是零和游戏,但是长期看,只有整体经济增长,养老基金从制度层面上才会取得收益,为此,养老基金投资应与经济增长保持一致,从而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绿色投资是兼顾经济、环境、社会三重盈余条件下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投资活动。养老金制度与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资产配置及其风险收益匹配特征、社会责任与道德伦理规范、法律监管要求是养老基金绿色投资的内在动因。实证分析表明,我国新能源指数投资还不能满足养老基金投资的风险与收益要求。我国养老基金绿色投资应坚持养老基金绿色投资导向,坚持浅绿投资为主,选择积极的资产配置策略,政府应培育养老基金绿色投资的良好条件,渐进实现养老金绿色投资和经济绿色增长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证券导刊》2013,(17):15-15
在我国跑步进入老龄化时,如何养老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此,海富通基金投资总监戴德舜指出,养老的本源是在年老时享有保障,通过投资来养老的投资者切勿过于关注收益,同时也需警惕投资风险。在此背景下,针对养老人群的养老基金将有较大发展。相对国外已十分成熟的养老基金,我国养老型基金发展较为迟缓,截止最新目前市场上仅有2只以“养老”命名的基金,其中包括正在发行的首只绝对收益养老基金——海富通养老收益基金。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跑步进入老龄化时,如何养老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此,海富通基金投资总监戴德舜指出,养老的本源是在年老时享有保障,通过投资来养老的投资者切勿过于关注收益,同时也需警惕投资风险。我国养老型基金发展较为迟缓,截至目前,市场上仅有2只以"养老"命名的基金,其中包括正在发行的首只绝对收益养老基金——海富通养老收益基金。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积极稳妥地推进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社会各界对养老基金投资运营十分关注。一定比例的股权投资是提高养老基金长期收益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养老基金资产配置和投资基准,并对养老基金投资运营提出建议。养老基金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资金具有长期性,在可以接受的风险水平内获得最好的长期回报是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唯一目标。二是多元化投资。  相似文献   

6.
徐继明 《北方金融》2022,(10):54-6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养老基金收支压力不断凸显,养老基金未来可持续发展会受到严重影响,而投资是提高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国外许多国家主权养老基金非常重视ESG投资运用,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并表明养老基金参与ESG投资有利于实现长期稳定收益。我国ESG投资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主流投资者逐步引入ESG投资理念。因此,将ESG投资理念运用到养老基金投资领域,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养老基金资产管理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新经济模式的提出,以及近几年高科技项目股权投资平均高达41.2%的投资回报率,都刺激美国及全球范围内的高科技投资开始了新一轮快速增长。高科技产业的投资投入决定着R&D部门的生产率水平,并且极大程度影响了经济的均衡增长率。经济稳定健康的增长决定着职工收入总额的稳步增长,进而促进养老基金持续性增长。本文通过建立关系模型进一步推导出高科技产业的投资投入的增加及R&D部门的生产率的提高对养老基金的增长有显著影响,并提出我国养老基金长期持续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以高科技产业作为养老基金投资的长期方向。  相似文献   

8.
作为大类资产配置中的一类差异化投资产品,公募高收益债券基金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国际比较看,目前我国国内的公募高收益债券基金产品发展缓慢,其中高收益债券市场不完善是重要原因,公募基金在投资高收益债券方面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障碍。未来需要配套完善国内高收益债券市场相关制度,基金公司应积极应对市场发展趋势,探索专业化的产品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国外养老基金投资规则与绩效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政治和人口老龄化对传统的现收现付体制带来的财政压力,养老基金制度改革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课题。在一些国家,由于对部分或全部基金型养老基金投资限制的改革,不仅使养老基金行业受益,而且对资本市场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不同投资监管制度下养老基金投资绩效差异和对资本市场不同影响的分析,探讨中国养老基金投资监管制度的改革方向和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开展市场化、专业化、多元化的养老基金投资运营是其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我国养老基金投资需求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求有极高的匹配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预期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养老基金给付压力不断加大,基金财务可持续性受到严峻挑战,保值增值压力突出;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推进,当前以政府融资建设为主的项目融资方式已不能满足需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研究部署加大重点领域有效投资,特别是注重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汇聚全社会力量扩大公共产品及服务供给。拓展以养老基金为代表的长期资金投资基础设施的渠道,既能够满足我国庞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又可以同时满足养老基金长期稳定收益及保值增值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当前形势下居民普遍持有的基金风险收益状况及其最新发展动态作出客观分析,进一步指出证券投资基金是最适合广大居民参与的高效益金融投资工具,选择基金投资是广大居民有效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重要渠道,并分析了各类开放式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  相似文献   

12.
杨世祺 《新理财》2023,(10):46-48
<正>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建立对我国三支柱养老体系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养老基金主要采用FOF运作模式,其收益稳健、可长期持有,有助于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健全完善。推动养老金制度改革具有紧迫性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我国经济高增长面临一系列挑战。国家统计局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15—59岁人口比重自1964年以来出现首次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一、企业年金概念及企业年金准则适用范围(一)企业年金基金的概念。企业年金制度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年金基金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年金计划筹集的,及其投资运营收益形成的、用于支付企业退休职工养老待遇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  相似文献   

14.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治理结构与监管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昌平 《上海金融》2007,(10):49-52
做实个人账户不仅是2000年以来辽宁试点的主要任务,也是2005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的中心任务。个人账户做实将凸显养老基金投资的重要性,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资本化管理运营势在必行。本文从分析养老基金投资的必要性出发,构建了个人账户养老基金治理结构和担保机制,并提出了建立完善的养老基金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15.
ETF基金是现有对股票市场指数进行复制最好的指数型基金,是投资者获取平均经济增长收益的重要投资工具。本文首先介绍ETF的基本含义与特点,然后分析ETF基金的投资风险,最后针对ETF基金的特点和风险特征,阐述了ETF基金的基本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养老基金开始涉足建设周期长、收益较为稳定的基础设施领域。通过对经合组织国家养老基金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的经验介绍,提出了我国企业年金基础设施投资选择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荣 《金融纵横》2012,(6):41-45
目前,我国养老基金缺口不断扩大,收益率持续低于通胀率,支付压力越来越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关注养老基金投资管理制度设计,利用资本市场促进养老基金保值增值和可持续运转。本文总结世界各国养老基金投资的实际操作经验,以期为我国养老体系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提供顶层制度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人社部相关部门已向多家养老金产品管理机构就拓宽养老金产品投资范围征求意见,部分养老险公司建议将国债期货、CDS(信用违约互换)、利率互换产品纳入投资范围,作为对冲固定收益产品利率风险的工具。点评:从目前情况看,养老基金与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大体相同。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包括:经批准的境内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债券、信托贷款、资  相似文献   

19.
国外养老基金个人投资选择权的理论阐释与实践发展表明,职工并不能作为"理性人"在养老基金投资运营中实现收益最大化,并进而揭示出养老基金个人投资选择权的两个主要发展趋势,即"管理机构选择权"模式中个人在投资机构问的转移率与该国人均收入水平负相关,以及"投资基金选择权"模式中个人参与率下降趋势明显.因此,如果我国企业年金设置...  相似文献   

20.
<正>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基本方案已经形成,将在今年下半年按程序上报。为保障基金安全,在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上将采取非常审慎的政策,对进入股市的资金比例将有所限制。专家建议,政策设计之中应逐步地放开个人投资选择权。同时应重视养老生命周期基金发展,这将极大地丰富共同基金的公募产品种类,刺激资本市场的发展。养老金收益低,养老保险甚至陷入收不抵支境地。"十几年来,基本养老保险金年均收益不到2%,低于CP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