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荐系统是当今解决电子商务"信息过载"的重要手段,其推荐方法主要是根据用户、商品的历史数据进行推荐。消费心理学认为消费心理支配消费行为,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外在表现。文章基于本地团购类电商这一特定视角,从用户消费心理出发,将用户消费心理引入电子商务推荐中,结合用户历史购买记录,利用信念网络建立用户消费心理网络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商品推荐。实验结果证明基于消费心理的推荐方法可行且具有一定一般性。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网络消费者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男性网民多;网络消费者仍以年轻人为主;较低学历网民数量增加。网络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表现出来的消费心理有消费满足感更高,追求个性化的消费心理;追求实惠的价格心理;追求快捷、方便的心理;追求趣味的孩童化心理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河南省10村334个农户为例,通过问卷统计和深度访谈,从农村人情消费主体和标准、人情消费域、消费方式和规模及消费心理几个视角进行深层剖析,深描了我国人情消费的现况。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农村以血缘和地缘为主要的消费动力有所松动,"理性"消费趋势上扬;伴随人口流动的扩大,人情消费范围不断延伸,消费媒介呈现货币化趋势;人情消费主体心理呈现"亚健康"状态,人情消费负担总体相对较重。  相似文献   

4.
冯璐 《大陆桥视野》2016,(20):286-28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住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房地产的营销策略与其房产购买息息相关,从客户的消费心理入手,可以有效地为营销策略指出鲜明的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影响客户消费心理的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了房地产营销策略与客户消费心理的相互影响作用,在文章的最后,笔者提出了房地产市场营销中结合客户消费心理的营销策略制定  相似文献   

5.
宗宜 《经济研究导刊》2013,(36):103-104
任何消费行为的发生,都是一定消费心理驱动的结果。消费者消费心理包括消费心理过程与个性两个维度。心理学视角下,分析其消费行为发生的内在心理现象与规律是厘清消费心理的前提基础。企业的成功营销必须在厘清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基础上,制定迎合、引导其消费心理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6.
生活消费是引发和加重环境问题的主要方面,消费低碳化是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方式。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低碳心理认知和社会责任是影响居民低碳消费的主要因素,两者对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低碳心理认知又受到环境感知和社会责任影响。个体对环境感知越明显,社会责任感越强,对低碳消费的认知越强,消费越趋向于低碳化。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推进,老龄产业潜力巨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同时,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老龄消费需求也开始向个性化、多元化方向转变,产品的质量、附加值、个性等品牌特有要素日益成为老龄消费的重要影响因素。而这些都与我们所认为的我国老年人保守、刻板的消费形象相去甚远,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一特殊群体的消费行为新特征。本文引入消费行为学部分概念,基于调查问卷及实证研究,总结现阶段我国老龄消费的新特征主要表现为:老龄消费需求层次逐步提高,自我性消费补偿心理强化;老龄消费心理趋向成熟,"物有所值"是其消费的重要特征;老龄消费的消费心理和购买行为存在阶段性更迭特征,从而为引导我国老年消费市场及老年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徐望 《江南论坛》2021,(9):36-38
"十三五"时期,关于文化生产与消费、文旅融合与文旅消费的研究热度很高.进入"十四五"时期,相关研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借鉴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的文化资本理论,可以推论出:文化消费心理偏好依托于特定的心理习性.进一步可以发现:文化消费心理习性导致文化消费习惯形成,通过诱导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心理,可以对拉动文化消费、扩大内需发挥现实作用.因此,对文化消费心理偏好与习性探析,具有学术与应用价值.然而,文化消费心理的专项研究还相对匮乏,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高洁  罗光强  李超 《当代经济》2009,(14):99-101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心理及其行为具有社会消费心里和行为的典型特征.本文试图主要从实证分析的角度,选择城乡大学生两个不同的主体进行相关的研究,以便更突显城乡居民不同的消费水平及其变化,从不同的侧面揭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别及其影响,并由此提出缩小城乡大学生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差异,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消费不仅仅是经济、心理现象,同时也是文化和社会现象.从文化角度看,消费本质就是文化,文化进入消费领域主要是通过形成符号和符号价值而实现的,符号价值的实质是关系消费和差异构建.消费文化理论克服了仅从物质性认识商品的片面观念,转而从文化、社会、心理的角度全面理解商品属性.  相似文献   

