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中国正处于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改进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致使大批农业劳动力脱离农业生产,转向在城市发展中就业,形成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但是由于农民工自身素质、城镇接纳能力和政策制度等三大困境的限制,致使其长期无法融入城市当中,难以顺利的转化成为市民。随着产业升级水平提高,目前各地城市中农民工的转型问题,日益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改进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梯度推进农民工落户城镇试点以及大力推进农民工基础知识教育、综合技能培训等方面入手,努力实现从农民转化为市民的谋生模式、生活习惯、自我发展微循环三大跨越。  相似文献   

2.
正2003年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一反常态,由以往的劳动力供给明显大于劳动力需求向结构性劳动力供给短缺转变,并开始出现局部性的"招工难"、"民工荒"。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2011年、2012年、2013年农民工数量增速分别比上年下降1.0、0.5和1.5个百分点。据广东省人社厅的数据,2014年春节后广州市用工缺口从2013年的11.23万人增加到12.33万人。农民工正从以往的无限供给转向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建设和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相继转向非农产业,农民工队伍迅速扩大,农民工问题已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关注.最近,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发放调查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我市农民工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研.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农民工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工队伍是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白维佳  Ma Ding 《特区经济》2008,(7):138-139
中央提出了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构想,在此背景下成都市和重庆市被共同列为了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目标的提出,将我们的视野转向了广大的农民工。本文通过分析农民工现状及其进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无锡市具有特色的农民工管理模式,提出了与农民工进城有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如何适应农民工由流动就业转向融入城市的进程,使相关服务管理进一步摆脱城乡二元体制,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政策问题。宁波坚持以人为本,把新老宁波人融合为统一的共建共管共享的主体,摆脱户籍身份制度、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管理发生了由经济融入、社会被动防控与管理型向主动引导、服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性障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是从土地城镇化转向人的城镇化。文章从分析农民工市民化对我国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入手,探索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难点所在,对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性障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突破制度性障碍的对策建议: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7.
孟天翔 《魅力中国》2010,(3X):244-244
<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地位越来越高,特别是农民工。党和国家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保障农民工的权利,给予农民工优惠政策。例如:农民工的工资由国家政府部门代为发放,对农民工免费培训、开行农民工专列、农民工住进公寓等等,农民工的地位提高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城镇化已经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从最初的希望在城市从事非农工作转向为希望在城市中中定居、获得市民身份,而这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文章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出发,通过对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学习,探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合理、健康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是流动人口的主体,他们融入城市的愿望强烈,政府有必要建立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机制.文章从影响城市融入的关键因素出发,提出建立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机制的四个方面,即建立新生代农民工住房保障机制、新生代农民工收入保障机制、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险机制和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服务机制.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机制的制度建设应由规章层面上升到法律层面,最终目的是落实城市融入机制的制度规范,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具有农村人和城市人双重身份的特殊群体,基于农民工社保制度的不完善,文章主要研究在浙江、安徽两个有代表性的农民工输入和输出大省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社保制度问题,对影响两省农民工参加养老、基本医疗和工伤保险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农民工未参保主要是由政府、企业、农民工自身等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对改善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社保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民市民化,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农民工、城郊失地农民的市民化问题的研究更是汗牛充栋.近年来,学界开始将视角从农民工、城郊失地农民转向居住在农村的广大传统农民,对居村农民的市民化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从居住集中化、农村城镇化、传统城市化、农民职业化、社会关系现代化五个视角对国内学界在居村农民市民化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论述,期望对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作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文章从成长背景、基本特征、身份转换、城市融合、就业情况、消费倾向、权益维护与社会保障等方面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由代际差异得出这一新生群体对社会管理的新挑战: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率较高,其子女教育问题凸显,现有社会保障不足等,并给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物回归到人是新型城镇化的价值所在。文章立足中国农民工市民化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解析新型城镇化中农民工市民化的时代意蕴,分析农民工市民化的价值意义以及当前的现状和困境。文章认为,应从认识、主体、社会环境和制度四个层面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具体而言就是政府的管理理念要由物本观念向人本观念转变;尊重农民工的主体地位,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增强农民工主体意识;创造有利于农民工市民化的良好的、宽容的社会环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为农民工创造与城市居民平等的生存发展条件。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制约因素与路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时玲 《特区经济》2006,(6):136-137
“城乡分治”的二元社会结构、城市的社会歧视、各种正式组织对农民工的关注和容纳不够、农民工社会网络关系的匮乏及自身的局限性是造成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社会的原因。为了提升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经济地位,促进其与城市的融合,我们应该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形态,清除并杜绝任何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和排斥性政策与做法,将农民工纳入其居住的社区和所在地区的工会组织中,实现农民工社会关系网络由内聚式团体网络向开放式团体网络的转变,加强对进城农民工的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1月24日上午,几名农民工在沈阳市沈河区三经街上拉起了"面向全社会招聘农民工新闻发言人"的横幅,由他们出资招聘懂法律、真心实意帮助他们、利用法律武器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新闻发言人"。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大量农民转向城市就业、定居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城中村的问题说到底就是城市发展中缺乏前期的“疏导”予案,等问题累积大了,政府不得不支付更大的成本来解决。我们主张大中城市郊区农村的村委会可以主动为农民工朋友建立相对稳定的居住社区。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农民工居住的费用,另一方面可以大幅度缓解城中村改造的压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农民工也不断向城市涌进,农民工的政治参与边缘化的问题凸显.综合来看,导致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的原因有:宗法等级制度及小农意识等历史文化因素在农民工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农民工经济基础薄弱;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受到文化素质水平的限制;除了农民工的个人因素,国家的相关制度法律不健全等方面的原因也导致农民工政治参与的不顺畅.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文献研究、与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访谈,收集出重要的、能体现农民工相关就业能力评价特征的指标,确定农民工大致的就业能力测量的维度,然后对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124份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加权平均法,得出最终的就业能力测量维度和权重,从而构建农民工就业能力的七因子测量模型。该模型由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提升能力、积极性与敬业度、工作搜寻能力、工作经验、法律意识、职业技能七个维度构成。最后,文章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水平进行分析并结合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现状给出了其就业能力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的户籍由农村迁入城市,把那些依附在户籍上的"资源"特别是土地带入城市,符合发展的历史逻辑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改善农民工的就业和生活环境,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无可否认,农民工的"边缘化"现象仍无实质性地改善——他们依然"候鸟"般地迁徙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未能有机融入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20.
林德南 《开放导报》2009,(1):116-117
近几年来,农民工的健康问题已引起全社会关注。农民工健康促进行动是“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的组成部分,是针对农民工健康问题,由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全社会参予,实施有效干预,提高农民工健康素质的一项系统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