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省农科院与以色列工贸部日前在福州签署中以共同建设示范农场的《合作项目备忘录》。备忘录提出,双方拟在福建省建立一个示范农场,包括福州市的设施栽培农场、漳州市的家禽农场和南平市的奶牛农场三个项目,双方将在示范农场中开展能够提高生产力和收益的新农业技术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2.
<正>中以农业技术合作示范园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内,占地60亩,全部引进以色列优良农业品种,还有温室、育苗、管理等全套设备和技术,并由以色列技术人员驻点指导,今年开始产出第一批黄瓜、番茄等蔬菜。这家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建设面积9000亩,全面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推广优良品种以及无公害标准化栽培、肥水一体化灌溉、病虫害无害化防治等先进技术,在当地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吸收能力”的概念首先由Cohen和Levinthal在分析企业研发作用时提出的。在Cohen和Levinthal后,经济学家从企业吸收能力角度研究FDI先进技术向当地企业的溢出效应,他们认为当地企业的学习能力或者知识吸收能力是促进技术溢出效应的主要因素。后起的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通过对外的技术引进、FDI等方式来实现对发达国家的技术追赶,即引进、消化、吸收,从模仿到创新。  相似文献   

4.
科技、农业与国民经济——以色列农业考察报告冯中朝以色列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农业和农业科学技术在几乎是光秃秃的土地上创造了世界奇迹。究竟是什么力量使以色列在立国不到50年的时间里在农业上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呢?199...  相似文献   

5.
动态     
<正>南京:中以农业科技研究院落户六合2019南京创新周闭幕式上,计划投资1000万美金的中以农业科技研究院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南京市六合区。该研究院将引入"沙漠之花"以色列的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在国内推广运用。该项目以色列合作方是以色列Kinneret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由以色列著名的Kinneret学院联合以色列顶级农业研究机构、农业科技企业合作成立。中  相似文献   

6.
我国引进国外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引进国外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回顾许家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国际化协调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引进、消化、吸收与借鉴国外先进的会计理论与方法,构成了我国现阶段会计理论研究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国务院副总理朱基曾指出:“为了实现建...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提高上海农业现代化水平,1996年从荷兰和以色列共引进15公顷蔬菜温室,其中6公顷是从荷兰引进的钢结构玻璃温室,分设在上海东海蔬菜示范基地和浦东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另有9公顷是从以色列引进的钢结构薄膜温室,分设在闵行区马桥园艺场、宝山区罗店园艺场和由汇县新场蔬菜园艺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8.
分析以色列节水农业特点,总结以色列多年发展节水农业的特点与经验。立足于辽宁省朝阳市自然、社会经济及技术条件,提出对朝阳市未来农业发展的有益参考,以加快朝阳市农业和整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严酷的自然条件手屈一指的农业技术访以色列观感之一钟明超我们来以色列是参加96以色列农业科技博览会,重点进行节水农业的考察。除参加了两天博览会外,大半时间在农村参观考察。对南北长仅400公里,东西宽40-50公里的以色列,我们几天的奔波,跑遍了以色列一...  相似文献   

10.
新资源包括信息、知识、技术、标准、人才、管理等,并且正在迅速改变人类生产力的格局。信息是一种资源,它正在成为国家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部分;知识不仅是一种资源,更是竞争力的基础;技术是人类生产力最古老的要素,技术的引进、吸收和消化,是缩短工业差距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以色列位于沙漠地带的边沿,常常经受缺水之苦,有温带气候,也有热带气候,阳光充足。以色列的中北部降雨量相对较大一内盖夫北部就要少得多,南部地区就少的更可怜了。以色列已有500多万人口,犹太人超过400多万人,90%的以色列入是城市居民,1外的人口住在农村,其中多数生活在两种独持的合作组织内,一种是集体农庄,另一种是农村合作社。共有国土面积2.78万平方公里,荒漠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5%。以色列非常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在以色列边远的山区、农村和沙漠地带,基本上都有水、电和较好的公路一为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市场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农业科技工作的重心和方向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拓展,从过去只注重生产领域向产前信息服务,产后贮运加工转化技术延伸,从主要以增产为目标向数质并重努力改善品质提高质量上转移。一、努力实施好种子工程。主要抓好几个环节:一是加强种源建设,加快种子更新更换步伐。围绕我区主体作物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和蔬菜、油料甜菜等品种,增加资金投入,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选育、推广一批优质高效的优良品种,力争在三年内使现有主要农作物品种更新更换一次,以改变目前存在的农作物用种几十年…  相似文献   