11.
徐望 《江南论坛》2021,(8):后插18-后插20
"十三五"时期,关于文化生产与消费、文旅融合与文旅消费的研究热度很高.进入"十四五"时期,相关研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借鉴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可以推论出:文化消费心理偏好依托于特定的心理习性.进一步可以发现:文化消费心理习性导致文化消费习惯形成.对文化消费心理偏好与习性进行探析,具有学术与应用价值.然而,文化消费心理的专项研究还相对匮乏,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徐望 《江南论坛》2021,(8):后插18-后插20
"十三五"时期,关于文化生产与消费、文旅融合与文旅消费的研究热度很高.进入"十四五"时期,相关研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借鉴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可以推论出:文化消费心理偏好依托于特定的心理习性.进一步可以发现:文化消费心理习性导致文化消费习惯形成.对文化消费心理偏好与习性进行探析,具有学术与应用价值.然而,文化消费心理的专项研究还相对匮乏,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培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越芬  郑娜 《经济师》2014,(3):158-15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也日益呈现出多样化、超前化及现代化等趋势,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产生。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摒弃盲目的攀比消费、人情消费、超前消费等错误消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消费观念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品德。因此,把握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导向,培养他们健康的消费心理,引导他们树立绿色的消费观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化消费正成为推进消费升级的新增长点。当前,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总体比重低、区域间不平衡、群体问差距大、内部结构失衡等结构性问题,这显然不利于文化消费的持续发展。这些结构性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消费者、市场化和消费环境等不相匹配、不相适应。现有研究的主要不足之处体现在:文化消费的指标体系不统一;缺少具有相同条件的群体和地区间的横向比较;忽视文化消费中文化所具有的社会和心理属性;文化消费的水平衡量及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鲜有研究。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湖北省孝感市小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居民体育消费水平总体不高;健身和娱乐是居民主要消费目的,目前主要以运动服、运动鞋、家庭小型健身器材、体育报刊等实物性消费为主;制约居民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体育消费意识、经济支付能力、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小城镇社区的社会环境和地方传统与习惯。为促进居民体育消费,建议: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全社会的健身及体育消费意识;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加强社会体育场馆的建设,提高现有场馆的利用率;改善体育消费环境,大力培育群众性体育健身娱乐市场。  相似文献   

16.
消防服务主要是由政府利用公共财政力量向全社会提供的综合性安全服务。消防本身公共物品的性质、框架效应和消费者迷恋小概率心理的存在,导致了消防服务的低效率。提高消防服务的效率,就要针对消费心理,强化消防教育宣传,提高社会对灾害的防范能力,使消费者认识到利用消费资源是损失而非收益,同时通过制度创新,使灾害防范投资纳入个体的心理账户。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从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三个方面来分析大学生消费的现状,可以得到一个较清楚的认识。针对此现状,从家庭、社会、学校和大学生自身对大学生科学消费进行引导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依照实际的营销案例,结合日常生活中影响人们消费观念以及消费决策的因素,针对房产购买过程中人们消费决策的制定问题进行了探讨。主管情绪、消费环境以及商品广告和消费场所中熟人的意见等都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所以如何有效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因势利导令消费者做出消费决策,是实现营销目的以及提高业绩最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旅游产品的综合性、无形性,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不可转移性等特点决定了旅游广告诉求的方法和策略要有别于一般的商品广告.本文主要从旅游商品的特点和旅游者消费心理出发探讨旅游广告该如何进行有效诉求.  相似文献   

20.
郑贺瑛  李伟 《时代经贸》2010,(22):140-141
旅游产品的综合性、无形性,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不可转移性等特点决定了旅游广告诉求的方法和策略要有别于一般的商品广告。本文主要从旅游商品的特点和旅游者消费心理出发探讨旅游广告该如何进行有效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