13.
<正>不论是滴灌、喷灌、温室大棚,还是自动化技术,以色列的农业都是全球农业国家中不得不提起的一个国家。相关部门研究发现,以色列之所以拥有发达的农业水平,与其政府、企业与科学家的"默契"合作分不开。以色列节水农业发达,走科技密集型的模式,现代科技渗透到从灌溉、施肥、种子、培养、办理到节水灌溉设备等节水农业的每个环节之中。农业科学研讨也紧紧围绕节水农业这一中心环节进行,有力地推进和支撑着节水农业的展开。  相似文献   

14.
<正>以色列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匮乏的国家之一,主要是水和耕地资源极其短缺。然而以色列却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在中东沙漠上创造的农业奇迹已经成了世界上资源节约型农业的典范。先进的理念、管理和技术,使这个国家利用2.2%的农业人口在养活720万国民的同时,还成了欧洲主要的冬季蔬菜进口基地。以色列的农业模式,对于人均水和耕地资源同样短缺的中国的现代化农业建设而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的主要成绩和经验 (一)我国农业对外开放工作取得的成绩 1.农业对外开放提高了我国农业科技水平。通过多边、双边、政府、民间的渠道,全国农业系统引进了几十项效益在10亿元以上的技术成果,引进了包括粮、棉、油、水果、蔬菜、牧草、水产和畜禽种苗等10余万份品种资源。这些科技成果的引进,有力地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比如,机械化养鸡技术的引进、消化和推广,使我国养鸡业上了一个新台阶,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使我国农作物种植技术发生了一场革命,1984—1995年累计增加农业产值达600亿元;水稻旱育秧技术和设施园艺的引进,对提高我国水稻生产、丰富蔬菜供应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色列现代化农业对加快我国农村经济进入市场的几点启示山西省农牧厅李茂岚以色列建国四十多年来,面对60%以上的沙漠和不毛之地,在农业立地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全国上下通过开发和应用尖端科学技术,已使农业全面实现了现代化,有些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这...  相似文献   

17.
<正>黄泛区农场位于豫东平原的西华、扶沟两县境内,是一个农工商综合经营、农林牧全面发展的大型国有农垦企业,也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是河南省重要的小麦良种繁育生产基地和生猪养殖出口基地。如果有机会走进黄泛区农场,一定要到黄泛区农场场史馆看看,看看场史馆里“全国农业生产先进集体”“全国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农场”等一块块闪光的奖牌和产业发展历程中一串串跳动的数字,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统计局举办的1995年度中国工业企业综合评价500家最优企业中,由林业部与福建省合资建设的我国第一家生产中密度纤维板的现代化企业福州人造板厂,以90.18分的综合分数居第3O6位,成为全国人造板行业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福州人造板厂是全国首家弓l进美国年产5万。’中℃度纤维板成套设备的大型木材综合利用企业,也是福建省重点骨干企业之一。引进初期,由于在配套、平衡和联动上出了毛病,加上当时技术消化和管理工作跟不上,致使试生产期间生产线故障频繁,竣工投产前的1985年,设备故障停机率高达42%,…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黑龙江垦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农业绿色增产、节本降耗、提质增效、防灾减灾、生态环保等发展方向,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黑龙江省北大荒农垦集团创业农场有限公司按照《北大荒集团总公司"两园三区"建设实施方案》文件要求,以高标准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建设为载体,创新研发和引进吸收先进科学技术,加快现代农业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生产力水平提升,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业发展质量,着力打造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建设,初步构建现代化大农业新的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的成效、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政府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从政策、法律等方面给予外资全面的支持和保护,不断完善农业的投资软硬环境。大批农业企业在开展国际合作中积累了大量与国际投资对接的经验,并开发出不少具有科技含量、投资周期短且回报率高的项目,为开展中外农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鼓励农业对外开放与合作,支持农业利用外资,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建设高标准农产品出口基地,已成为中国今后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